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10167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汇报 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政策及执行情况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 一、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政策及执行情况 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随即,我县结合县情发布了县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开发实施办法,这个办法是专门针对乡镇工业区块的发展的。其主要政策有: 1、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地方所得部分由开发乡镇人民政府收益。 、县政府给予开发乡镇一定的奖励。以新落户功能区块的企业所交税金(指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基数,第一至第三年每年奖励10%,第四至第六年每年奖励5%。 3、把工业项目用地

2、指标重点向县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倾斜。 、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落户的企业享受松委文件规定的政策。 第1、2两条对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来说是有含金量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是基本到位的。但对第一条,认为“地方所得部分”应是“县所得部分”,因此提出工业用地报批出让费用中22%的县得部分应予返还,但目前是不返还的,与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相比存在不平等的门槛。22的县得部分分别是:土地业务费2由县土管局收,土地收益基金5%由县财政收,廉租房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社会养老全员保险基金由县财政收。 第3条工业用地指标在实际分配当中是先县级开发区块后乡镇开发区块的,所以各有关乡

3、镇都反映开发区块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积极性。 第4条针对的是落户企业,只要达到有关门槛(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均能享受有关政策。但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反映在税费、土地等方面对他们鼓励支持不够。 二、乡镇工业区块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的政策保障制约 我县乡镇工业区块启动比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一心多块”的布局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开发进度看,大多慢于当初计划安排,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保障层面的制约有: 1、资金保障制约。我县乡镇的财力都捉襟见肘,保吃饭都有困难,工业区块的开发资金只能靠自求平衡,但从

4、实际开发情况看,负债都比较严重。如:高速公路接线区块征地250亩,目前开发成本(征地费、审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出297万元,土地收入16万元,亏损1万元;十五里区块征地100亩左右,目前开发成本支出172万元,土地收入12万元,亏损664万元;赤寿区块征地249亩,目前开发成本支出约30万元,土地收入约0X万元,亏损约1000万元。由于乡镇政府缺乏融资平台,也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有含金量的两条财政政策也难以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再负债经营必定难以为继。 、土地保障制约。每年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因此乡镇工业区块在土地指标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进而难免出现违规用地现象,即“未批先征、

5、未征先供、未供先建”,现导致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既影响企业融资,又影响政府公信力。 、人才保障制约。工业管理人才匮乏(指招商引资人才、前期工作人才、开发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是困扰我县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乡镇政府来说,人才更是奇缺。分管工业乡镇长及助理乡镇长基本是半路出家,且轮换得快,乡镇工办干部也大都是兼职,缺乏开发管理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历史沿革政策、情况的了解,为此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业区块的规范开发和管理。 4、环保政策制约。主要表现为减排政策制约,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审批政策制约等,县环保局审批内容明显减少,我县着力发展的不锈钢、铜、合成革等行业都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另外,

6、区块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环保设施不规范、“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等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会上升到社会问题。 我省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区块的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工业区块,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作为园区的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发建设;三是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可见,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是发展必然,武

7、义和龙泉也在走这条路。基于我县平原的立地优势,并从我县的产业大平台规划出发,我们要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几个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块,避免零星开花,为此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工业区块纳入县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促进发展;工业区块适时整合到工业园区;其他乡镇工业区块注重现有规模效益的发挥,不再扩大或不再开花。 特此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 1、搞好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布局。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又受制于农保,为了尽快扩大工业规模,提出了“一心多块”的布局构架,现回过头看,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显得散而小,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区块虽有产业定位,但从布局上看显得不科学,这些都对区块的管理、区块的招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环保

8、治理等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终制约了区块的发展。建议全县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围绕这轮土地规划、县域规划编制无缝对接的契机,搞好松古平原工业大平台规划,排好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以生态发展为导向,认真研究乡镇工业区块的产业定位问题,以产业定位来整合区块、以产业定位来制定扶持政策,以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针对不同的乡镇工业区块实施不同的扶持政策。根据各个乡镇工业区块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性。如:工业区块,除了享受与工业园区一样的税费政策外,在土地指标上还要适当支持,基础设施上尽量与县级开发区联建共享,此外,要紧紧抓住省市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良好机遇,在用

9、足用好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出台县里扶持政策,尤其要赋予工业区块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帮助构筑好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增强“造血”功能,真正按“两区”战略目标去加快发展。工业区块因为开发早,又紧连工业园区,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管理力量薄弱,若并入工业园区,有利于扩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因此扶持政策应侧重于构筑乡镇与园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新兴茶叶工业区块,税收贡献不大,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扶持政策应侧重于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 3、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土地、资金问题。一是抓紧土地报批工作和土地遗留问题解决,抓住这次土

10、地调规,把违规用地合法化,抓紧报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抓紧解决好。二是多条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建议县财政增大补助力度,用于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给予乡镇以商补工机制,通过集镇的商贸开发,来弥补区块开发资金不足;乡镇自身要主动争取银行支持,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区块的机制,由开发商去开发土地、引进企业、培育产业。 4、加快工业人才培育。工业人才培育要全县统一抓,并且要系统抓。一方面,全县要集中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工业干部,系统学习培训,并放到县级开发区块进行系统锻炼,参与项目前期报批、政策处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真正在工业

11、一线成长;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工业人才当成专业人才来管理,建立工业人才库,建立专门的考评办法,全县统一调配使用,坚持用到工业岗位,尽量少换岗。通过几年的培育,相信会涌现出一批工业管理干部。 5、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排污、治污能力。环保越来越成为硬制约,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因此各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在项目选择上要引进审核机制,对于不宜落户建设的项目要敢于亮“红灯”,杜绝“先上车后买票,上了车不买票”现象;必须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做到与区块建设“三同时”,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对赤寿区块的不锈钢废水处理站要尽早建设好投入运行,有条件时可考虑搬迁至园区或区块,以便集约集中处理。 6、加

12、快本土企业培育。本土企业是扎根企业,不像外来企业漂移性强,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的支持。降低政策门槛,让规模小的本土企业能享受政府税费优惠;专门划定若干乡镇工业地块为本土企业孵化基地,引导同类企业集聚,进而促进培育若干本土产业。 内容总结(1)工业区开发发展调查汇报 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政策及执行情况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 一、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政策及执行情况 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随即,我县结合县情发布了县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开发实施办法,这个办法是专门针对乡镇工业区块的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