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008621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化学第二章第12节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知识精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自然科学第二章 第12节 大气层;天气和气温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大气层二、考点清单1. 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 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和大气的分层;3. 掌握对流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4. 理解天气的概念5. 知道什么是气温,掌握测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6. 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三、全面突破知识点一:大气的分层思考:我们人在呼吸;云,雨,雪等现象的发生;飞机在空中飞行,它们都与什么有关?简答:这都与大气有关。 归纳: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与地

2、球的半径相比,大气层显得很薄,但它对地球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参与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如水循环、化学和物理风化、陆地上和海洋中的光合作用及腐败作用等,各种波动、流动和海洋化学也都与大气活动有关。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日较差增大等。大气的作用:1. 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 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是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3. 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 水蒸气能成云致雨思考:你有没有去过黄山等著名山脉旅行,在爬山时,你越往高处爬,你会觉得越冷吗?为什么呢?回答: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2.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3. 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 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思考:神舟七号和三位航天员从地面进入太空(远地点高度约340千米)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大气层的气温怎么变?回答:先下降,然后上升,再下降,最后上升。

4、2)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说说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回答:因为在85千米以上的高空,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因而在600千米的高空,大气温度会较高,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大气的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2)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 层外层0至17千米17至50千米50至80千米80至500千米500千米之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随高度升高

5、而升高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的过渡层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3)各层大气的特征【典型例题】例题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 )A.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 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C. 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 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解析:此题考查大气层的基本概念。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它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答案:A例题2. 在85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呈 ( )A. 迅速上升的趋势 B. 逐渐下降的趋势 C. 逐渐上升的趋势 D. 平稳的趋势解析:此题考查大气各层的温度

6、变化特征。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答案:C例题3.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 雷电交加解析:此题考查大气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上将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等。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仍将存在。答案:A例题4. 发射的“神舟七号”中的宇航员将穿着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进行“太空行走”。根据太空环境,在下列功能中,控制温度、湿度;供给氧气;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收集雨水;无线通讯;与外界气体交换,宇航服应具备的是(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太空环境中宇航员需要的设备,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

7、宇航员需要控制温度、湿度;供给氧气;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无线通讯。答案:C例题5. 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各图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各层的温度变化特征。答案:C例题6. 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 )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各层的特征答案:C知识点二: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1.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2. 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3.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

8、体杂质。4.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的形成: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而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降,形成了空气的对流。思考: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结论:对流层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拓宽思考:制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回答: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还有空调、北方的暖气管。【典型例题

9、】例题1.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质量的 ( )A. 1/2 B. 3/4 C. 2/5 D.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流层的基本特点,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答案:B例题2. 云、雨、雪、雷电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暖层 D. 外层解析: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答案:B例题3. 受对流运动的影响,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 )A. 下降 B. 上升 C. 水平 D. 静止解析: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而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降

10、,形成了空气的对流。答案:A例题4. 冬天为了使空调制热的效果好一些,空调的导风板应该朝( )A. 上 B. 下 C. 左 D. 右解析: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而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降。为了使空调制热的效果好一些,空调的导风板应该朝下。答案:B例题5. 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对流层的基本特征。答案:D知识点三:天气提问:蜻蜓飞得低,蚂蚁搬家等说明了什么?简述:说明动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密切

11、的关系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强调:1)短时间;2)各要素的综合状况;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讨论: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 冬雨夏干 雷电交加简答:阴转多云、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雷电交加,这些指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为天气,冬暖夏凉、终年高温、冬雨夏干指的是某地长期的大气特征,为气候。【典型例题】例题1. 下列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 刮风 B. 下雨 C. 风化 D. 雷电解析: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的综合

12、状况称为天气,而风化是一种物质变化过程。答案:C例题2. 下列不属于天气要素的是 ( )A. 气温 B. 融水 C. 气压 D. 降水解析:天气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答案:B例题3.“今天阴到多云,偏东风12级,白天降水概率40%,夜间降水概率20,白天最高温度3031,明天早晨最低温度23-24。”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填“气候”或“天气”)。解析:此题考查天气的含义。答案:天气例题4. 下列叙述中,说的不是天气的是( )A. 今天后宅的温度突然降了下来 B. 近几年义乌的冬天好像温暖了许多C. 看,天上飘着好多的云啊 D. 现在空气中好像能挤出水来解析:此题考查天气的基本含义。要点为1

13、)短时间;2)各要素的综合状况。答案:B知识点四:气温1. 概念:空气的温度,即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2. 测量工具:温度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3. 单位:摄氏度4. 衡量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5. 测量方法: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量。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思考:为什么气象预测中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简答: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才能准确测出气温。问题: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

14、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候?简答:一天当中,午后二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讨论:气温对生物的行为有什么影响?气温对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1. 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2. 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3. 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气温与人们的生活:A. 世界最高气温:伊拉克(巴士拉)B. 中国最高气温:吐鲁番C. 中国最低气温:漠河 D. 世界最低气温:南极【典型例题】例题1. 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山上与山下相比,气温较高。(2)造成以上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