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99841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虢镇小学张来生校园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认识、规划、实施、完善、提高、积淀、传承等许多环节的工作,其关键就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所以具体到学校工作中,就不仅仅是喊喊口号、刷刷标语就能完成得了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入手,把工作扎扎实实落实在办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具体来讲,就是要落实“四化”。一、校风建设具体化。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学校都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展示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口号。校风目标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最明显的标志,是学校师生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的外显形式,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和校园文化建

2、设的核心部分,这种展现显然是必要的。如果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文字准确,肯定会大大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并成为全体师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校的校风口号值得推敲:一是内容空洞,本该内涵丰富的目标,变成不着边际的口号;二是形式生硬,很多校风目标因为过分强调文字的对仗工整,却偏离了本来的主旨和意愿;三是更迭频繁,缺乏长远目标,不少学校校风建设由于主要领导的人事更替而变成了“烂尾文化”,校风建设也在新领导的不断“创新”中成为短期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校园文化中的校风文化建设。好的校训应当是学校无形的精神财富,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向心力,对外则是学

3、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是其中的成功范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师生校园文化范畴共同追求的精神特质,中小学的校训首先应当以校本发展目标为基础,具有强大的引领力和召唤性,能激发全体师生为之奋斗的信念与激情;其次,校风目标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简约生动,言之有物,使中小学生都能读得懂、想得到,从而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力;第三,校训应体现时代性,优秀的校训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能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很多全国有名的中小学名校校训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二、因校制宜特色化。我不止一次听学校梁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他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西山一所学校工作,不大的学校四面环山,虽然条件艰苦,但有着诗

4、画一样的风景。但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特别在校园中心位置修建了一座假山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提校园文化建设的因校制宜原则。作为校园文化当中的物质文化,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学校的主流文化以物质形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利于师生成长的理想氛围,赋予校园设施、一字一画、一花一草以教育的情怀,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这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直观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各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如办学规模上的大学校与小学校、办学声誉上的名校与普通学校、办学历史不同而形成的老校与新建学校、地理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城乡学校差异等等,多种因素决定了不同的校情要采取不同的文化

5、建设策略,从而构建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这种策略体现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差别上,就务必要考虑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不同特点,比方城镇学校校园显性文化建设的难度相对较小,如校园规划、统一服装、组织富有特色的文化校园活动等,但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受众主体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等,校园隐性文化即精神文化建设的任务则要相对繁重;与此相对应,农村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和物质因素等条件制约,在校园硬件建设当中虽不能与城市学校比肩,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如果能采取正确的策略与方法,则更易形成地域性校园文化特色。三、师生参与全员化。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大都认同文化

6、建设不仅仅是指校园硬件建设,我们在建设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更加需要提升与发展师生整体素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显性文化建设与隐性文化建设同等重要,只有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使一所学校拥有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与活力。教师成长、教师成才、学校发展的和谐局面是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如虢镇小学近十年的发展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成长离不开队伍的成长,从1998年虢镇小学代表宝鸡市荣获陕西省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展示一等奖开始,经过持之以恒地落实青教培养工程,先后涌现出省、市、区级教学能手83人次,全体教师从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育人水平等方面跃上了新台阶,凝聚形成了弥足珍贵的“虢小精神”,从而推动了学校

7、整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秉承“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以师生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办学方略,在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通过“我的校园我建设”系列活动,如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为教学楼征名、创办校园艺术长廊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强素质。四、养成教育精细化。“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提倡“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其实这正是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主旨和魅力。叶圣陶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但很多人认为习惯的概念是模糊的,远不如学校质量指标那么明确,但纵观一个人的成长之路,

8、恰恰是由许许多多的习惯之石铺就的,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办学水平也直白无误的凸显在个体成员的举手投足甚至每一寸校园风貌之中。到一所学校参观访问或听课取经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校园干净整洁、学生礼仪到位,就特别容易给人以美好印象;相反在我的记忆中,某年到渭南一所名校参观,学校的热情接待、教师的精彩教学、美轮美奂的的艺术展示等,全因为师生公厕的污水横流、墙壁上的污言秽语而变得暗淡无光。所以,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我们有义务教会学生面对国旗,如何站立、如何行礼;面对作业,怎样看书、怎样写字、怎么握笔、怎样解疑;保持环境,怎样整理卫生,如何处理垃圾甚至于孩子在公众场合讲话的声音大与小,接待客人倒水的多与少,走路姿势的错与对等等,都必须予以指导和纠正,让正确规范的养成习惯占领孩子的思想、文化、行为高地。这些在今天看来琐碎繁杂的细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正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素质和精神特质的具体表现。“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及提高学校办学品味的高度充分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把学生养成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并努力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从而为校园文化增色,为美好人生奠基。2008-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