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11287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5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2 - 1 项目名称、地点- 2 - 2 项目建设单位- 2 - 3 编制依据- 2 - 4 编制原则- 2 - 5 编制内容- 2 -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 第二章 立项依据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 1 立项依据- 4 -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 第三章 港区现状、规划和建设规模- 7 - 1 港区现状分析、规划- 7 - 2 建设规模- 8 - 第四章 自然条件与建设方案- 10 - 1 自然条件- 10 - 2 建设方案- 11 - 第五章 环保措施- 13 - 1 环境影响分析- 13 - 2 环境保护措施

2、- 13 - 第六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5 - 1 投资估算- 15 - 2 资金筹措- 15 - 第七章 效益分析- 16 - 附图: 码头地理位置及相邻工程关系图 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 概 述 1 项目名称、地点 项目名称: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建设地点:台州市椒江区上大陈岛。 2 项目建设单位 本拟建项目由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建设管理。 3 编制依据 3.1台州市椒江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2020年)项目 单位 数量备注1泊位数个12泊位长度m673码头平台尺度mm6711高桩梁板式4栈桥尺度mm567高桩梁板式5护岸m506陆域面积m26147候船室m2216共2层8

3、后方接线道路m4189估算总投资万元1501.12 第二章 立项依据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立项依据 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人民政府台州市椒江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2020年)上大陈岛面积7平方公里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改善欠发达海岛面貌加强交通、供电、通讯、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16条环岛公路项目,已完工的14条,总长为19.1公里。 随着大陈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大陈岛逐渐成为浙江沿海新的投资热土,大陈镇依托市、区两级的优惠政策和自身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实现新发展。2008年,大陈镇新引进了恒丰、远翔、括苍等3家海运企业,新增

4、运力54000载重吨。岛上7家海运企业共贡献税收2043万元。 大陈岛的不断开发建设,对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上大陈岛现有300T级客运码头周围掩护条件差,受风浪影响大,西南风浪超过7级时码头便无法靠泊,造成码头年营运天数少,无法适应日益增加的客运需求,影响了上大陈岛和大陆及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阻碍了当地招商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急需在上大陈岛自然掩护条件较好、受风浪影响较小的区域新建客货码头,以加强陆岛交通联系以及上大陈岛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本工程的建设,能更好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加快当

5、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陈岛上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林木植物茂盛,森林覆盖率达5060,已列入省级海上森林公关于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争取列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以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活动、大陈籍台湾同胞回大陆看大陈活动、国际海钓节、渔家乐等为载体,率先推进大陈岛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渔民转产转业。通过实施旅游兴镇战略,104高地坑道、壕沟、碉堡群,打造经典红色旅游线。建立渔家乐接待站,引导从业渔民以大陈山庄为依托,开拓娱乐性更强的游客参与性项目,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2003年,上岛人数达2.3万人次,其中游客约占60,2005年上岛人数4万人次,同比增长17

6、4大陈镇是椒江区唯一的海岛集镇,现辖6个渔业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00余人。第三章 大陈岛现状、规划和建设规模 1 大陈岛现状分析、规划 1.1 大陈岛码头设施现状 大陈岛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部,台州湾东南,台州列岛中南部,为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分为上、下大陈两岛。为改善大陈岛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岛上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十五”期间,椒江区交通局分别在上、下大陈岛新建了300T级交通码头,用于大陈岛和台州沿海各地之间的客货运输。 上大陈岛的客货运码头设施主要集中在岛西南侧和南侧的大岙里避风港口门处,“十五”期间所建造的300T级客运码头位于大岙里避风港口门处西部,

7、货运驳坎西侧约300m处,目前,岛上居民和旅客基本通过该300T级客运码头进出上大陈岛。码头东侧的货运驳坎,用于岛上的生活物资、建筑材料及水产品的装卸。岛西侧建有小码头和简易埠头,供渔船及其他岛上居民的小型船舶系泊。 由于现有的上大陈岛300T级客运码头位于丁钩头处,上大陈岛西南侧,码头周围掩护条件较差,东侧、东南侧和西南侧的外海波浪可直达码头前沿水域,且码头周围地域较空旷,码头附近风力也较大,当西南风超过7级时,该码头就因安全因素无法靠泊,因此,急需在上大陈新建一座客货码头,在客船无法靠泊原300T级客运码头时,以承担岛上的旅客运输。 1.2 大陈岛客运现状 大陈岛自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海

8、上森林公园海岛旅游休闲度假关于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大陈岛开发建设要按照“生态岛、休闲岛、能源岛”的战略定位大陈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海洋生态渔业、海岛旅游休闲度假业、港口海运业,合理开发中转仓储业和风能潮汐能源。加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章 自然条件与建设方案 1 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大陈岛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部,台州湾东南,台州列岛中南部,为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分为上、下大陈两岛。两岛海岸线长约60.4公里。离大陆最近点21.6公里,距椒江市区52公里,东距公海23公里。上、下大陈二岛仅相隔2.5公里水道,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

