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14001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鲜牛奶检验实用标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生鲜牛奶检验标准正常生鲜牛奶为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均匀胶体,无粘稠、浓厚、分层现象;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机械杂质;具备乳的正常滋气味,不得有苦、咸、涩、臭等异味。标准可承受不可承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密度20/4滴定酸度oT16141814或18杂质度ppm44汞ppm农药残留酒精试验通过80通过75未通过75冰点抗生素ug/ml青霉素其它未检出检出体细胞50万/ml50万/ml标准可承受不可承受菌落总数50万50万200万200万芽孢总数10010010001000耐热芽孢总数1010100100嗜冷菌100100100010004.1.1仪器:乳稠计:20/4或15/15;玻璃圆桶:20

2、0250ml4.1.2测定方法步骤:将1025的牛乳样品小心的注入容积为250ml的量桶中,加至量桶容积的3/4,不要产生泡沫。用手拿住乳稠计上部小心的将它沉入到相当标尺刻度30处,放手让它在乳中自由浮动,但不能接触筒壁。待静止12min后。读取乳稠计刻度,以牛乳外表层与乳稠计的接触点即新月形外表的顶点为准。根据牛乳温度和乳稠计读数,查牛乳温度换算表,将乳稠计读数换算成20或15时的读数。相对密度D204与乳稠计读数的关系如式所示: 乳稠计读数D204-1.0001000乳稠计读数牛乳温度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换算成20时牛乳乳稠计读数252627282930

3、3132脂肪的测定4.2.1试剂:异戊醇、浓硫酸4.2.2仪器:盖勃氏离心机、乳脂计、11ml移液管4.2.3操作方法:在乳脂计中参加浓硫酸10ml,沿壁小心参加新鲜牛乳11ml,不要使其混合,然后参加异戊醇1ml,塞上橡胶塞,用力摇动瓶口向下向外,防止冲出腐蚀衣服和皮肤使其成为均匀棕色液体,静止数分钟瓶口向下,置于65-70水浴中5min取出,以1200r/min 的转速离心10min,取出后瓶口仍向下再置于65-70水浴中5min。应注意水浴中的水面必须高于乳脂计的脂肪层。最后按照刻度读出脂肪的百分比。凯氏定氮法4.3.1、原理:4.3.2、仪器:凯氏定氮仪、移液管、250ml三角烧瓶、电

4、炉、凯氏定氮瓶、100ml容量瓶4.3.3、试剂:硫酸铜、硫酸钾、硫酸、过氧化氢溶液、40%氢氧化钠、2%硼酸、0.05N硫酸、蒸馏水、混合指示剂(0.1%的甲基红和0.1%的溴甲酚绿以1:5的比例混合)4.3.4、消化:用移液管吸取10ml液体样品,移入枯燥的500ml定氮瓶中,参加3g硫酸钾和0.2g硫酸铜混合催化剂与20ml硫酸使样品全部浸泡在消化液中,防止样品粘附瓶颈上部,摇匀后将瓶以45角斜支在电炉上,微火加热,小心瓶内泡沫冲出影响结果。当样品炭化变黑产生泡沫时要减小火力,勿使黑色物质上升到凯氏定氮瓶颈部,当泡沫完全停止、消化液均匀沸腾后,加大火力,直至瓶内容物的颜色逐渐成透明的淡绿

5、色后继续消化0.5-1hr,假设凯氏烧瓶壁上粘有炭化粒时应进展摇动,或待瓶内容物冷却数分钟后,用少量、屡次过氧化氢溶液冲下,继续消化0.5hr直至完全透明为止,稍冷,沿瓶壁吹入少许水,混合,再沿瓶壁吹入少许水防止剧烈沸腾,水冲出烧瓶,至烧瓶内溶液体积达到约60ml,将其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定容,混匀备用,同时作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外其余与消化步骤一致。4.3.5、蒸馏:检查定氮装置各连接局部不漏气,在水蒸汽发生瓶内装水约2/3,加数粒玻璃珠以防爆沸,加热煮沸定氮蒸汽发生瓶内的水,接通冷凝水。吸取20ml消化液于定氮蒸气蒸馏瓶中,用洗瓶冲洗管壁,将塞用水封好,在冷凝器的下端出液管口

6、处放置一个盛有50ml硼酸、2滴混合指示剂的250ml锥形瓶,使冷凝器下端的出液管口正好在液面下,一切准备好后将约20ml 40%氢氧化钠慢慢参加蒸馏瓶,一切准备好后,通入蒸气进展蒸馏,蒸馏至锥形瓶内液体变成蓝色,继续蒸馏10min后用蒸馏水冲洗出液管口,将洗液一并收集于锥形瓶内,再蒸馏1min,蒸馏途中不得停火断气,否如此发生倒吸假设意外情况发生倒吸时,应与时破除真空。4.3.6、滴定:使用微量滴定管以0.05N的盐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使之由蓝绿色滴定至紫色为止,同时做空白试验。4.3.7、计算:X=V-V0M0.014/m25/100 F100 X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V滴定时样品消耗

