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09704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形近字辨析修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闫鑫学校:口前镇中心校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近字辨析方法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近字辨析方法 口前中心校 闫鑫【教学目标】1. 巩固本单元重点易错字,区分形近字,并能正确运用。2. 对易混的形近字重点联系,使学生掌握这些字。3. 掌握一些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4. 通过形近字的区分,运用,使孩子们爱上汉字,热爱汉字文化的研究。【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辨析形近字方法避免错别字的出现,为识字打基础,能够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复习1、准确地读出下面词语鹦鹉 老鹰 人云亦云 高雅 酷爱 喜鹊 给予 预言 诺言 倾听 勉励 告诫 悲哀 恐惧 赤道 昆仑2、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的字音吗亦

2、 雅 予 恳 允 曰3、判断正误高梁 蓝球 广洲 墙壁 告戒二、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汉字作为一种语言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和渊源流长的历史。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在字音、字形、字义上的千变万化,有些汉字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有些汉字字形相近读音不同、还有些字读音相似字形又相像,我们把这类字,叫做形近字。这些字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写错读错。错别字好比是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中的蛀虫,侵蚀着中国文化积蕴,并且也会给人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避免错误,准确的读写这些字,就需要我们掌握形近字的辨析方法。本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二单元生字的基础上,学习辨析这些形近字的方法。三、学生活动 (一)、教师出示学习指

3、导:1、以小组为单位,将与二单元的生字易混的形近字整理出来,记录员做好记录。2、小组内,认一认并组词。3、对于组员出现错误的生字,组内成员探讨区分的方法。(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学习活动四、学生汇报(指名学生上前演示汇报)五、总结教师针对学生汇报及时总结方法:1、从读音上辨析 如:毓、梳2、 抓表义部件 如:戒、诫;婴、鹦;州、洲;饲、伺:诤、挣;恳、垦3、 追溯汉字本源 如:允、充4、 展开联想 如:粼、鳞、麟5、 运用歌诀、故事 “日”和“曰”的故事在汉字王国里住着“日”和“曰”这俩个好兄弟,整日形影不离。但是有一天,就因为它俩在花市上都相中了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兄弟俩争吵了起来。“日

4、”凭借自己人高马大,首先将其买下;这一下让“曰”非常不悦,打心里不肯罢休。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曰”溜进了“日”家放火将那件艺术品烧毁,此后,它们就吵开了这天,“日”和“曰”又在郊外碰面了。“日”火冒三丈地用手指点着“曰”的鼻子,吐沫横飞,泼口大骂:龌龊,瞧你,几日不见吃的这么胖乎乎的,越看越像一头猪。这下子“曰”也不甘示弱的说:你别要取笑我了,看看你自己吧?身子骨瘦得如农田里的稻杆没什么区别!“日”听了后,脸拉得老长,气急败坏地回击它一句:我要是田里的一根稻草,你就是地里的一个大南瓜。“曰”更加怒不可遏,气呼呼地吼叫:你个瘦杆子,南瓜还很甜,不像你一根烂稻草,丢在田野里没人要两个人互不相让

5、骂个不休,远处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你们不要吵了,我是字典公公,曹植有句话说得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极!”,你们原本就是好兄弟,有必要这么不依不饶地天天吵闹吗? 两个人听了之后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从此,兄弟俩过上了和睦相处的生活。五、了解其他形近字区分方法1、观察对比法掌握规律。如喝、渴。我们口渴了,需要水。我们喝水要用嘴巴。那么,跑和抱、俏和消,同学们怎么区分呢,谁能说一说?2、分类记忆法 如奖、浆、将、桨3、谜语记忆法根据字的形或义,可以编一些谜语来帮助记忆。如“三日”(晶),“三口”(品)“长女的妹妹”(姿)等等。六、课堂小测同学们,只要我们对字细心观察辨认。反复练习,讲究方法。就一定准确掌握这些形声字。限( )描( )调( )观( ) 很( )猫( )稠( )现( ) 赏( )琢( )副( )棒( ) 裳( )啄( )福( )捧( )七、总结:同学们,准确掌握形近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端正书写,规范书写,勤于观察,善于查字典,乐于动脑,多写、多练、多问、多查,轻轻松松告别那些容易用错的字,告别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告别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做中华民族汉字的接班人和传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