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放射医学技士基础知识 -5( 总分: 65.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 总题数: 25,分数: 25.00)1.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A.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B. 肺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压力差C.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D. 气体分压差E. 胸膜腔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压力差(分数: 1.00 )A.B. VC.D.E.解析:2. 与X线照片影像形成要素无关的是A. 照片密度B. 照片对比度C. 照片锐利度D. 照片颗粒度E. 胶片感度(分数: 1.00 )A.B.C.D.E. V解析:照片密度,照片对比度,照片锐利度和照片颗粒都与影像形成有关3. 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脑室是A. 左侧脑室B. 右侧脑室C. 第三脑室D. 第四脑室E. 蛛网膜下腔分数: 1.00 )A.B.C.D. VE.解析:第四脑室位于延髓、小脑、桥脑之间4. X 线照片影像可供诊断的密度范围是A. 0~ 0.5B. 0.5 〜1.0C. 1.0 〜2.0D. 0.25 〜2.0E. 0.5 〜2.5(分数: 1.00 )A.B.C.D. VE.解析:X线照片影像的可供诊断密度范围是 0.25〜2.0 <5. 锐利度的表达式:S=(D-Di)/H=K/H,其中K代表的是A. 锐利度B. 对比度C. 模糊值D. 光密度E. 灰雾度分数: 1.00 )A.B. VC.D.E.解析:K=D-Di,为相邻组织的密度差,为对比度6. 关于数字X线成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胶片数字化仪不是数字化 X线成像方式B. 计算机X线摄影是数字化X线成像方式C. 非直接转换技术是数字化 X线成像方式D. 直接转换技术是数字化 X线成像方式E. 硒鼓技术是数字成像技术分数: 1.00 )A. VB.C.D.E.解析:数字化仪是数字成像方式。
7. 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A. 咽部B. 食管C. 胃D. 小肠E. 大肠(分数: 1.00 )A.B.C.D. VE.解析: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8. 所谓 X 线照片噪声,是指A. 乳剂银颗粒B. 荧光体颗粒C. 银颗粒、荧光体颗粒组合D. X 线照片的颗粒度E. X 线照片斑点(分数: 1.00 )A.B.C.D.E. V解析:X线照片噪声指的是 X线照片斑点9.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A.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B. 白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C.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体的有无和种类D. 血浆中特异抗体的有无和种类E. 血浆中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分数: 1.00 )A. VB.C.D.E.解析:10. 进出肺门的结构,错误的是A. 肺动脉B •肺静脉C. 二级支气管D •支气管动脉E. 支气管静脉分数: 1.00 )A.B.C. VD.E.淋巴管和神经,解析:[ 解析] 进出肺门的结构, 有主支气管、 肺动脉、肺静脉、 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静脉、 不包括二级支气管11. 下述情况,滤线栅切割效应最严重的是A. 向上及侧向偏离栅焦距B. 向下及侧向偏离栅焦距C. 聚焦滤线栅反置使用D. 上下偏离栅焦距E. 侧向偏离栅焦距(分数: 1.00 )A.B.C. VD.E.解析:聚焦滤线栅反置使用导致的滤线栅切割效应最严重。
12. 滤线栅表面上 1cm 内的铅条数称为A. 栅比B. 栅密度C. 铅容积D. 栅焦距E. 滤线栅因数(分数: 1.00 )A.B. VC.D.E.解析:滤线栅表面上 1cm 内的铅条数称栅密度13. 下列人体细胞直径最大的是A. 红细胞B. 白细胞C. 卵细胞D. 淋巴细胞E. 神经细胞(分数: 1.00 )A.B.C. VD.E.解析:人体多数细胞直径在 15〜17卩m,大的细胞(如卵细胞)约200/卩m小的细胞(如血液中的淋巴细胞) 约5卩m14. 关于电子对效应的发生几率正确的是A. 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B. 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平方成反比C. 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正比D. 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E. 与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成反比(分数: 1.00 )A. VB.C.D.E.解析:15. 滤线栅的特性不包括A. 栅比B. 栅焦距C. 栅密度D. 栅面积E. 曝光倍数(分数: 1.00 )A.B.C.D. VE.解析:滤线栅的特性中,不包括栅面积16. 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在A. 胸腺B. 胰腺C. 垂体D. 肾上腺E. 甲状腺(分数: 1.00 )A.B.C. VD.E.解析:垂体分泌生长激素17. 颈静脉孔内通过的结构为A. 颈内静脉、舌下神经B. 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C. 颈内静脉D. 颈内静脉、迷走神经e.颈内静脉、畐y神经(分数: 1.00 )A.B. VC.D.E.解析:颈静脉孔内通过的结构为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18. 与原发 X 线比较,对散射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与原发X线方向不同B. 与原发X线反向C. 与原发X线成角D. 比原发X线波长短E. 比原发X线能量低(分数: 1.00 )A.B.C.D. VE.解析:因为散射线的能最不比原发射线的能量大,所以也就不会比原发 X 线波长短19. 建立 X 线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是A. 屏蔽防护B. 个人剂量限制C. 防护水平最优化D. 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E. 合理降低全民检查频率(分数: 1.00 )A. VB.C.D.E.解析:建立 X 线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是: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护。
