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99612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外循环的护理常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外循环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的相关因素:评估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史、 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无出血性疾病和凝血系统的异常,近阶段是否服 用抗凝药或其他药物史、2、身体状况:了解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状况,有无发绀和杵状 指,呼吸是否平稳以及患者的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等。3、辅助检查:主要评估患者X线检查,CT检查、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电图检查等结果。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及对疾病的认知。评估 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及支持力度,家庭对手术的经济承受压力。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按心胸外科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活动与休息:适量活动,注意休息,以免加重心脏负

2、担。 冠心病或主动脉瘤患者术前应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手 术耐受力。冠心病患者应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心功能欠佳者限 制钠盐摄入,进食较少者可静脉补充营养,如输注白蛋白、血浆、全 血等,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4)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胸闷、胸痛、缺氧征象等, 做好相应处理。(5)药物应用:遵医嘱补液,给予强心、利尿、抗凝等药物治 疗,观察用药后的效果。术前3-5 天停用抗凝血药、洋地黄、利尿药 等药物,给予口服氯化钾,以防术中出血或发生洋地黄毒性反应及心 律失常。(6)预防及控制感染:指导患者戒烟,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 冒和呼吸道感染,加强

3、口腔、皮肤卫生,积极治疗感染病灶。(7)术前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等,便于计算术中、 术后用药剂量。(8)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帮助其 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其积极配合。(9)特殊检查:做好心导管及造影等特殊检查的护理。2、术后护理(1)按外科术后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体位护理:麻醉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 生命体征平稳者取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3)饮食护理:患者清醒,拔出气管插管后,进流质、半流质 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纤维丰富 的低脂、低钠食物。(4)病情观察 循环系统血压及心功能:持续有创动脉压、左房压、右房压

4、、肺动脉及肺 动脉嵌压等检测,每15-30 分钟测量 1 次,平稳后延长测量时间。测 量时先调试好零点,在患者安静情况下测量;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 导管折断或脱落、出血,避免空气进入,保持导管通畅;定时观察动 脉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以及远端皮肤颜色和温度等;拔管后压迫 局部防止出血。体温:术后体温W35 C时应保暖复温,若体温$38 C应立即 行物理降温;体温$39 C,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免因髙热导 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肤色、皮温: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动 以及口唇、甲床、毛细血管静脉充盈情况。输液:严格无菌操作,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遵医嘱补液,使用抗 生素、止血、强心

5、、利尿等药物,注意控制输液量及输液滴数,特殊 药物注意浓度、剂量准确,以微量泵注入为宜,并观察用药效果。 呼吸系统妥善固定: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或移位;气管导管气囊 每 4-6 小时放气一次,防止呼吸道粘膜因长时间压迫而糜烂、出血。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幅度、节律及呼吸音,每15-30 分钟听诊呼吸音 1次并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绀、鼻翼扇动、点头状或 张口呼吸及神志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时湿化气道,及时清除呼吸 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拔出气管插管后给予雾化吸入,指导患者深呼吸 及有效咳嗽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肾功能监护:

6、术后留置导管尿,每小时测尿量,维持尿量1毫 升/(千克、小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液 量;减少或停止肾毒性药物使用,减少含钾食物摄入,防止高血钾。 神经系统监护: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运动及感觉有无异常。神志不清、烦躁者应考虑脑损伤,立即告知医生并处理。 心包、纵膈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每 15-30分钟挤压 1 次。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术后3- 4小时内,若 10岁以下的小儿血性引流量50 毫升/小时,成年人100 毫升/小时,引流液呈鲜红色,有较多血凝块,并伴有低血容量表现, 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严密观察有无心

7、脏压塞征象,一旦确定有 活动性出血及心脏压塞,应立即做好开胸止血手术准备。 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心率失常、心力衰竭、 低心排综合症、急性肾衰竭、脑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5)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帮组其 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其积极配合。三、健康指导要点1、活动与锻炼:术后第1 天,鼓励患者坐起,在床上活动:术 后 2-3 天,视病情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及活动量。大隐静 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2 小时即可开始被动活动,每天抬高患肢 5-10 次,行患侧下肢、脚掌(趾)功能锻炼。2、饮食指导:给予高维生素的均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

8、因进 食过量、便秘而增加心脏负担。冠心病患者进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伴心力衰竭者进低钠饮食。3、出院指导(1)活动与休息:术后 1 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2)定期复诊:定期复查,不适随诊。四、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定期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一般不使用维生素K,避免 使用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五、护理服务行为规范1. 热爱护理工作,并有为护理事业奉献的崇高精神;树立整体的 护理概念,热情服务,周到护理:讲文明,懂礼貌;勤奋学习,精通 业务;严谨细微,勤快敏捷;谨言谨行,端庄可信;团结协作,密切 配合。2. 提高综合素质,尊重、关心

9、、爱护患者,为患者提供专业医学 照顾,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3. 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正确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 竭诚协助医生诊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患者病情危急, 立即通知医师;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及时实施必要的 紧急救护。5. 严格执行医嘱,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 规范,应及时与医师沟通。6.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书 写护理病历,认真管理,不伪造、隐匿或违规涂改、销毁护理病历。7. 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1)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

10、、求和、爱美的需要,使之处 于最佳心理状态。(2)尊重病人权利,平等待人,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3)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4)求实进取,对技术精益求精。(5)对同事以诚相待,互敬互让,通力合作。(6)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章,助人为乐。(7)廉洁奉公,不接受病人馈赠,不言过其实,不弄虚作假。(8)心灵手巧,爱护公物,勤俭节约。(9)以奉献为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8. 患者入院:应站立相迎,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送患者 到病床。详细介绍床位分管护士、医生、病区环境、作息时间及规章 制度、安全须知等。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需求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做好疾病健康教育,执

11、行首问负责制。9. 病房巡视:应主动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善于倾听,运用 观察技巧,主动了解、识别、预测患者不同的需要,提供及时、有效 的护理服务。树立主动服务、需求服务、满意服务的服务观。10. 护理操作: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疾病护理 常规,各种护理服务必须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符合护理职业道德、符 合患者需求,实现三者统的优质护理服务。11. 检查护送:检查前做好解释,每次检查有人护送,特殊、危 重患者由护士护送,在检查护送中以患者安全、舒适为第一,做好交 接班。12. 护理人员在岗期间,要做到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举止端庄、 言行规范。应做到:(1)工作中做到“四轻”,即说话轻

12、、走路轻、操作轻、关门 轻,走路时不准手挽手及勾肩搭背。(2)衣帽整齐,穿工作鞋、肉色袜,夏季穿长袜。(31)上岗不戴耳环、戒指、手镯、不着浓妆。(4)头发不过肩、长发戴发网、不染彩妆、不留长指甲、不染 指甲。(5)上班不迟到、早退,不无故请假。(6)处置病人时不接打手机、不干私活、不打电脑游戏、不会客。7)不扎堆聊天、不看电视及与工作无关的杂志、报刊。(8)上班时间不脱岗、不睡觉,在护士站不准吃零食。(9)两人不同时坐一把椅子。(10)语言文明,不与患者争吵、顶撞,做好保护性医疗。13. 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五心”“五及时”:接待病人要热心; 护理工作要精心;解释工作要耐心;病人疾苦要关心;巡视病房要细 心、及时;执行医嘱要及时;抢救病人要及时;生活护理要及时;护 理文件记录要及时。14. 交接班中要求做到三交、三接、三清洁:三交:书面交班、 口头交班、床边交班;三接: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护理交接、抢救器 械使用交接;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看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