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10063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夜以继日在地震废墟上挖了三十八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危难之中父与子之间的伟大亲情和父亲执着的信念以及儿子先人后己的思想。 课文以一个“了不起”为中心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分别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文章的全过程。 本单元教材以“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人与人之间爱的。学习这篇课文

2、,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能催人泪下的文章。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

3、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对此,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以及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三、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教学时注重:(一) 情景表演法。 课文1222自然段写的是父亲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听见了儿子从

4、废墟下发出的声音,在过路人的帮助下开辟了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儿子却先让其他同学出去,自己最后出来。抓住儿子和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首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儿子的对话,然后针对第一个孩子出来了,第二个孩子出来了,三个出来了可他们都不是阿曼达,设计学生与文本对话,阿曼达你为什么还不出来?通过这样的问答,让学生感受到儿子先人后己的伟大。(二)想象体会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废墟上是怎样挖的?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8小

5、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遇到什么困难?会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是提高了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三)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本,读中品情悟情。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体会,读中悟情。(四)读写结合法四、说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

6、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感,导入课题。上课伊始播放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讲述,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由此揭示本课的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初步质疑,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边读边思考,并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既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

7、,又解决了部分疑问,通过读书思考还会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读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感动?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2、用“ ”画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画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课文有多个情景很感人,考虑到学生可能从其中的一个情景说起,所以我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了多套方案,学生说任何一情景后我都会顺应学情,梳理知识,推进后面的教学。交流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板书

8、连接父和了不起)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梳理相关的句子。重点品读:(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抓住 “冲向”这个词,指导学生读出焦急的心情来)(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引导学生对比其他孩子的父母的表现来读,他们只能在那片废墟前哭喊,之后一个个绝望地离开了,而父亲却坚定地向那片废墟走去,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个称职的、责任心强的、了不起的父亲。然后指导学生朗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这句

9、话,使悲痛欲绝的父亲坚定地站了起来。这句话给了他信心和力量。(板书:坚定)(3)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看这些好心人,又埋头挖了起来。救火队长拦住他:“这里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快点离开!”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以理解。但这样干很危险,请马上回家去吧。”这位父亲依然在不停地挖着。(这一部分,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到父亲身处危险却丝毫没有动摇找出儿子的决心,再通过课件展示地震的危险场景之后,再读,体会感情。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能不顾一切,坚持不懈地挖呢?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因

10、为他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成了他坚定的信念。)(4)“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部分我先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半,父亲不吃不喝也不睡一直在废墟上挖着,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累,而从三十六小时后的省略号还能看出父亲还在不停地挖。继续启发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样子,理解挖掘的艰难,引导学生想象在这几十个小时里父亲是怎样挖的,他可能被破碎的玻璃扎伤了手,可能被倒塌的钢筋水泥划破了衣服,也有可能因用力过猛而摔了跟头,但他仍顽强地爬起来继续挖然后让学生

11、深情地读读父亲的样子。随后追问学生: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地挖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父亲是这样承诺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扣了文章的中心)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有个同样了不起的儿子,分角色读132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了不起。板书:连接儿子和了不起2、重点品读:(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首先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废墟上挖了三十八小时,儿子在废墟下面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三十八小时,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齐读这句话。最

12、后让学生说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同样是这句话,从儿子嘴里说出来,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体会父亲的这句话印在了儿子的心里,使他忘掉了黑暗,忘掉了恐惧,还鼓励其他孩子。儿子坚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板书:坚信)(2)、“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个环节先设计让学生和文本对话:第一个孩子出来了,他不是阿曼达,第二个孩子出来了,他还不是阿曼达,此时,你想问阿曼达什么?小阿曼达你来回答吧。让学生体会儿子在这样危险的境况下,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可以出去了,他却还想到了先人后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再让学生带者对儿子的敬

13、佩读读这句话。再追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这样做?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次回扣中心)(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1、出示课件:插图二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幸福。2、学生练笔: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把它写下来。(学生可以夸夸儿子,可以对父亲说点什么,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交流汇报(五)总结课文,提炼中心引导学生总结,是爱创造了这个奇迹,父亲深爱着儿子,所以他常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深爱着父亲,所以他记住了父亲的话,正是这句话,在灾难来临时给了父子俩信心和力量。(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让这个爱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六、说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父子 坚定 爱 坚信 了不起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