20. 关于十二指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十二指肠上接幽门,下续空肠,大部分位置固定,全长约 25cmB. 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光滑无环状襞,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易发部位C. 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处D. 十二指肠球后部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E. 十二指肠悬韧带是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分数: 1.00 )A.B.C.D. VE.解析:十二指肠球后部是指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之间的一段移行部21. 放射生物作用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的阶段是A. 物理阶段B. 物理化学阶段C. 化学阶段D. 生物化学阶段E. 生物学阶段(分数: 1.00 )A.B.C.D.E. V解析:放射生物作用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的阶段是生物学阶段22.SPECT显像条件选择,最适宜的 y射线能量为A. 60 〜80keVB. 100〜250keVC. 511keVD. 364keVE. 300〜400keV(分数: 1.00 )A.B. VC.D.E.100 〜250keV解析:能量太高会使空间分辨率降低, 能量太低则灵敏度下降 显像最适宜的 y 射线能量为23. 应用 X 线能量表现被照体信息状态,并以可见光学影像记录的技术称为A. 影像B. 信息信号C. 成像系统D. 摄影程序E. X 线摄影(分数: 1.00 )A.B.C.D.X 线摄影E. V解析:应用 X 线能量表现被照体信息状态,并以可见光学影像记录的技术称为24. 影响 X 线衰减的主要因素,以下哪项不是A. X线的能量B. 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C. 物质密度D. 每克物质的原子序数E. 吸收物质的温度(分数: 1.00 )A.B.C.D.E. V解析:影响X线衰减的主要因素为上述 A、B、C、D四项25. 人眼的模糊阈值为A. 0.02mmB. 0.05mmC. 0.1mmD. 0.2mmE. 0.5mm(分数: 1.00 )A.B.C.D. VE. 解析:人眼的模糊阈值为 0.2mm。
二、 多项选择题 ( 总题数: 25,分数: 40.00)26. 管电压在摄影条件选择中的意义,正确的是(分数: 1.00 )A. 电压代表着 X 线的穿透力 VB. 管电压控制着影像对比度 VC. 管电压对照片密度的影响小于照射量 VD. 低电压技术,照片对比度大 VE. 高电压技术,照片对比度大 解析:高电压时,对比度减小27. 对管电压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 2.00 )A. 管电压表示X线的穿透力 VB. 管电压控制照片影像对比度 VC. 管电压升高,摄影条件宽容度增大 VD. 高千伏摄影,光电效应增加E. 高千伏摄影,在有效消除散射线情况下,影像细节可见度增大 V解析:高千伏摄影光电效应递减,康普顿效应递增28. 与照片黑化度有关的因素包括分数: 2.00 )A. 管电流 VB. 管电压 VC. 焦- 片距 VD. 曝光时间E. 显影条件 V 解析:影响黑化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流,管电流增加,黑化度增加;其次是管电压、焦 -片距和显影条件29. 防止影像严重变形,摄影时应遵循的 3 条原则是(分数: 1.00 )A. 被照体平行胶片 VB. 被照体接近中心线并尽量靠近胶片 VC. 中心线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胶片 VD. 采用摒气曝光措施E. 尽量采用短时间曝光解析:防止影像严重变形,摄影时应遵循的 3条原则是:①A放大变形最小;②B 影像的位置变形最小;③C形状变形最小。
30. 输尿管的生理狭窄分别位于(分数: 2.00 )A. 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 VB. 输尿管中段C. 越过左髂总动脉与右髂外动脉处 VD. 进入膀胱壁内处 VE. 输尿管中、下 1/3 处解析:输尿管有三个生理狭窄区,分别是:①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②越过左髂总动脉与右髂外动脉处;③进入膀胱壁内处31. 为观察心脏血管动力学变化,下述成像方法可以选择的为分数: 2.00 )A. 心血管造影 VB. 彩色多普勒 VC. CT 血管成像D. MRI 血管造影E. SPECT V解析:CT血管成像和MRI血管造影不能观察心脏血管动力学变化32. CR 的空间频率处理、减影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 1.00 )A. 空间频率处理是系统对空间频率响应的调节 VB. 频率处理有三个参数: RN、RT、 RE VC. 可完成血管造影与非造影影像的减影职能 VD. 时间减影是作对比剂注射前、后的影像减影 VE. 能量减影是两幅以不同能量曝光的影像相减 V解析:33. 人体肌按形态、分布和功能的不同而分为(分数: 2.00 )A. 平滑肌 VB. 骨骼肌 VC. 长肌D. 扁肌E. 心肌 V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