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策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00148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最初的阶段,当我们告诉孩子要收集某一方面的相关信息时,孩子们会从电脑上下载很多相关资料打印出来,或拿其相关的书籍第二天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生涩地交流着,一个是自己并未读懂,另一个其他学生也不知所云。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前指导不到位。那么,课前教师应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资料的搜集呢? 一、明确要求,指明途径。 课前调查对学生来说存在两大困难:第一,学生往往无法判断需要搜集那些资料,搜集的资料不知如何取舍。第二,由于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对于电脑、书本知识等信息工具的运用不是很了解,从而不能合理选用搜集资料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讲清课前准备的要求,给学生指明具体路径,让他们

2、明确调查目标,清楚调查过程,掌握调查方法,有目的的去搜集资料。例如:四年级上册春节风俗谈一课,教师在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前要根据教学目标提示学生,资料搜集的内容可以是与春节有关的本地的习俗,可以是与春节风俗有关的传说,可以是与春节习俗有关的图片、文字、图像资料等。这样学生搜集起来就有了明确调查目标。 二、把调查内容设计的简单、明了 教师可以将调查任务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调查有据可依,有序可循。例如: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传媒让学生搜集古代人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你知道现代社会的传媒方式有哪些?教师可以将调查任务设计表格。如:三年级上册我来学当家调查“你家的收入有那些?”“你家每月主要的生活开支有哪些?”

3、都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呈现所要调查的项目,这样学生调查的内容一目了然,条理清楚。还要让学生明确调查过程中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调查过程中会遇到那些困难,应怎样解决等问题。 三、从学生所在班级、学校和生活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学生的物资条件、教育、文化以及学生的生活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由于缺少某种资源,学生就无法搜集到相关的资料,从而完不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设计调查的问题,开展活动。如:农村学生上学的道路上没有红绿等,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交通安全方面资料的搜集,因为在上学路上还有其他交通安全问题的存在(过水沟、路途远)。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做生活的有

4、心人,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学科、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节假日活动)的发现等作为课程的资源。 四、教师课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在加强活动前指导的同时,不要把搜集资料的活动留给学生就完了,也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做一些必要准备。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很难搜集到的资料。如:二年级下册我爱我的祖国这一主题中,学生对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等文字资料收集的较多,但对于“国旗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庆国庆节的情景”等图像资料,就难以搜集。这就靠老师来给学生补充,使学生通过看图像资料了解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激发学生对国旗、国徽、国歌的尊敬,热爱自己的祖国。 五、 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5、 品德教育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活动来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调查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帮助孩子做好课前调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课前调查落到实处。事实证明,课前调查落实的好,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与老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分不开的。只有课前把教学资料的搜集落实好,教师才不会“讲教科书”,课堂才能生动,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专门利用一节课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应如何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有哪些渠道?如何筛选信息?如何与同学交流,让每个同学都能从你这里收益?(一)资料搜集法资料搜集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

6、多种途径搜集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实物等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例如:在二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这个单元中,就有很多需要搜集资料的地方。各种资料的搜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文字资料搜集 侧重于文字的搜集。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主题四中秋和重阳中有个话题叫做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中只有两页、四幅图内容,信息量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上课前,学生们纷纷拿来资料:有中秋节名字的由来、中秋节的历史、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起义等。课堂上,请查到这些资料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查到的内容,发挥了学生在学习

7、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文字资料的交流使全班同学对中秋节有了全面了解。2图片资料搜集侧重于图片的搜集。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的主题一秋天在哪里中有个话题叫做找秋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课前从网络、报纸、图书、画册上找来了秋天的图片;从相册里翻出了秋天的照片。课堂上学生将这些图片进行展示交流,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秋天的美。3视频与音频资料搜集 侧重于视频、音频资料的搜集。随着数码设备在家庭中的普及,学生已经学会将视频和音频资料作为学习内容。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的主题一我升入了二年级有个话题快乐的暑假生活。有的学生带来了

8、自己暑假去旅游的视频资料。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主题一我爱家乡山和水中有个话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学生主动带来了一张CD,里面有几首赞美北京的歌曲。上课前,教师逐一欣赏了学生推荐的曲目,选取了适合的教学素材。视频与音频资料的融入,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4实物资料搜集 侧重于实物的搜集。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主题二秋天的收获中有个话题叫做小小丰收会。这节课需要很多秋天的收获物,只靠教师准备是不够的,所以我动员各班学生分工合作,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秋天收获物。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将这些收获物分类,并通过游戏熟悉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通过实物教

9、学,学生们对秋天的收获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三年级以后的科学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观察记录法 观察记录法是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并记录的方法进行探究的活动。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课程衔接,同时又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打下基础。观察记录法就是为后面衔接的学科打下基础的方法之一。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四小苗快快长教学前一个月,就可以让学生种小苗,并填写书上的小苗生长记录表。课堂上,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介绍记录表,交流种植经验。(三)调查访问法调查法是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

10、,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在课前做有关的调查,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主题一我们的大地妈妈中有一个这样的表格(图1所示):(图1) 这张表格是让学生在调查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在相应的表情下面填写“”,然后再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 再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主题一鲜艳的红领巾中有个话题我们都是少先队员。上课前,教师请学生回家向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了解他们小时候当少先队员的故事。有一个学生还认真地做了记录,他的妈妈刚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儿子又在这所学校上学。课堂上,教师请这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了他妈妈在我们学校做少先队员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感觉很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