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00198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篇).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金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岗位责任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矛盾纠纷登记制度矛盾纠纷交办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共同调解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岗位责任制度为完成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和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的素质,规范依法调解,切实发挥基层调委会在地方稳定中的作用,金地社区调委会对人民调解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度。1、在辖区内全面实行责任制,年初与各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登记,年终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对片区调委会总体考核之中。2、指导管理人

2、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培训调解员、建立完善调解防范网络,参与直接疏导化解疑难纠纷。3、工作站站长兼任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负责主持全面工作,社区开展调委会负责调解或参与辖区内疑难民间纠纷的调解;协助社区工作站化解疑难问题和参与综合治理、信访等工作。4、委员兼任社区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受理的民间纠纷;负责对片区调委会指导,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精通业务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指导管理调委会工作;指导和参与基层调委会的疑难纠纷的调解。5、基层调委会全面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全面工作。调解员采取包段、包片等责任包干的工作岗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及例会制度一、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应当每月主持召开一次

3、全体调解员、矛盾纠纷信息员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政治、业务知识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二、每月进行一次工作分析例会,对本辖区、本单位的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进行一次预防、排查和调处工作的分析,进行交流、讨论民调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水平。三、每月、每季度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资料,做好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二)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城区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调解工作。2、调解工作坚持。“防激化、创三无、争先进”为主要目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3、经常向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不违法。4、调查了解并及时掌

4、握每个家庭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做到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教育,及时化解,使一般纠纷不出单位,重大纠纷及时报告。5、建立调解登记薄,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使调解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6、调解委员会要经常组织调解人员进行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熟悉调解工作。7、调解人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要扎实,方法要灵活,头脑要清醒,政策要明确。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1、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民事调解组织建设网络化。2、及时发现,依法调解,妥善处理和疏导矛盾纠纷,减少诉讼,防止矛盾激化,避免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的发生。3、通过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居民遵纪法

5、,尊重社会公德,努力减少民间纠纷的发生。4、搞好矛盾纠纷信息工作,及时将辖区内民间纠纷的发生、发展和调处情况及建议,向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矛盾纠纷排查制度1、各矛盾纠纷调处机构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2、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的_号、_号、_号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排查,并作好登记上报工作;3、各基层社区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的结果,每月_号、_号、_号报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4、各排查单位将排查的不安定因素认真汇总,及时调处,按时上报,重大情况随时上报。矛盾纠纷登记制度(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

6、业、所在单位、家庭住址等。(二)、发生纠纷的情况。包括发生纠纷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以及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和要求等。(三)、纠纷的调解过程。包括调解纠纷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主持调解人员和参加调解人员的姓名,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以及调解人早对纠纷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等。(四)、调解结果。调解结果包括调解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均应进行记载。调解成立的,主要记明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调解不成立的,也应该记载不成立的主要原因。(五)、对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或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应注明移交的有关部门和移交的

7、承办人。矛盾纠纷交办制度1、县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分流交办;2、对应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由调处中心填写交办单,当事人持交办单到指定单位处理;3、对于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分流交办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协助,共同处理。督查、督办制度1、调处中心对应归口办理的矛盾纠纷实行转办、交办制度,由对口单位负责办理;2、调处中心对分流案件的调处情况随时进行督查督办;3、通过督查督办,确保矛盾纠纷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得到依法、及时处理共同调解制度为使发生在我辖区及附近单位的民间纠纷得到及时、妥善正确的调处,结合单位实际,现制定本制度。1、不论为主持调解还是协助调解,均应本着对当事

8、人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2、积极与有关各方保持联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纠纷的事实材料;主动采取措施,防止纠纷激化;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敦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了巩固调解成果,防止纠纷反复,而对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所进行的检查访问制度。1、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或未造成者一律要执行回访制度。特别是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员要定期进行回访。2、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纠纷回访过程中,要注意发现、纠正调解工作中的错误,改进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巩固调解的成果。3、回访的对象主要是当事人和知情人,听取他们

