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01098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七上现代文阅读期考重点篇目导练A4(答案13.10.9)(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上现代文重点篇目导练 第1课散步(P2)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文章为什么要写“散步”这样的“小事”? 以小見大,表現出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新的时代得以发扬光大。 2.如何理解第段话? 人到老年往往显得很脆弱,、他们更需要关怀。儿子诚恳,孝顺,积极提出建议,一个真诚地理解,一 个绝对地信任,让人意受到家庭融洽、祥和的气氛。同时,交代了一家人散步的缘由,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3.作者为什么说“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方面,写出母亲年事巳高,身体状况欠佳,表现出母亲忍受痛苦熬过严冬的艰难;另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母亲真挚的爱,写出了“我”对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 4.“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祖孙发生分歧,我”处理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扭,会破坏家庭和谐,所以“我”惑到“责任的重大。 5.“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 “我”找不到两全之法,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現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入情入理。. 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这个标题好。因为这篇文章是写家庭生活的,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写得集中、简练,小中见大,表现出文中孩子之父对孩子奶奶的孝顺与一家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如果换一个标题也可以,如一件家

3、庭小事”,从“家庭”和“小事”这个角度去表现作者关于家庭伦理的见解。 二、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点拨】本题要求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写,透露出了文章的深意,

4、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找出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第一处景物描写在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生命”的景象,显示出大自然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段文字是一个过渡,承接上文描绘了初春田野充满生机的景色,同时为下文叙述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做铺垫。字里行间透出的春天的气息也在暗暗透露熬过冬天的母亲将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第二处景物描写在第七自然段:“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小路的风光,充满了田园风情,表现了小路的“有意思”,表明了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我”的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和疼爱。字里行间

5、还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我”之所以要鼓励母亲去散步,是因为母亲生命的力量已所剩无几了,让母亲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去走走,使她增长生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对母亲深厚真挚的爱。这样写,能使文章的中心更深刻、更感人。 四、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请再画出两处这样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类似的句子还有:“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样的句子形式对称,在行文上显得语言非常的整饬,增加了散文语言的节

6、奏美和韵律美,从中可见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力;内容上大多是前面写“我的母亲,后面写“我的儿子”,两者既相互对比,又相互渗透,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儿子,都充满了深深的爱,让我们体味到浓浓的亲情,使文章极富感染力。 第2课秋天的怀念(P5)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该怎样理解第一段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 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表明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她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鼓励自己好好儿活着。 2.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母亲的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我”和

7、妹妹;她在生命的最终,呼吸困难、昏迷的时候,想到的只有“我”和妹妹。 3.该怎样理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一处景物描写?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我怀念母亲的寄托。 4.文中出现了四个省略号,该怎样理解? 第一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示重复语言的省略。第二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8、?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可谓“爱之深”。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表示话未说完。这既是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更是母亲对邻居们的重托,从而更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 第四处:“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表示语意未尽。既是“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更表现出“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话语的深意,已经领会了人生的真谛。 5.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

9、,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6.文中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7.课文第一段“她又悄悄地进来”,“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母亲的心里更难受。8.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0、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补充说明母亲I -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说明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l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9.结合内容说说第一段中的动词“扑”和第二段动词“挡”为什么用得好。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 【答案】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秋天母亲准备带“我”出去看菊花,可是没有去成,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

11、我”。又到了秋天,看到开得鲜艳的菊花,又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深切的怀念。 二、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理解“我”的痛苦,对“我”的小心呵护。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劝慰“我”,也在劝慰自己好好儿活着。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通过神态描写,既描绘了母亲的病态,又写出了母亲央求儿子的神情,其中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

12、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这两句是母亲回忆儿子小时候事情时的语言描写,母亲对儿子的一言一行都记得真真切切,侧面表现了母爱无处不在。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这里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写出了母亲说话时唯恐伤害儿子内心的复杂心理,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三、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 【答案】此处的菊花,既实指那种花,又采用象征手法,暗含深意。详写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实则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

13、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既是对自己好好儿活的自勉,也是对母亲一种深切怀念,还照应了上文。 四、阅读下面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比较一下: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原文咯,见教材第9页) 【答案】这段文字主要用心理描写来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担心与疼爱。课文则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以此来表现母爱的伟大。第6课我的老师(P28)读第9段回答问题。1.概况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老师排除我们的纠纷。2. 本段第一句中,“ 占据 ”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这件小事当时在“我”心中的

14、重要位置。3. “我虽然不像母亲那样”的“那样”指的是 焚香磕头、卜问吉凶 。4. 上文“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 纯洁 的意思。5. 这段文字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是: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6.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读第10段回答问题。7. 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了人称

15、,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课文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共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的;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的,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致,又能表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