7、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滴定时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M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F m样品体积ml4.3.8、清洗:蒸馏前,要将蒸馏装置清洗至少2次,实验完毕后也要清洗2次。4.4.1、试剂: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5%酚酞指示剂4.4.2、仪器:100ml三角瓶,10ml吸管,吸耳球,碱式滴定管4.4.3、方法与步骤准确吸取10ml鲜乳注入100ml三角瓶中,用20ml中性蒸馏水稀释。再参加0.5%酚酞指示剂0.5ml。小心混均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时摇动,直至微红色在30秒内不消失为止。4.4.4、计算:牛乳滴定酸度TV1-V0C10 式

8、中:V1:耗用碱的体积,ml V0:空白试验耗用碱的体积,ml C:碱液的浓度,mol/L减量法4.5.1.1仪器和试剂:带盖玻璃皿:直径5070 mm;海砂;电热恒温枯燥箱;分析天平4.5.1.3在带盖玻璃皿中参加海砂1020g,在98100枯燥箱中枯燥至恒重,称取带盖玻璃皿与海砂的总重量,计作:m34.5.1.4吸取5ml样品于上述恒重的玻璃皿中,称取其总重量,计作:m14.5.1.5先将加有样品的玻璃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擦去皿壁上的水迹,将其与皿盖同时放入98100枯燥箱中开盖枯燥2h,加盖取出,置于枯燥器中,冷却2030min,将盖盖紧称重记录数值,再将其与皿盖同时放入98100枯燥箱中

9、开盖枯燥2h,加盖取出,置于枯燥器中,冷却2030min,将盖盖紧称重记录数值,如此反复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为止。记录最终结果,计作计作:m2 Wm2 - m3/m1 - m3100式中:w样品中干物质的质量分数;m1含有海砂的玻璃皿与样品的质量,g;m2含有海砂的玻璃皿与样品枯燥后的质量,g;m3含有海砂的皿的质量,g。4.5.2.1测定该奶样的乳稠读15/15,记作L;4.5.2.2测定该奶样的脂肪的质量分数,记作w4.5.2.4注:如果采用20/4乳稠计时,应将测得的读数加上2,然后按照上式计算。可由所测得的总固体质量分数和测得的脂肪质量分数计算得到,非脂乳固体总固体脂肪4.7.

10、1、试剂:亚甲兰溶液:吸取5ml饱和亚甲兰乙醇溶液,参加195ml水混匀,备用。4.7.2、仪器:水浴锅4.7.3、操作方法:吸取20ml牛乳,置于试管中。在水浴锅上加热至3840,参加1ml亚甲兰溶液,混匀后,将试管置于3840恒温水浴锅中,经过20min,2h和5.5h观察退某某况。级别乳的质量退色时间每ml牛乳相当于细菌数1合格小于50万2合格50-400万3不好20min-2h400-2000万4很差小于20min大于2000万4.7.4、根据退色时间将牛乳分为四个等级。4.8.1.1试剂:十二烷基磺酸钠4g、尿素24g用适量水溶解,再定容至100ml,然后用0.05mol/L稀硫酸溶

11、液调节PH至8.0。4.8.1.2操作方法:取等量的试剂与奶样混合,摇匀即可观察。4.8.1.3结果评定:无混浊 混浊 + 50万体细胞/ml粘稠 + + 100万体细胞/ml很粘稠 + + + 150200万体细胞/ml5.1、乳房炎乳的检查乳房炎分为慢性隐形乳房炎和急性临床乳房炎。传染源:隐形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传染性细菌;临床型主要为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环境性病菌。传播途径:隐形为从牛到牛,临床型为从环境到牛。病菌直接从乳头进入乳房。乳房炎乳中体细胞数、过氧化氢酶多由体细胞崩坏而得、氯化钠、乳清蛋白、PH等均增高,酸度、脂肪、乳糖、非脂乳固体等均减少。乳房炎乳可能

12、因含有血液与凝固物,外观显粉红色。因离子浓度平衡打乱,酒精试验呈阳性反响,因含有过多的过氧化氢酶,自身具有很强的复原体系,故对甲烯兰和刃天青试验敏感。因含有较多的氯离子,氯糖比大于4.0,故对硝酸银试验敏感,呈黄色。因含有较多的体细胞,故对尿素呈阳性反响,故对如下检测项目的综合考虑可以正确判断:感官检验蛋白不稳定,滋气味差、滴定酸度降低、酒精试验阳性、尿素试验阳性、硝酸银试验阳性、甲烯兰或刃天青试验敏感5.1.1、试剂配制: Na2CO3溶液:60gNa2CO3.10H2O溶于100ml水中。 CaCL2溶液:40g无水氯化钙溶于300ml水中。g以上两种溶液加温过滤,然后混在一起。参加等量的15NaOH溶液,搅均匀后过滤,参加少量溴甲酚紫(有助于观察结果)。5.1.2、检验方法:吸取乳样3ml ,置于白色平皿中,参加0.5ml上述试剂,混匀, 10秒钟后观察结果。无沉淀与絮片(-)阴性;稍有沉淀发生(+-)可疑;肯定有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