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006804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复习规范训练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ji)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

2、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注僦(ji):租赁。先陇:祖先陇地,祖墓。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叩阍(hn):向朝廷进言。1.简要概括瓶庵的性格特征。(4分)答:答案好学行道。仁义孝友。做人有度量。公正无私。参考译文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

3、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

4、,徐枋也不拒绝。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做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

5、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

6、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

7、征讨四方, 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

8、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注巫丞: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消:病名,即糖尿病。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2.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出李通能审时度势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4分)答:答案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参考译文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人。父亲李守,身长九尺,为人严肃坚毅。开始时跟着刘歆办事,为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为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

9、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王莽末年,百姓忧愁怨恨,李通曾听见他父亲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着这件事。而且因为家里很富足,是乡中第一,因此不想做官,就自动辞职回家。后来下江兵和新市义兵兴起,南阳为之骚动,李通的堂弟李轶,向来也很好事,就共同商议。恰逢刘秀避难在宛,李通听说了就派李轶去迎接刘秀。刘秀初因李通是个士君子而爱慕他,所以前往答谢他。等到见了面,两人谈了很久,握手极为欢畅。这时李守在长安,因此向刘秀详细陈述了他的计划。刘秀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与李通相约结,定谋议,约定在立秋那天趁都试骑士的机会,劫持前队大夫甄阜及属正梁丘赐,因而号令大众宣布举事。就让刘秀与李轶回到舂陵,举

10、兵来相应。(李通)派堂兄的儿子李季去长安,把计划告诉李守。李季在路上病死,李守秘密知道了,想逃亡回去。这时事情被发觉,李通得以逃脱,王莽知道了,就把李守逮捕入狱。这时前队甄阜又上书奏明李通造反(兴兵)的状况,王莽发怒,李守家在长安的人也全部被杀。南阳方面也杀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尸于宛市。这时汉兵也已经大举集合。李通与刘秀、李轶在棘阳相遇,于是一起攻破前队,杀了甄阜、梁丘赐。更始帝刘玄即位,派李通持节回去镇守荆州。李通因此娶刘秀的妹妹伯姬为妻,就是宁平公主。刘秀即位,任命李通为卫尉。建武二年(26),封李通固始侯,官拜大司农。光武帝每次出征讨伐四方,常令李通留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

11、,建学校。五年春,替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攻打汉中贼寇。公孙述派遣军队前去救援,李通等人与他们在西城交战,大破贼兵,回师,在顺阳屯田。这时天下大体平定,李通想避开荣誉宠信,以生病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刘秀下诏命公卿群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说:“李通身怀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的谋略,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的大义。功德最高,海内都有所闻知。李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令李通带职疗疾。想返回诸侯国,不可听从。”于是诏令李通治疗疾病,按时工作。这年夏天,任命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以平民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皇帝亲信重用。然而

12、李通生性谦恭,常想避开权势。平常又有消渴症,自从当了宰相,就称病在家不理政事,连年告病回乡,光武帝每每优待宠信他。令他以公位回家疗养,李通再次坚决地请辞。过了两年,就听从他呈上大司空印绶,特赐他以特进参与朝会。李通在建武十八年去世,谥号为恭侯。皇帝与皇后亲自前去凭吊,为他送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

13、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泰始六年卒,追封西鄂侯,谥曰烈。注谯周: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完聚:离散后重新团

14、聚。3.(1)阅读第3段,简述吴国攻击罗宪的主要经过。(4分)答:答案第一次,吴国听说蜀国战败,派遣将军盛宪向西进发,假托救援的旗号,其实想袭击罗宪的军队,结果罗宪归顺了魏国。第二次,吴国又派步协出兵西征,罗宪大大地打败了他;接着,孙休非常恼怒,又派陆抗出兵协助步协攻打罗宪;罗宪坚守了一年多,最后,荆州刺史胡烈等出兵援救他,陆抗败退收兵。(2)阅读全文,概括罗宪的性格特点。(4分)答:答案刚强正直、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纯厚忠诚。参考译文罗宪,字令则,襄阳人。父亲罗蒙,是蜀国的广汉太守。罗宪十三岁的时候,就擅长写文章,很早就闻名了。师从谯周,谯周的学生们称他是子贡。在蜀国做官,担任太子舍人、宣信

15、校尉。曾经两次出使吴国,吴国人都称赞他。当时黄皓干预政事,大臣们大多依附他,罗宪独自耿介不从。黄皓很怨恨他,把他降职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掌管巴东的军事,任命罗宪为领军,做阎宇的副手。魏国征伐蜀国时,朝廷召阎宇西还救援,罗宪守永安城。等到成都失陷,永安城中也骚动起来,防守江边的官员都弃城逃走,罗宪斩了作乱的一个人,百姓才安定下来。(后来)得知刘禅投降,就率领他所统领的部下集会在都亭三天(进行吊念)。吴国听说蜀国败了,派遣将军盛宪西上出兵,对外打着救援的旗号,实际上想攻打罗宪。罗宪说:“本朝倾覆灭亡,吴国作为唇齿相依的邻国,不体恤我国的国难,却想趁机获利,我们宁可投降魏国!”因此归顺魏国。于是整顿士兵,完整集中,用大节和仁义激励他们,士兵都作战拼命。等到钟会、邓艾死了,原来蜀国的百座城池失去统领,吴国又派步协西征,罗宪大败步协的军队。吴国皇帝孙休大怒,又派遣陆抗帮助步协。罗宪拒守一年多,救援的军队一直没来,城中人民患上疾病瘟疫的超过一半。有人劝他向南逃到,或者向北逃到上庸,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罗宪说:“作为人民的主宰,百姓都指望着你,既然不能保全他们,事情紧了又抛弃他们,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