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11239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环境心理学2011年考点串讲笔记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填空1、 环境区分为个体出生前的先环境,即合子环境,和出生后的后环境,即外环境。 外环境又分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的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P1 072、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人口增长的趋势永远快于生产的增长。 海克尔的生态学:它探讨个体、种群、群落、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派克的人类生态学:它重视环境的影响是很自然的。P73、 环境心理学从理论上讲有六种理论框架:P12 即唤醒理论 环境负荷理论 应激与适应理论 私密性调节理论 生态

2、心理学和行为情境理论 交换理论等理论。 二、 名词解释1. 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P12. 环境心理学:普罗夏斯基(Proshansky,1990)提出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相互性”是指: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P56 02、04、05、07、09历年真题 贝尔、费希尔和卢密斯认为:“环境心理学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霍拉汉描述:“环境心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3.

3、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布伦斯瑞克(Brunswik)由于提出测量知觉恒常性程度的公式而著名。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P9 084. 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在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巴克,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P10三、 简答论述1、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03简答 P67答: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

4、理环境。“相互性”是指: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P5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因作用,相互关系,如果将环境和行为割裂开,会很难理解这种相互关系。所以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

5、2、 试述心理学内部对环境的探讨和有关的理论。 P811 答:(1)强调环境的物理特性:心理物理学和行为主义都强调环境的客观性,主张行为由环境引起。心理物理学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费希纳认为:心理物理学是一门讨论心物的函数关系或相互关系的科学。 (2)调环境的现象性质: A、格式塔学派对环境知觉的研究:德国的魏特默(Wertheimer),苛勒(Kohler)和考夫卡(Koffka)合作,渐成为格式塔学派的核心人物。主张环境知觉的整体性,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B、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布伦斯瑞克(Brunswik)由于提出测量知觉恒常性程度的公式而著名。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

6、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人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的思想,是目前探讨人们如何加工环境信息的理论的前身。08 C、拓朴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提出的场论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周围环境则起着导火索的作用。勒温提出一个命题公式:B=f(P,E)=f B=f P,E行为是人(P)和环境(E)的全部事态。(3)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在整合人类行为中的

7、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巴克,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4)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这一名词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 03、04、09 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 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国际应用心理学联合会也成立了环境心理学分部。1981年欧洲成立了“国际人类及其物理环境研究学会”,同时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3、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P1112答:发展历程:1)20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

8、发展起来的理论(如拥挤、认知发展理2)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3) 19891994年间,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前景:斯托考尔斯提出,在21世纪也许会在其他主题上有更突出的发展:在外层空间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特点;如何形成有效的政策,以减少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消耗。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 全球环境变化; 2)群体间暴力和犯罪; 3)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4)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4、 从19891994这五年来,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P1213答:1)

9、 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这与这一阶段环境设计研究较多有关;2) 研究者都开始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重复或扩展早期工作的研究增多,表现出累积相关知识的努力3) 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4) 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成员大约只占一半左右。5、 这门学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P14 (1)研究人员不注意先前的文献,缺乏对以往研究的必要重复,缺乏知识的积累; (2) 每个人的研究彼此孤立; (3)本学科的研究者没能充分关注其他领域的研究和理论; (4)经常、及时的回顾

10、,综合研究成果的努力不够; (5)不注意理论的建构; (6)所用术语和概念的界定和使用缺乏一致性,并对此缺乏足够的注意; (7)对关键问题开展定期地开展开放的、有组织的争论不够。6、 举例说明,全球化的环境心理学。 P1415答: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变化和政治因素已经影响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方向。1)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是不同的。 例如,日本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于是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自然灾害对个体行为的实际影响,就特别引起日本环境心理学家的兴趣。而人少,气候寒冷的瑞典,环境心理学家更关心的是保护能源和风景的研究。在各国,环境心理学发

11、展的特点也反映了这门学科问题指向的特点。 2)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 例如: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将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心理学除了会继续发展特定的主题外,还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共同攻关,寻找适用广泛的解决方案。中国的环境心理学还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大力开展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充实本土化的研究成果,是我国环境心理学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选择填空1、 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P172、 环境心理学根据实验条件是否对因变量

12、产生影响。把变量分为(有关)变量和(无关)变量。07 凡是对因变量足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叫做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叫做无关变量。3、 实验地点:实验进行的情境分为实验室情境(通常为模拟情境)和现场情境。P2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运用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其特点主要是,环境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和消除)的额外变量(潜在变量、控制变量)-环境。而且环境心理学研究往往使用多种方法,借鉴多种学科中的方法,反应出交叉学科的特点。与其它研究相比,环境心理学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是,关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长期效应。P25 08二、 名词解释1、 主试:

13、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P17 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2、 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如声音的强度可从小到大,这是数量的变量;人的性别有男有女,这是性质的变量。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06 P18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4、P183、 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P19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P194、 额外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5、 自变量混淆: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它就会成为造成因变量变化的一个原因,于是很难明确说明因果关系。我们把研究者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叫自变量混淆。也可以说额外变量是

15、潜在的自变量。P196、 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P197、 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 03P208、 相关研究: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变量来考察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P209、 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P2110、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的充分和广泛。通常准实验设计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P2211、 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现象连续地进行一系列观测,由此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性数据称为时间系列,也称为时间序列设计。07 P222312、 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条种反应。例如使用访谈、问卷、量表等来揭示人们外显行为及对环境的评价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