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14584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为加强桥梁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提高起重吊装作业应 急处理能力,将起重吊装作业因违章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 保障国有资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一、危险性分析及相应控制措施:桥梁起重吊装作业有造成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 素:1 、无吊装方案或方案未报批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制措施 是吊装作业无方案或方案未批准不得开工;2 、吊装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 从事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3 、桥梁就位后未采取固定措施摘钩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 制措施是桥梁就位后,应立即打上支撑,方可摘钩。4 、疲劳驾驶操作、精力不集中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 施

2、是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杜绝疲劳驾驶;1 / 105 、吊车力矩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不灵敏引起一般起重伤 害,控制措施是落实设备日检、巡检责任制,及时检修,确 保设备状况良好;6 、超载、超限或吊装不明重量的构件引起一般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七禁止”“十 不吊”规定;7 、斜拉、斜吊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七禁止”“十不吊”规定;8 、恶劣天气从事吊装作业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 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9 、起重臂下停留、行走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 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10、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带防护品引起重大起重

3、伤害,控制 措施是从事特种作业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11、钢丝绳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引起一般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执行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2 / 1012、卡环质量缺陷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设 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3、起吊物件不设溜绳起重伤害一般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14、构件倒运未放稳搁实或支撑不牢导致物体打击,控制措 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5、酒后作业起重伤害一般禁止酒后从事吊装作业;16、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作业导致高空坠落,控制措施 是禁止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从事吊装作业;17、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工具、用品等引起物体打击,控制措 施是禁

4、止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其他物品;18、手拽脚蹬未稳固的构件引起高空坠落,控制措施是构件 就位时不得用手拽或用脚蹬构件;19、绑扎不牢、绑点不准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起3 / 10吊前应检查绑扎是否符合要求;20、钢丝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 30 度,引起一般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绑扎钢丝绳与构件的夹角不得小于 30 度;21、两台吊机抬吊时动作不协调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 施是两机抬吊时必须统一指挥,动作配合协调,吊重分配合 理,吊重小于单机起重量的 80%;22、起吊后运行速度忽快忽慢或突然制动引起一般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重物起吊或降落速度要均匀;23、吊车与架空导线的安全距离不够导致触

5、电事故,控制措 施是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3.1.2 条规定;24、使用裂纹、变形的吊钩、吊环引起车辆伤害,控制措施 是班前检查及时更换。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职责分工制梁场成立应急预防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现场总指挥), 设立应急办公室及联系电话,并成立现场抢救组、报警组、4 / 10后勤组,分别明确人员组成及各自职责。组长:全面领导应急预防小组的工作,总体协调各部门在 紧急应变中的分工协作和响应中的统一指挥调度,对人力、 物力和财力进行调配。应急办公室:设在制梁场安质部,办公室主任为安质部部 长,具体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由现场抢救组、报 警组和后勤组组成。报警组:

6、负责事故发生后拨打急救电话,人员紧急疏散和清 点工作,并引导急救车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救护人员到达现 场后向其介绍情况,协助紧急救护。现场抢救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及财产的现场抢救, 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紧急救护。协助 医疗救护人员将伤员送至安全地点。后勤组:负责应急响应中的财力、物力的调配,保证抢救 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负责协助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分页代码 1、事故发生后,按照有关规定,立即上报有关部5 / 10门。2 、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 项目名称;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简要经过;已 经采取的救助措施和救助要求;事故报告单位、人员、通

7、信 方法。3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由办公室负责人确 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领导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立 即赶赴现场。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实施应急救援, 并搞好现场保护,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因排除险情、 抢救伤员和财产等原因,确需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做出标记 和详细记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保留痕迹和物证。四、有关规定和要求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 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 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的原则,建

8、立6 / 10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确保组织 的有效落实。按照任务分工和事故的性质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指挥通 讯、救护、抢修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 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 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 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指导和组织群 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和互救工作。建立完善各项制度。(1 )值班制度,不分昼夜,只 要施工,事故现场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有人值班。(2)检 查制度,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 实情况及器

9、具保管情况。每月检查一次。五、具体实施(一)、责任分工7 / 10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报警、指挥义务救援队员组织人员疏散并 疏通道路、迎接救援车辆;负责、组织义务救援队员救助; 领工员、安全员负责组织义务队员在相关队伍、部门的配合 下根据预案实施救助并保护好现场;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现 场工作人员疏散、人员紧急救助、通知医院急救。(二)、发现事故,报警阶段1、主要报警方式:使用电话或其它方式向分公司和 地方部门报告;2、向 120 报警主要内容:(1)、报警人部门电话号码、姓名或身份;(2)、事故发生的地点、部位;(3)、人员伤势大小情况。(三)事故处理:8 / 10确认事故后,应立即做到:现场人员

10、迅速运用既有预案进行救援,并将实情报告给公司 负责人;工地负责人采用多种形式与现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事 件、事故的进展情况;如人员伤势严重,应立即向 120 报警,通知就近医疗急救准 备救助,指派专人在主要道口迎接救助车辆;(四)、人员疏散、伤员救助阶段确认事故后,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义务救援队员应 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疏散。1、人员疏散及伤员救助(1)派出一名义务救援队员组织有关人员沿安全指示方 向疏散;(2)阻止人员进入有危险的场所;9 / 10(3)相关人员疏散到就近安全地带集合,由作业队对疏 散出来的工作人员逐一清点并上报厂部;医院救护人员及作 业队疏散出来的人员随时准备救护伤员;2、事故救援(1)在场的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管理人员迅速组织救援, 根据人员伤势情况决定是否向“120”报警。(2)作业队义务救援队员接到通知后,应迅速赶赴事故 现场,到达现场后立即按照指挥人员启动的救援预案进行救 援;救援的原则:一是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二是先控制、 后救援的原则;三是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