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0982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天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班级 姓名一 基础积累与运用篇(30分)1、 字词积累写出拼音下的汉字。(4分)春天不仅是万物的复苏,也是心灵的醒悟。如果没有心的觉醒,就永远感觉不到争妍斗艳的ql风光,更不会有无以名状的兴奋。那dngyng的柳枝,芬芳的和风,隽逸的花朵,能不令人遐想、chng jng、期待吗?这隽妙无比的春天真的w k yn y啊! 2、 句子积累默写相关的句子。(10分) 迢迢牵牛星: ,脉脉不得语。 春望:烽火连三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 。 西江月(辛弃疾): ,听取蛙声一片。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夕阳西下, 。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

2、, 。 次北固山下: ,江春入旧年。 饮酒:问君何能尔? 。 陋室铭:苔痕上阶绿, 。 海燕: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 ;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3、 篇段积累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4分) , 。 , 。 , 。 , 。4、 文化积累文学作品常识填空。(4分)不论他是得赞扬是受攻击,/至少使他与别人有些影响。好似一颗小石头抛在水里,/一声轻响跳起水珠来;接着漾出无数重重叠叠的圈儿,/越远越大直到水的边际不要做随风飘荡的羽毛!/吹落在水面上,漾不出圈儿,/反被水沾住了。 这诗的整理是 。其主要代表作是 、 。 诗人在作品里有一个永恒的主题: 、 和 , 闪现了诗人对人生探索的印痕,在诗的寥廓星空里,

3、永远闪烁着明亮的光彩。5、 语言运用在句中番号处加标点符号。(4分)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6、 语言运用提取下列句子的主要信息。(4分)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主要信息: 二 阅读与理解篇(50分)(一)黄山绝壁松(12分)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

4、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特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

5、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

6、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条,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

7、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那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文/冯骥才)7、 黄山绝壁松外形有什么特点?在整理眼里,它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特点是: 精神

8、品质: 8、 结合语境,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句子: 9、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第自然段中加点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表达效果: 10、整理在第段写其他名松、在第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3分)第段: 第段: (二)珍珠鸟(12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

9、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

10、象一个蓬松的球儿。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

11、,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塔”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11、文章开篇就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那么,整理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结果如何?为什么要强调它们“怕人”呢?(3分) 12、文章的重点显然在小珍珠鸟那儿,那么,篇首为什么又写它的父母?(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