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概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13596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学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校管理学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校管理学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校管理学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校管理学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学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学概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 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 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三、学校管理的目标: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四、学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

2、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国教育公共管理是 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第二章 管理思想、教育思想与学校管理一、西方管理理论的进展:(一)古典管理思想(主要包括科学管理思想、法约尔的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思想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观点: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 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 1925)法国科学管理专家,管理学先驱之一。 韦伯的行

3、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德国人其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人力资源方法)1. 早期的倡导者代表人物a)罗伯特欧文(18世纪晚期)b)雨果明斯特伯格(20世纪早期)c)玛丽福莱特(20世纪早期)d)切斯特巴纳德(20世纪30年代) 共同观点: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应当对人进行适当的管理。2. 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说3. 人性假设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McGregor D.)将人性假设方面的典型观点概括为“X理论”和“Y 理论”,是对西方有关人性假设理解的较全

4、面的总结。4. 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ERG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弗鲁姆期望理论;洛克目标设置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海德和韦纳归因理论。二、学校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科学管理与学校管理的效率化 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理论,也标志着管理研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学校管理领域对科学管理的主动吸收,使学校管理走向了效率化之路,至今,这种模式虽遭受大量 批评,但似乎是“欲罢不能”。2、科层制与学校管理的组织化 官僚模式也引起了人们注意贬义的管理主义

5、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组织、系统以及官僚制 本身的人为要求取代了儿童的真正需要。(美奥斯本)3、行为科学与学校管理的人本化 在这一时期,许多西方学者围绕学校领导、学校人际沟通、学校组织气候、教师激励等专题,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从而大大丰富了学校管理的理论内容。4、系统理论与学校管理的多元化 系统理论为解决社会管理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框架,特别是其中的整体优化观念、开放系统观念、 动态平衡观念、信息反馈观念、结构功能观念等,一些教育研究者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思路分析和探 讨学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权变理论、开放系统理论、松散结合系统理论等对学校管理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科

6、学管理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从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学校管 理改革。随着教育环境的迅速变化,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和高期望、人们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主动 性和创造性的需求、新世纪中信息技术的推进、趋于分权化的教育管理改革、校本管理、协作管理、 学校自主管理以及教育的私有化,等等,均成为90年代不可抗拒的潮流,这些发展潮流延续至今, 并可能会持续下去。(郑燕祥,2002)第三章 学校管理体制一、学校管理体制与学校管理机制1、学校管理体制 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确立学校内部管理结构与过程的组织制度,反映着学校内部管理 机构与人员的地位作用、权责范围及相互关系。(范国

7、睿,2006) 所谓“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指的是学校内部行政权力主体的构成、各级行政权力主体之间管理权限 的划分的制度。(陈桂生,2003 )2、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组织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 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作方式。 直接意义上,机制意味着活力二、校长负责制1、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从学校管理方面分析主要包含以下4 点) 从校长职责、权力的角度,校长负责制就是“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是“一长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 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

8、政管理工作。”(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 一长制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教育行政主管当局或学校董事会授权管理学校,并对教育行政部门或 学校董事会负责。 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等只是作为校长的助手,分担校长管理学校教务、事务的责任。从校长负责制的内容来看,校长负责制是一个结构性概念。一是校长负责,二是审议机构,三是教 职工的民主参与管理,四是党组织的政治作用。2、校长负责制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问题:学校仍处于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 学校的“两个负责”严重失衡 学校民主管理机制远未健全 “英雄校长观”被不断强化对策:核心策略:1)校长内部权力的分解与重构2)学

9、校与行政等外部权力主体关系的调整重要工作:1)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由外控管理学校走向自主管理学校2)调整利益机制:使致力于对学生负责的校长得到褒奖3)学校民主管理机制的依法健全4)校长的角色定位由“英雄”转变为“领导者的领导者”5)改革校长产生办法三、校本管理1、概念: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 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 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 的有效性。2、校本管理的两个制度基础: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1

10、)思想基础 专业化思潮 自由化市场思潮; 后福特主义; 新管理主义; 市民化社会思潮(2)制度基础 教育分权化 教育分权化是一种重新分配权责、将有关决策权从上层的政府下移到较低层政府或基层 组织的过程。学校选择运动(school choice)第四章 学校管理过程一、管理过程研究的视角(不同视角下的学校管理过程) 戴明的“四环节”说( PDCA 模式) 西蒙的决策链条 罗宾斯等“系统控制过程维度”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MBO )二、戴明的“四环节”说(PDCA模式)管理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修正(Action)四个环节组成。三、学校管理的主要环节学校管理以开始计

11、划,关键在执行。1. 计划计划的类型从计划广度来看:战略计划和运营计划从时间框架来看: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从明确性来看:具体计划和方向性计划2. 执行执行不是一种单一的管理职能,而是一个包括了组织、指导、协调、激励、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 体系。3. 控制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同期控制(Concurrent control)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预计问题 觉察问题及时纠正 问题发生后纠正控制的要求4. 决策( 1 )现代决策论认为决策是一个分阶段、涉及许多方面的动态的复杂过程而不是一种行为( 2 )决策管理者工作的实质(西蒙)(

12、 3 )决策的流程(陈孝彬) 明确问题 查找问题范围、程度、特点 分析问题的原因 预测事态发展趋向 设定目标 要选择正确的价值标准 决策目标要有准确性 决策目标要满足约束条件的要求 决策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拟定备选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宜“先粗后细” 方案选择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选择方案的标准,选择方案的方法 追踪决策(4) 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西蒙的有限理性在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时,管理者试图令自己满意,用“满意”原则替代“最优原则”,不使 用利益最大化原则。三种观点的比较:最优、满意、渐进四、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程序1、从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过程来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战略形势分析,战略备

13、选方案准备, 战略决策或者战略选择。2、学校发展战略的找你略形式分析,一般是运用SWOT分析,综合分析学校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 件的各种因素。3、一般而言,学校发展战略备选方案的产生有三种主要方式:(1)自上而下的方式(2)自下而上的方式(3)战略小组方式第五章 学校管理原则与方法一、学校管理的原则a) 民主化原则b)科学化原则c)适应性原则d) 有效性原则二、学校管理民主化原则1、含义 民主化原则就是让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过程,充分表达权益,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 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体现一种公平和公正 在一个具有民主氛围的学校内,尊重和理解成为人与人交往时的基本价值规范

14、2、 要求 要有教师权利意识 要有学生管理角色意识,学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平等的当事人 管理者要有民主意识 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 要重视制度建设 要注意工作程序的合理程度三、学校管理常用的方法1、行政方法(1)特点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稳定性时效性垂直性(2)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行政权力使用者必须认同管理就是服务 对学校管理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要建立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系统 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2、经济方法(1)特点驱动性(利益)敏感性政策性公平性(2)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a) 要将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 切忌唯“物”论b) 要综合运用经济方法 经济的来源:多渠道,稳定性,增长性保健功能与激励功能的关系A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内部组织的平衡(不患寡而患不均3、法律方法(1) 特点严肃性 强制性规范性 可预测性(2) 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育管理法律关系中,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 等的。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是平等的劳动合同关系的双方。 学校与学生(家长)是平等的教育服务合同关系的双方。 对学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活动,主要应按照相关民事法律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 学校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主要受到民法保护;办学自 主权受到教育法保护。4、思想教育方法(1) 特点长期性广泛性渗透性启发性灵活性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