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09656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心理学 第二次作业: (截止日期2009年1月10日) (网上批改)一、分析思考题:(以下5道题任选3题)1、什么是激励?请结合激励的基本模式图,分析个体激励的心理活动过程并联系学校管理实际,阐述如何实施“全面激励理论”。2、什么是决策?试比较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异同。3、简述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的关系。4、阐述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联系学校管理实践谈谈如何在学校班级管理中体现公平原则。5、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其在管理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2、什么是决策?试比较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异同。答:什么是决策 决策是组织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决策

2、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一些有经验的企业管理干部认为,作为一名厂长、经理,其工作可以归结为两项:决策与用人。而用人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决策问题用什么样的人,用哪一个人才能推动工作进展,这就需要决策。因此, 这两项工作归结起来又变成一项, 即“决策”。因“决策理论”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 可见“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决策”一词,一般被理解为对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至于一些具体的小问题,在考虑解决方法时,很少用“决策”一词,而是称之为“作出决定”。 “决策”是一种判断过程,是从若干可行性方案中进行比较分析中进行抉择。“决策

3、”一般被理解为对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至于一些具体的小问题,在考虑解决方法时,一般不用“决策”一词,而是称之为“作出决定”。“决策”就其广义而言,即不仅指对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而且也包括了对具体的小问题的决定。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 “群体(团体)决策”:就是由团体成员通过信息沟通,相互探讨和交换意见,在形成比较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共同作出关于某个项目或问题的策略、方案、方法的抉择。 “个人决策”:则是由领导者凭借个人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能力,工作魄力及所掌握的信息,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某个项目或问题的策略、方案、方法和抉择。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4、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准确性、创造性、效率和对执行的影响诸方面存在区别。1速度:一般地说,个人决策不需要意见沟通和讨论, 决策过程环节少,其速度高于团体决策。2准确性:行为科学的许多研究证明: 团体决策的准确性高于个人决策。这主要因为在团体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可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与知识,有利于纠正个人决策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形成多种可选择的方案;而个人决策受个人的知识、能力、魄力和所掌握信息的限制,因而其准确性低。3创造性: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个人决策时主意更多。但个人意见的发表会受到团体的影响。因而仅从量上比较分析,还不能完全说明决策创造性哪一个更高。4效率:对于复杂程度相同的任务

5、, 团体决策所花的时间一般要比个人决策多,但由于其准确性较高,故所付出的代价一般要比个人决策低。许多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团体决策的效率高于个人决策。5执行效果(对执行的影响):团体决策由于可让执行人员(如:职工代表)参与进行,使他们了解决策的来龙去脉,并加深理解,其实施就会比较顺利。个人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则可能因执行人员理解不深或持不同看法而较难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6极端性:研究表明,团体决策中, 由于责任分散以及社会规范的影响,比起个人决策,更容易出现极端性或倾向于冒险,或倾向于保守。(3)采用何种决策为宜一般而言,凡涉及面广,影响大,需要依靠多方面力量来执行的全局性、战略性决策,应由团体

6、研究而郑重地作出;牵涉面和影响均较小,且时效性较强的局部性、战术性决策,则以分管领导人员个人决策为宜。 如果要执行的是某些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规章指示、团体的成员又能相对独立地工作,那么,个人决策更为合适些;如果团体成员是相互依赖并且必须与其他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时,则团体决策更好些。另外, 当所面临的任务是要提出许多想法, 或是要提出某种独特的主意,要确切地收集信息,以及判断和评价含糊不清的或不确切的情况时,团体决策往往优于个人决策。3、简述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的关系。答:一、能力的差异与管理的关系所谓能力,通常我们把能力定义为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7、。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和能力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维系着一种内隐和外隐的辩证关系。能力在智力、特殊能力、年龄上都有差异。如在特殊能力上,有的人较多地显露出音乐、美术、舞蹈、雕刻艺术型的才能;有的则表露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思维型的天资;有的则善于技术操作;有的则表现出像社交、组织管理、教育等社会活动型才能。又如在年龄差异上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或特殊才能,这叫“人才早熟”或能力早期表现。人的能力也有表现较晚的,俗称“大器晚成”。如齐白石40岁时才表现出绘画才能;达尔文到50岁才写

