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内存贮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99662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内存贮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章内存贮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章内存贮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内存贮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内存贮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课题第二章内存储器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 了解 2、 掌握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学具预习要求主备人副备人班 级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一、概念:内存又称为内存储器或者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主要部件。内存的质量好坏与容量大小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一般常用的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有磁芯存储器和半导体存储器,目前微型机的内存都采用半导体存储器。 二、内存分类: 1、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有以下特点: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读出时并不损坏原来存储的内容,只有写入时才修改原来所存储的内容。断电后,存储内容立即消失,即具有易失性。 RAM可分

2、为动态( Dynamic RAM)和静态(Static RAM)两大类。DRAM的特点是集成度高,主要用于大容量内存储器;SRAM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动态RAM(DRAM)FPM DRAM:快速页模式DRAM,72线,5v电压,支持66Mhz总线频率(外频);EDO DRAM:扩展数据输出的快速DRAM,72线或168线,5v电压,比FPRAM快15%,最高传输速度264mb/s,支持66mhz和75mhz总线频率。SDRAM:同步DRAM,168线,64位,3.3v。频率为100mhz、133mhz、150mhz。RDRAM:RDRAM的数据存储位宽是16位,远低于D

3、DR和SDRAM的64位。但在频率方面则远远高于二者,可以达到400MHz乃至更高。同样也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次数据,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传输一次数据,内存带宽能达到1.6Gbyte/s。DDR SDRAM:双倍速率同步DRAM。2.5v,单个时钟周期内传送2次数据,184针,p4使用。VCM:虚拟通道DRAM,64位,3.3v,用于提高带宽的一项技术,需主板芯片支持。静态RAM(SRAM)优点,速度快,不必配合内存刷新电路,可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缺点,集成度低,掉电不能保存数据,功耗较大,相同的容量体积较大,而且价格较高,少量用于关键性系统以提高效率。2、只读存储器(Read

4、 Only Memory) ROM是只读存储器。顾名思义,它的特点是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原来存储的内容是采用掩膜技术由厂家一次性写入的,并永久保存下来。它一般 用来存放专用的固定的程序和数据。不会因断电而丢失。Rom类型:Mask ROM:掩膜式ROM,只能烧录一次;PROM:可编程ROM,只能烧录一次;EPROM:可用紫外线擦除和重新烧录ROMEEPROM:可用一定电压擦除和重新烧录ROMFlash ROM:闪速ROM,是一种EEPROM,可用软件实现重新烧录ROM,pentium以后的电脑bios芯片采用,以便bios升级,但易被cih病毒攻击。三、内存的主要性能指

5、标1、内存的存储容量2、内存的存取时间单位:纳秒,时间越短,速度越快。3、工作电压不同类型的内存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值也不同,但各自有自己的规格。如果工作电压超出其规格,则容易造成内存损坏。SDRAM内存一般工作电压都在3.3V左右,上下浮动额度不超过0.3V;DDR SDRAM内存一般工作电压都在2.5V左右,上下浮动额度不超过0.2V;DDR2 SDRAM内存的工作电压一般在1.8V左右。具体到每种品牌、型号的内存,则要看厂家的设计了,但都会遵循SDRAM内存3.3V、DDR SDRAM内存2.5V、DDR2 SDRAM内存1.8V的基本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浮动。略微提高内存电压,有利于内存超频,但是同时其发热量大大增加,因此有损坏硬件的风险。4、工作频率额定频率,mhz5、就奇偶校检6、SPD芯片 7、CAS延迟 8、数据位宽度和带宽 数据位宽度是内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可以传送数据的位数,以bit为单位。30线内存条的数据位宽度为8位,72线内存条为32位,168线内存条为64位,184线DDR内存条也是64位,184线RDRAM内存条为16位。带宽常被用在网络传输中,在计算机系统中它是指数据传输速率,以每秒多少位(b/s)为单位来表示。 数据带宽=工作频率*64/8四、内存储器选购P12一、硬盘教后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