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145609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的变化,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 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尖,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 收支失衡情况。(三)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 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四)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出口成本提 产品 高,产品的国际

2、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 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采取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和调整税率的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国际收支大量顺 差、国际储备较多时,采取增加财政预算、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刺激投资等手段,可以提高消费水 平,促使物价上涨,增加国内需求和进口,减少顺差。当国际收支大量逆差时,则可采取削减财政预算、压 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通货等措施国内物价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减少逆差。,迫使

3、利率调调节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资本外流和扩大投资规模, 金融政策采取利率调整、汇率调整和外汇管制等政策来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整。提 使顺差当国际收 高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再贴现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失衡。缩小。但支出现逆差时, 是,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 逆差或使逆差扩大,和金融状况不断恶化时才采取调整利率的措施。高或降低本币的汇 控制投资规模, 率,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下降,在客观上起到鼓励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 使逆差缩小。提 高利率会使本币汇 率上升,容易影响 国内投资,抑制商 品出口,从而发生贸易收支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收支的改善。

4、因此,只有在币值严重不稳,国内经济汇率 调整。通过货币法定升值或贬值,提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升值后,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相 应从而使顺差减少;相反,货币贬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逆差。但运用汇率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往往会遭到其他国 家的抵制。外汇管制,指-国政府机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外汇的自由买卖或采取差别汇率。 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扩大、管制条例,对外汇买卖、外汇的收入 外汇入不敷出时,制定严格的外汇 和支出实行严格管制外逃,可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控制外汇的支出和使用,防止资本贸易管制政策贸易管制政策的着眼点是“奖出限入”。在奖出方面,主要是实行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

5、制和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是由进出口银行为扩大出口向本国岀口商或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由国家行政当局对本国出口商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买方信贷 提供担保,一旦进口商拒付货款或无力偿还贷款而使本国出口商受到损失时,由国家负责补偿损失。出口补 贴是国家行政当局为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或税收方面的优 惠。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实行尖税壁垒、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另税壁垒是指贸易进口国为限制或阻止某种商品的输入而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尖 税的措施。进口配额制即贸易进口国为限制进口而对某些商品的进口规定最高的数量或金额。进口许可证制 度是贸易进口国为限制进口而对某些商品实行进口控制的手段。它规定,某种商品只有在领取许可证时才能 获得进口所需的外汇。国际借贷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筹资或政府间贷款,可以获取资金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但在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获得国际贷款的条件往往很苛刻,势必增加还本付息的负担,使今后的国际收支更加恶化。因此,国际借贷只能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权宜之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