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49300711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小林根据游玩经历写了一段文字,请完成相应任务。每次游览玄武湖,都有美好的感受。春天,我去樱洲赏花,道旁的古木沧翠欲滴,樱树上开满樱花、团团簇簇,仿佛迸 溅出的水花;夏天,我去菱洲赏莲,但只能远观,而不可xi_玩,微风吹过,一阵淡雅的清香随风飘来,嗅在鼻里令人飘然脱俗;秋天,我去梁洲赏桂,娇小的黄色花瓣,挂在树梢上轻轻摇曳,散发着典雅的幽香;冬天,我去环洲赏雪,远远望去,湖面显得格外静谧,微漾的湖浪轻拍堤岸,与我那炽_热的心应和着。闲xi_之余,与自然亲密接触,令人心旷神怡。1根据拼音写汉字。xi 玩 闲xi 2给加点字注音。进 溅 炽 热3小蕾

2、发现画线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病订正。 改为 4小蕾发现小林用了很多四字短语,语言典雅,请选出下列短语结构与其他三个不一致的一项_A轻轻摇曳B格外静谧C亲密接触D心旷神怡5小林游船时,在连接翠洲与十里长堤的旭桥的桥洞两侧梁柱上,发现了一副对联,觉得非常好,回来后想抄写在整理本上,可是记忆错乱,请帮他理清。春色 显碧水绿波 湖光 五洲 十顷 映钟山龙蟠上联: 下联: 6学完了古诗文,小蕾想进行分类梳理,请帮她完成整理单。表现手法主旨情感经典名句诗文出处 安贫乐道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洁身自好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借景抒情雄心壮志 , 。杜甫望岳不

3、畏奸邪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借古抒怀怀才不遇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兴亡之忧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7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时,小林和小蕾关于尼摩船长是不是英雄这个话题有不同意见,现代汉语词典上:“英雄”的释义为: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请结合名著内容和释义,说说你的看法。二、阅读(44分)小蕾想借助课外阅读,进一步复习古诗文的写作手法,请帮她一起完成任务。【诗歌摘录】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材料链接】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

4、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节选

5、自宋史李纲传)【注释】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官职宰相,却因_而被多次贬官。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装满。复:_。伤:哀怜,同情。但_。辞:_。斡离不:人名。辍_。身:_。8摘录【材料链接】中的原文语句,填写注释的贬官原因。9结合孙权劝学的文言积累,迁移运用,填写【注释】的词义:结合语境推测,填写【注释】的词义。10为【材料链接】中的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敌兵攻城纲身督战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11翻译【材料链接】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12结合【材料链接】,请概述在国家危难之际,李纳做了哪些事、13小蕾认为诗歌首句重复使用了两个“千”字,不太好,请说说你的看

6、法。14通过了解李纲的生平事迹,小蕾对诗歌的理解更深了一层。诗人借病牛抒发情志,诗歌后两句,刻画了牛的 、 、(概括牛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析诗人的情感)。小林想借助散文进一步陶冶性情,请和他一起开启一段浪漫的散文之旅吧!山中避雨丰子恺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

7、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

8、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

9、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

10、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15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小林发现作者的心境随着事情发展发生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借琴回店互相道别对比一:心情一点欣喜温暖、有趣味16请说说加点

11、词的表达效果。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1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A本文语言不赋色彩,不事渲染,开篇寥寥几笔,便简洁地勾勒了一幅淡雅质朴的,由山雨、小庙、茶店组成的烟雨中的画卷。B文中写胡琴的内容,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胡琴轻便、价格低廉、发音可听的特点。C文章写我和两个女孩在山中避雨的经历、感受,引用诗文,间用文言词语,语言清淡雅致,便于把婉转曲折的事情叙述清楚。D文章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头批判了两个女孩遇雨即怨的心态,后文的转变突出了音乐能让人在烦闷的环境中感到快乐。18根据以上探究,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说

12、说你对“乐以教和”的理解。链接材料: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释义: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充满神奇想象的科幻小说,吸引了小林和小蕾的目光,请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感受小说的魅力!信使刘慈欣这些天老人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他想用窗帘和音乐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开,但做不到。有两件事使他不安:一是量子理论,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他最近常常自言自语。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老人是昨天才发现楼下的那人在听他的音乐。是个年轻人,

13、穿着现在很流行的尼龙夹克。后来的三天,每当老人在傍晚开始拉琴时,那人总是准时到来,静静地站在普林斯顿渐渐消失的晚霞中。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下起雨来。老人放下提琴,迈着不灵便的步子走下楼,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你如果哦,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老人转身走回去,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年轻人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走进门,走上楼去,好象被那乐声牵着魂一样。对于如此迷恋于自己琴声的这个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回旋曲,拉得常常走调。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但年轻人在静静地听着。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老人停下了琴,想

14、起了那个年轻人,抬头见他正向自己鞠躬、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哦,你明天还是上来听吧。”老人说。“不,明天我还在下面听。”“明天好像还会下雨、这是连阴天。”“是的,明天会下雨,但在您拉琴的时候不下:后来还会下一天,您拉琴时也下,我会上来听;雨要一直要下到大后天上午十一点才会停。”老人笑了,觉得年轻人很幽默,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他突然预感到这未必是幽默。以后的天气精确地证实着年轻人的预言:第二天晚上没雨,他在楼下听琴;第三天外面下雨,他上来听;普林斯顿的雨准确地在第四天的上午十一点停了。这天晚上,年轻人来到老人房间,拿着一把小提琴。他没说什么,用双手把琴递给老人。“这是借给您的,过一段时间您再还给我。对不起教授,我只能借给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