8、出名著物种起源;李时珍61岁时才写成本草纲目前苏联耶伊古谢娃73岁才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因此,在人的不同能力的管理上要做到:1、掌握好各类职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人才2、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职工职业技术教育和进行能力的训练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量材录用4、全面了解人的能力特点,便于贯彻正确的用人原则。二、气质的差异与管理关系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气质称为“性情、脾气”。人的性情与脾气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人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有的人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有的性情急躁, 有的性情温和; 有人善于交往,精力旺盛,情绪外露;有人沉默寡言,性情孤僻,体验深刻。气质就仿

9、佛给每个人的行为染上一层独特的色彩。那么,什么叫气质呢?气质是典型地表现于人们心理过程的速度(如知觉的快慢,思维的灵活性程度)和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参考信息;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等动力方面的特点。人的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是人出生时就具有的,表现在人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活动中的一种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气质类型有差异,依据感受性、耐受性、不随意反应性、可塑与稳定性、速度与灵活性、 内外向、 情绪兴奋性等心理特征有规律的结合可构成如下类型:多血质

10、、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因此,根据人的不同气质,在管理上要做到:1、发挥职工长处,避免短处,发挥特长,提高工作效率2、可利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使其产生互补作用, 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3、注意气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4、注意气质类型与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三、性格的差异与管理关系性格的意思是指“特征”、“标志”、“属性”或“特性”。它可以标志事物的特性、也可标志人的特性。人的性格即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不是天生的,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态度和整个行为中的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态度倾向性、

11、社会制约性、稳定性及可塑性等特点。性格有不同特征和不同的类型,在实际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工作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性格的差异与管理关系性格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与管理实践表明:人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等是使企业和单位人际关系和谐,有凝聚力的重要心理品质;相反,对人冷淡、刻薄、嫉妒、高傲,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扯皮、拆台、凝聚力差与士气低落的局面。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又同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 独立性强的人抱负水准高,适应能力强,有革新开拓精神,有时难免武断;而依赖性强的人自信

12、心弱,易受传统束缚,创造力和竞争性也差。性格与效率。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有的人智力水平不高,能力也不强,但非智力因素优异,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如有事业心、责任心、恒心,为人勤奋好学,则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同样能够在学习、工作方面取得成就。相反,如果单凭小聪明。没有好的性格品质,为人懒惰、浮躁、对知识不求甚解、浅尝辄止,那么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会很高。性格与领导类型。勒温(K.Lewin)等人通过对团体的实验研究提出的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的领导。不同类型的领导在管理中起的作用不一样。通常,专制型治乱效果好,民主型是成熟的领导,放任型最差。不仅性格特征会影响领导类型,而且领导类型对被

13、领导者的性格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专制型领导与教养方式会使人产生冷淡、攻击、依赖、服从、情绪不稳等性格特征;民主型领导与教养方式会使人产生积极、友好、合作、独立、直爽、社交情绪稳定等性格;放任型领导与教养方式会产生无组织、无纪律、无目标、放任自流的性格。4、阐述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联系学校管理实践谈谈如何在学校班级管理中体现公平原则。答:教于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60年代先后发表了对于公平的理解、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从而创立了公平理论他的主要观点为: 公平感 人们通常要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与一个和自己条件大体相当的人的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

14、,如果两者相等,则有公平感;如果不相等,则有不公平感。A人们对报酬是否满足在较大程度上受社会比较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不仅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报酬相对值的影响(与别人作横向比较,与自己的过程作纵向比较)。B公平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 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受到不公平(利己或损己)待遇时,他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消除心理的不公平感:A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B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 这点在上面的实验中也得到了证明。当报酬总额衡定时,要求改变自己的报酬实际上就是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C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D要求改变他人的投

15、入。处于不公平待遇状态下的人, 不仅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投入和报酬,而且能通过改变他人的投入和报酬消除不公平。因为改变他人的投入, 也就改变了他人的投入与报酬之比值,就有可能使其比值与自己的投入与报酬比值接近E自我消除不公平感.具体的办法是改变比较对象或知觉方式。前者如换一个投入与报酬比值低于自己的人和自己作比较。后者如重新分析自己的投入,使自己的投入和报酬之比接近比较对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消除不公平感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人们根据“彻底”与“少投入”原则作选择。即选择能彻底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和用较少投入却能较大程度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能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能否管理好班级,使班级能否产生良好的班风的关键。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既反映了老师的师德,也能让学生最容易积极的向上的学习情绪。班主任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如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一个样,成绩优秀生和后发展学生一个样,老师子女、干部子女和普通家庭子女一个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公平,才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平感虽然只是一种心理感觉,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却处处都能感到它的存在。例如,有的老师采取按分数排座位的方法:分数高的先挑座位或者分数高的坐好的位置。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