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000104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建设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思路的集中体现。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出台的3个中央1号文件和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举措,主要体现为“五个基本”:一是提出了“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二是明确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三是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四是制定了“多予

2、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五是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这些新政策、新举措既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又是建设新农村的实现途径和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路径是“五个统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必然的选择,通过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至关重要。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一)

3、坚持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从京郊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当前出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潜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增收途径;推进山区建设和发展,增强生态涵养功能。1、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2、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3、加快推进山区建设与发展(二)坚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加强村镇建设和环境整治1、加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力度2、加大农村环境建设与整治力度3、加大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

4、展,培养塑造新型农民,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建立长效、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杂费和书本费,选派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发展适合农民需求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规划建设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农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和救助条件。初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农村人口,鼓励医院对口支

5、援农村。继续实施基层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读书益民工程和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四)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新农村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放活的力度,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1、推进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和试点工作,提高乡镇服务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和途径,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研

6、究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加大补贴力度。研究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办法,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确保补助直接到村。2、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实物补偿”、“留地安置”制度。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和农民宅基地置换办法,加快制定旧村改造节约土地和废弃地整理土地的使用和指标置换办法。3、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近郊区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远郊区县要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搞好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支持、参与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

7、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健全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机制,加快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4、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鼓励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给农民的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力争到2010年,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入组织的农户占全市从事一产农户的60%以上;7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农民通过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收入有明显提高。(五)坚持以构建和谐村镇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使先进性教育成

8、为群众“满意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提高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教育引导能力和服务协调能力,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建设新农村。深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和谐村镇建设,保持农村的稳定。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三、逐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机制机制创新既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支撑,又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健康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结合北京实际,重点要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推进机制、管理机制、参与机制和治理机制。(一)建立

9、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结合北京实际,统筹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进一步树立“反哺”意识,努力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公共产品分配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市级财政要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对农民自主投资投劳建设的项目,对新技术、新能

10、源、新材料、新产业等鼓励推广的项目,应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购买服务等办法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宽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坚持和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的推进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全市各职能部门共同的重要责任。各部门都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好职能作用,在工作指导、资金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为新农村建设出实招、使实劲、办实事。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的推进机制,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统筹村镇规划,联合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举措,确保工程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群众受益一个。

11、市级资金与区县新农村建设资金要统筹联动,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坚持政府投资与人力资本联动,实现“资金随着人才走、资金随着机制走、资金随着管理走”。(三)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项目面广、量大、单体规模较小,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要研究制定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的项目申报审批程序,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及时实施。完善新农村建设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各区县要做好基础工作,完善新农村建设项目储备库。(四)建立全社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动员各方面力

12、量广泛参与。建立新农村建设信息平台,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规划、计划和项目信息。探索奖励机制和办法,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好首都信息、技术、人才和区位等方面的特有优势,鼓励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与乡村结对帮扶。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五)健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围绕经济工作,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开展“三级联创”工作,激发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示范引领、帮扶带动、凝聚群众。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

13、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通过开展道德、普法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认真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从京郊“三农”发展的实际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把握关键点。1、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

14、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调动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新农村建设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正确处理政府扶持与农民自力更生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新型农民。要围

15、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做到要民主商议而不强迫命令,引导扶持而不包办代替。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标准,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针对农村特点,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合理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切”从主观出发。也就是,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与否的标准是农民的满意度;衡量各级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农民的参与度。3、创新体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建设新农村,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使农

16、民成为创造财富、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加大“放活”的力度,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机制。要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要加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要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城乡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均衡发展;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培训、就业、保障联动的服务机制,为城乡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条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为广大农民所办的一件好事、实事。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好三个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1、社会力量参与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如何发挥首都优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