9、。 拟建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位于椒江区上大陈岛的西南角上,丁钩头现有客运码头的北面约400米处,上大陈岛,又名上台,面积 6.6平方千米,丘峦起伏,西南部有避风港湾,本工程拟建位置处北面为双架岙及象山头滩形成的天然屏障,地理条件良好。 1.2 气候 大陈岛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水分充沛,与邻近大陆相比,具有冬暖夏凉,雾多风大等特点。大陈岛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左右,比椒江市区低0.3摄氏度,最热、最冷月均比内陆滞后约一个月,夏季最高气温平均比大陆低57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一般比大陆高出2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49.8mm,低于椒江区年平均降水量1537mm的

10、水平;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950.8小时;无霜期长达334天,远远高于椒江区年平均257天无霜期的天数,岛上适宜多种生物群繁衍、生长。 台风和强冷空气为大陈岛主要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海面多台风活动,年均遭遇台风3.5次。岛上出现强冷空气平均1.6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一般连续降温23天,平均降温幅度9.3摄氏度,并伴有降水和6级8级以上大风。 1.3 水文、潮汐 水文资料采用大陈岛潮位站19582000年实测统计资料。 1.基准面:潮位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面(下同)。 2.潮型:大陈岛海域潮流系正规半日潮,至椒江河口因受地形阻滞而变为非正规半日潮。 3.潮汐特征: 25年一遇校核高潮位:3.

11、670m 50年一遇校核高潮位:3.794m 25年一遇校核低潮位: -3.100m 50年一遇校核低潮位: -3.166m 多年平均潮位:0.283m 1.4 地质地貌 大陈诸岛地貌以丘陵地为主,冈峦起伏。下大陈岛主峰凤尾山,最高点海拔228.6m,一般丘陵海拔则在200m以下。自全新世海浸以来,诸岛东侧为海洋强能所侵蚀,多发育为海蚀景观,随处可见,颇具特色;岛屿西侧因西风频率较少,西侧湾部相应发育为滩涂等海积地貌。地貌小单元主要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槽、海蚀拱桥、砾石滩、滩涂等。下大陈岛著名风景点甲午岩,即由海蚀过程演变而成;而岛西侧内凹处形成大沙头天然港湾,沿港为历代岛民聚居之

12、区。上大陈东侧亦多海蚀地貌,悬崖峭壁;西侧则有象头岙、中咀、大沙头三个天然港湾,湾部形成海积地貌,均为泥质滩涂。 本工程勘察查明地基土主要由淤泥质粉质粘土、块石及基岩组成。按其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地基土由上到下依序分为3层,其中第3层分为2亚层,分述如下: 1、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物质组分主要为粘粒、粉粒,干强度中等,中性韧性。厚层状,该层局部夹有淤泥、粉细砂及砾砂。另外,该层含有贝壳碎屑,Z4、Z5该层缺失。层厚2.005.70米。 2、块石 灰褐色,中密。块石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直径大小不一,大者达500mm,一般约200mm,含量约占70,其余充填物淤泥质土占30。块石成

13、分为火山岩,强中风化。该层局部夹碎、角砾,各组分含量不均匀,力学性质具有较大离散性。层顶埋深0.005.70米,层厚0.501.30米。 3-1、中风化凝灰岩 灰白色、褐色,中风化,岩芯呈碎石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成分主要为火山灰和晶屑,易蚀变,岩性较坚硬。层顶埋深0.906.20米,层厚0.601.00米。 3-2、中风化凝灰岩 灰白色、褐色,中风化,岩芯呈短柱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成分主要为火山灰和晶屑,易蚀变,岩性较坚硬。层顶埋深1.507.00米,层厚5.20米。 2 建设方案 2.1 总平面布置方案 码头位于椒江区上大陈岛的西南角上,丁钩头现有客运码头的北面约

14、400米处,拟建码头平面采用顺岸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于-3.80m等深线附近,码头前沿线方位角为81.030261.030,码头前沿港池底标高为-4.80m,码头面标高为5.70m,布置1个500吨级客货码头,码头总长为67m,宽11m,结构形式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为便于旅客、货物上下码头,在码头平台靠海侧设置一踏步和一固定吊机;码头通过栈桥与后方陆域连接,栈桥布置在码头中部,与码头平台呈“T”型布置,栈桥长56m,宽7m,栈桥设置2.5的纵坡连接至后方陆域。 后方陆域场地东西向长35m,南北向长19m,陆域面积约614m2。在陆域场地内布置候船室,候船室建筑面积为216m2,为两层建筑,其

15、中一层为售票厅、候船区及变电间等;二层为管理用房。候船室四周空地进行绿化,陆域场地地坪标高确定为7.10m。 码头后方陆域场地与丁钩头现有客运码头之间设置接线道路,接线道路路面宽4.5m,长418m,接线道路沿山体走势环绕布置,通过现有客运码头道路接入岛上环岛公路。 2.2 项目占地面积 本拟建项目占地面积见表4-1: 项目占地面积表 表4-1 序号项目 单位 数量备注1岸线长度m672护岸m503陆域面积m26144接线道路m4185候船室m2216共2层 第五章 环保措施 1 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工程的环保工作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管理、以管促治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以保证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污染控制,建设绿色港区。 拟建项目为客货码头及后方配套设施,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主要污染物有生活污水、船舶油污水、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本工程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施工期扬尘和营运期间船舶、车辆排放的废气,防治措施包括: 施工期现场场地应当进行硬化处理,场地的厚度和强度应当满足施工和行车需要。未能做到硬化的部分施工场地要定期压实地面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