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148403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21黔之驴#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黔无驴()好事者()尊之()跳跟()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庞然大物()远遁()稍近益狎()且噬己也()庞然大物()(2)愁愁然()虎大骇()驴不胜怒()焚止此耳()稍出进之()(3)他日()(4)(5)益习其声()(6)计之日()(8)(9)以力郎()(10)3 .文学常识填空。(1)从体裁来看,黔之驴是一篇。这种体裁往往通过一定的手法,讲明一个,寓含讽喻劝诫的意义。它惯用 的手法,常用生物或者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 是和 相对的文体。唐朝、等人提倡古文运动

2、,在文学史上形成了包括 、的“唐宋八大家”。4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B. 稍出近之 稍近益狎C.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 D.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5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成语:启示: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篇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 “虎”和“驴”的角度谈谈本文的寓意。7 .认真观察右边的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蟀老龄唱得好、 也要学唱欲!学蝉之驴(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课内精读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蔽林间窥.之()(2)远建()(3)版之()(4)觉无异匪 者()9 .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0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来表现虎的勇猛凶狠。B. “终不敢搏”写出了老虎的谨慎。C.本

4、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的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11 .课文对虎进行了哪些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 的性格?12 .驴被虎吃掉的原因是什么?类文阅读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庶庖厨,悉以恣 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施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 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5、? ”假五六猫,阖门 ,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 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注释】 畏日:怕犯忌的日子。僮:仆役。恣 亿1):放纵。施(y 1):衣架, 晾衣竿。盗暴:盗吃食品,糟蹋物品。阖门:关闭门户。购僮:奖励仆人。“购”在这里是奖励的意思。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畜猫犬()(2)饱食而无祸()(3)终不厌()(4)臭数月乃已.()14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15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16 .请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17 .试比较选文与黔之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

6、点。城西初中 班别:1522 陋室铭组别:姓名:积累运用芦痕()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陋室()德馨()鸿儒()案牍()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往来无白.丁.()(2)无案牍之劳形.()(3)斯是陋室,惟吾德等()(4)无丝竹之乱耳()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 .辨析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 黔之驴C.孔子云:“何陋之有?D.放之山下5 .填空。(1

7、)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哲学家(2) “铭”,古代刻在 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6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语句。(1)陋室铭处处紧扣“ ,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 句子是“ 。(2) 陋室铭 中与“时 人莫小池 中水,浅 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 7 .作者以“山” “水”为对象,写下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符合陋室铭的文意 )8 .某学校语文兴趣小组开展一次“走近作者心灵报告会” 活动,假如你抽到要

8、发言的题目是“走近陋室铭作者一一刘禹锡的心灵”,请你精心准备以下内容:(1)讲一个刘禹锡的小故事。(2)默写一首刘禹锡的诗歌。课内精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斯: (2) 鸿: (3) 舌L: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1 .请试着从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2 .“陋室”的主

9、人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这是为什么?13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类文阅读【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 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 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日:“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注释】 耽:非常爱好。营:谋求。斗储:一斗粮

10、食的储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哂:讥笑。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恢吾德馨 惟:(2)何陋之有 之:(3)其妻患之 患:(4)常1f食诵诗 丐:15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6 .【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17 .【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18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23爱莲说城西初中 班别:15 组别: 姓名: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可爱者甚蕃()(2)出

11、yo()泥而不染(3)zhu)清涟而不妖(5)不可xi 4) 玩焉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3)濯清涟而不妖()(4)(5)号号净植()(6)(7)陶后好有I () (8)(4) 不更() 不枝(6) 陶后虾() 有闻出淤泥而不染()不蔓不枝()不可亵玩焉()宜乎众矣()3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出淤泥而不染人不知而不愠D.予国菊是以谓之“文”也4 .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填空。(1)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 。(2)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3)与“近朱者赤

12、,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5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 因。(1)最喜爱的花:(2)喜爱的原因:6 .在学完爱莲说后,北海中学七年级(3)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荷风莲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就在这个班,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1)【赛诗会】古诗文中有很多写荷花的诗句,你能写出几句吗?(2)【“莲”接生活】莲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可谓紧密。莲可食、可赏、可用做药材、可表达 情意请你结合自己

13、的实际,选择其中之一,举例说明。(3)【推荐名胜】全国很多地方都种植莲花,形成了一些赏荷胜地。请你为大家推荐几个 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4)【护花使者】池塘里莲红叶碧,游客坐着小船穿梭其间,戏水赏荷。一个阿姨随手就掐下一朵还未盛开的荷花,放在鼻子下,“真香啊”,假如你就在船上,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课内精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14、乎众矣!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濯清涟而不妖()(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8 .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9 .你明白作者为什么在赞颂莲花之前要先写菊和牡丹吗?说说看。10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 .说说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类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 者。竹心空,空似体 道;君子见其心,则 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