9、的意见。同时,要注意收集群众的反映,以便全面了解情况。4、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进行回访时,要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继续进行法制宣传与道德教育等思想工作,督促双方履行协议。5、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并结束调解后,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主动上门回访纠纷当事人,了解矛盾纠纷解决与否及发展动态,劝告当事人冷静、理智、正确对待,依法办事,不可感情用事,扩大纠纷事态,以防止纠纷扩大激化或转化。6、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每次回访必须有详细的回访纪录并存档。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1、人民调解工作实行一年两总结制度,半年初步总结,一年全面总结;2、总结内容是:半年或一年来开展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与估介,调解、预防纠纷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

10、例,工作中的教训、失误及其原因,以及今年工作的安排;3、参加人员为办事处调解委员会及各基层调解委员会成员;4、总结的目的是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克服缺点,改进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三)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城区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调解工作。2、调解工作坚持。“防激化、创三无、争先进”为主要目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3、经常向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不违法。4、调查了解并及时掌握每个家庭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做到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教育,及时化解,使一般纠纷不出单位,重大纠纷及时报告。5、建立调解登记薄,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使调解工作逐渐

11、走向制度化、规范化。6、调解委员会要经常组织调解人员进行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熟悉调解工作。7、调解人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要扎实,方法要灵活,头脑要清醒,政策要明确。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1、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民事调解组织建设网络化。2、及时发现,依法调解,妥善处理和疏导矛盾纠纷,减少诉讼,防止矛盾激化,避免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的发生。3、通过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居民遵纪法,尊重社会公德,努力减少民间纠纷的发生。4、搞好矛盾纠纷信息工作,及时将辖区内民间纠纷的发生、发展和调处情况及建议,向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矛盾纠纷排查制度1、各矛盾纠纷调处

12、机构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2、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的_号、_号、_号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排查,并作好登记上报工作;3、各基层社区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的结果,每月_号、_号、_号报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4、各排查单位将排查的不安定因素认真汇总,及时调处,按时上报,重大情况随时上报。矛盾纠纷登记制度(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所在单位、家庭住址等。(二)、发生纠纷的情况。包括发生纠纷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以及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和要求等。(三)、纠纷的调解过程。包括调解纠纷的时间、地点、方

13、式、次数、主持调解人员和参加调解人员的姓名,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以及调解人早对纠纷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等。(四)、调解结果。调解结果包括调解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均应进行记载。调解成立的,主要记明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调解不成立的,也应该记载不成立的主要原因。(五)、对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或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应注明移交的有关部门和移交的承办人。矛盾纠纷交办制度1、县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分流交办;2、对应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由调处中心填写交办单,当事人持交办单到指定单位处

14、理;3、对于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分流交办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协助,共同处理。督查、督办制度1、调处中心对应归口办理的矛盾纠纷实行转办、交办制度,由对口单位负责办理;2、调处中心对分流案件的调处情况随时进行督查督办;3、通过督查督办,确保矛盾纠纷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得到依法、及时处理共同调解制度为使发生在我辖区及附近单位的民间纠纷得到及时、妥善正确的调处,结合单位实际,现制定本制度。1、不论为主持调解还是协助调解,均应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2、积极与有关各方保持联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纠纷的事实材料;主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标准模板(四)矛盾纠纷排查制度1.各矛盾纠纷调处机

15、构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2.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排查,并作好登记上报工作;3.各基层调解组织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的结果,每月报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4.各排查单位将排查的不安定因素认真汇总,及时调处,按时上报,重大情况随时上报。矛盾纠纷登记制度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所在单位、家庭住址等。2.发生纠纷的情况。包括发生纠纷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以及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和要求等。3.纠纷的调解过程。包括调解纠纷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主持调解人员和参加调解人员的姓名,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以及调解人早对纠纷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等。4.调解结果。调解结果包括调解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均应进行记载。调解成立的,主要记明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调解不成立的,也应该记载不成立的主要原因。5.对不属于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纠纷或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应注明移交的有关部门和移交的承办人。矛盾纠纷移交、督办制度_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对受理的各类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