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124094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 表达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文学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 原始文艺的产生离不开原始人物质生产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在那个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不得不为抵御和战胜自然而把获得生存的劳动当作第一需要,由此派生出来的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欲望,乃至早期的雕刻、绘画、歌舞等文艺活动,不但须臾离不开劳动生活,而且还与实际的劳动融为一体。原始文艺对劳动的这种从属关系

2、,反映了人类在还不能真正支配自然的历史条件下,造成了原始文艺具有物质功利的普遍特质。包括神话在内的史前艺术,虽从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初始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但这种想象和情感体验始终以对实际生产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为目的,还不具备独立的审美观照与创造的性质。 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远古时代岩画和其他艺术遗迹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那些艺术品都是以当时人类的劳动活动或生产对象为基本内容的,所反映的范围及表现形式,也是受当时生产方式及工具制造的水平所制约的。 随着人类从野蛮人向文明人的漫长的历史演化,特别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史前艺术在得到充分发展之后,终于过渡到真正的艺术的时代

3、。人化自然的劳动既改造了自然界,又改造和发展了人本身,使人获得了物质机能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形成和丰富;从而使人的需要由生理的走向心理的,由个人的走向社会的,由实用功利的走向精神的、审美的;同时,也使人的本质力量从单纯的物质创造力发展成为包括审美创造力在内的具有复合结构的实践主体。于是,人的精神世界随着人类劳动实践的发展而终于从混沌的物质世界中分离出来;建立在审美观照基础上的想象和美感也开始获得了审美的属性;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特殊形态的文艺活动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立地位。总之,以审美为目的的文艺活动,就是在以功利为目的的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 在这里,人们还认识到了生产工具在人类历史发

4、展中的重大作用。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所达到的程度,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文艺起源及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具体说来,工具及技术对文艺发生的作用具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个方面:其直接的作用,表现在史前艺术如雕刻、绘画和制陶、器乐的制作等,都是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直接前提的。 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对文艺发生的间接作用,则是它对人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想象能力的影响。即使像近代以来巫术说所主张的那样,最早的绘画是狩猎巫术的一种工具,而它在粗糙的岩壁上创造出了虚幻的空间,这个空间代表了人类的创造,它有着真实的自然空间所没有的特殊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每一幅岩画都是在以非语言的语言去解释自然并控制自然。同时,岩画一经画成

5、,它就是一种体现人类艺术想象力的“虚构世界”。随着人类艺术感觉能力的不断丰富和展开,文艺便从隶属于劳动的实用功利性质逐渐走向独立的审美创造的性质。 (摘编自陈传才、周文柏文学理论新编)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始文艺具有的物质功利特质”的一项是( )(3分) A史前艺术中的神话,从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初始的想象和情感体验,始终以对实际生产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为目的。 B远古时代的岩画,反映的范围及表现形式受当时生产方式及工具制造水平制约,基本内容是当时人类的劳动活动或生产对象。 C史前艺术如雕刻、绘画和制陶、器乐的制作,都是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直接前提的,艺术只是在此前提下产生的从属价值

6、。 D最早的绘画,在粗糙的岩壁上创造出了虚幻的空间,这个空间代表了人类的创造,它有着真实的自然空间所没有的特殊地位。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远古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还不能真正地支配自然,致使原始文艺从属于劳动,这样就使得原始文艺具有物质功利的普遍特质。 B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改造和发展了人本身,使人得到了发展和丰富:使人的需要由具体走向抽象,使人的本质力量由单纯走向丰富。 C人类劳动实践的发展,使人的精神世界从物质世界中分离出来,使想象和美感获得了审美的属性,使文艺活动形成了自身的独立地位。 D人类艺术感觉能力的不断丰富和展开,为以审美为目的的文艺活动在以

7、功利为目的的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把获得生存的劳动当作第一需要,所以早期的文艺活动成为人类抵御和战胜自然的必要手段。 B史前艺术始终把反映实际生产活动作为目的,追求的是实用功利性,这种情况下的史前艺术还不具备独立的审美观照和创造的性质。 C人类不断地从野蛮人向文明人演化,劳动范围不断地扩展,生产技术不断地进步,在这同时,史前艺术完成了向真正的艺术时代的过渡。 D生产工具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的产生和

8、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践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

9、,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

10、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骖乘:陪乘。留好:留意,爱好。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践祚 践祚:登上皇位 B臣窃戒属毋涕泣 戒:戒备C上寝疾 寝疾:卧病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11、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

12、句典雅远奥。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B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C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D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2)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二)古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8-9题。(11分)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注】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之。谷鸟:山中或水边的鸟。8 “兴在一杯中”的“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9 请简要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