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990633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某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南京市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课题组二三年十月总字数:31012字,共印10册,共62页 打印编辑:孙乐芹校 对:张丽媛 签 发:汪亮南京市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课题组组成人员组 长:许卫宁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常务副区长副组长:王 东 南京市玄武区商业贸易局 局 长丁海宏 上海市商业设计研究院 院 长 高级经济师汪亮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 研 究 员成员:冯汉良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 研 究 员顾廷才 上海市商业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杨振中 上海市商业设计研究院 高级建筑师刘春晓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张

2、丽媛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路 薏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李 梁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陈若谷 南京市玄武区商业贸易局 副 局 长张丽娜 玄武区发展计划与经济局 副 局 长 刘建明 南京市玄武区商业贸易局 管理科科长赵 俊 南京市玄武区商业贸易局 综合科副科长刘德俭 南京市玄武区商业贸易局 市场科科长李 凌 南京市玄武区商业贸易局 主任科员东景瑶 南京市玄武区商业贸易局 科 员前 言2003年7月,南京市玄武区商贸局根据南京市新一轮发展的形势,本着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全面发展的目的,采取借助“外脑”的方式,特别是借助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较快的外省市有关

3、科研学术机构,共谋玄武商贸产业的发展,故同上海市商业设计院、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南京市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课题组。本课题立足南京市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结合有利于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内外条件和各种变化因素,提出了玄武商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及其战略任务。课题组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玄武区商贸业到2013年的重点和亮点工程。通过这些亮点工程的建设,创造出有利于商贸投融资的平台,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作用。课题组从2003年7月成立伊始,四次专访了南京市及玄武区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召开了三次由社区居民和商业工作者

4、的专题座谈会,并冒着酷暑展开了五次实地考察和调研。于9月底形成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初稿,在广泛征求南京市各个方面的意见以后,三易其稿。在课题的总体把握方面,又于2003年11月17日在邀请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领导举行本课题的研讨会之后,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于2003年12月8日完成了本课题。课题文字部分共计62页,31012字,概念规划图纸十余幅。本课题不是一个单一的商业项目“落地详规”,而是站在战略的层面,对整个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宏观战略性研究规划。换句话说,它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研究规划。本规划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它同一般的城市建设规划的不同点即在

5、于此。只有在对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理念一致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商业项目的落地规划。否则,任何规划是没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本商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历时5个月,得到了南京市,特别是玄武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商家和市民的极大支持,在此,课题组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南京市玄武区商贸流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课题组 二三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玄武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环境分析(1)第一节 “长三角”增量经济有利南京市的商贸发展(1)一、“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增速明显(1)二、南京市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3)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需求的增长(3)第二节 南京市新一轮发展有利玄武区的商业发展(4)一、玄武区的

6、辐射与吸纳能力将逐步提高(4)二、区位优势将带动玄武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5)三、人均收入提高有利玄武区商业开发(6)第三节 玄武区商业发展的现状(7)一、玄武区商业的基本概况和特点(7)二、玄武区商业的主要优势(9)三、玄武区商业面临的问题(10)第二章 我国发达城市区域商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14)第一节 沪、杭、苏商业特色区经验介绍(14)一、规划领先的黄浦区商业(14)二、便民利民的苏州工业园新兴社区商业(16)三、依景开发的杭州市西湖区湖滨商业(17)第二节 发达城市商业特色区对玄武区的有益启示(17)一、商业发展依赖于超前的规划布局(18)二、商业发展依赖于良好的投融资概念(19)三、

7、商业发展依赖于国际化的管理理念(20)第三节 发达城市商业特色区经验对玄武区的借鉴(21)一、转变观念,科学规划(21)二、发掘题材,优化配置(22)三、打造亮点,营造氛围(23)第三章 玄武区商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24)第一节 玄武区商业发展的总体目标(24)一、确立商业向现代化发展的中长期目标(24)二、明确近期切实可行的重点工作(25)三、制订出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发展策略(26)第二节 玄武区商业发展的战略定位(26)一、积极打造中心城区商业的繁荣繁华(27)二、努力推进社区商业的便民利民(27)三、着力创新都市的休闲服务业(28)第三节 玄武区商业发展的战略任务(28)一、加速

8、营造商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9)二、加速优化商业发展的市场环境(29)三、加速培育商业发展的服务环境(31)第四章 玄武区商业的重点布局和规划(32)第一节 新街口核心商圈的战略布局(32)一、新街口核心商贸区的功能定位(32)二、 建设现代“都市型消品茂”(34)三、开发面向“长三角”的现代商贸中心(36)第二节 孝陵卫社区商业的重点布局(36)一、孝陵卫社区商业的定位和布局(37)二、居住区商业布局(39)三、后期街坊型商业形式(41)第三节 珠江路高科技产业街的布局(42)一、珠江路高科技产业街的发展现状(42)二、珠江路高科技产业街的经营定位(45)三、珠江路高科技产业街的规划布局(47

9、)第四节 开发玄武湖畔亲水商业(48)一、湖畔亲水商业开发的价值分析(49)二、借势玄武湖开发现代休闲服务业的思路(49)三、玄武湖畔现代休闲服务业的布局(50)第五节 构建玄武区专业市场体系的设想(51)一、副食品市场的功能化建设(52)二、汽车商贸市场集群化建设(52)三、东杨坊现代物流基地建设(54)第五章 推进玄武区商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56)第一节 商业整体发展需要综合政策配套(56)一、加快建章立规形成综合的政策配套支持(56)二、整合管理资源形成政府的统一协调模式(57)三、通过必要的程序提高商业规划的刚性(58)第二节 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58)一、坚持政府对商业发展

10、的主导地位(58)二、充分发挥市场对商业发展的调节作用(59)三、以社会化运作的机制推动商业发展(59)第三节 招商引资需要资本运作和投融资平台(60)一、利用商业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融资概念(60)二、利用政策导向提供资本运作的平台(61)三、努力吸引国际型的商业品牌企业进驻(61)第一章 玄武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环境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将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不振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增速尤为明显,显示了这一区域巨大的发展活力。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内占

11、有重要地位的南京市,明显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正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第一节 “长三角”增量经济有利南京市的商贸发展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全区土地面积虽仅占全国1,人口也只占全国的6.25,然而其GDP却占到了全国的近四分之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将给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将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在新一轮发展中南京市经济的崛起,将极大的推动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这对南京市的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一、“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增速明显1999年到2001年的三年间,“长三角”地区中有相当代表性的、并具有一定核心作用的南京市GD

12、P增长了28.9%,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5%,第三产业完成值增长了31.24%;苏州市分别增长了29.6%、29.17%、32.16%;杭州市分别增长了28%、19.93%、33.4%;宁波市则增长了26.01%、26.33%、34.55%,四个城市的人均GDP也平均增长了26.79%。从这些样本城市的国民经济基本指标来看,“长三角”的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也充分反映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未来的10到15年仍有着强劲的发展动力,这将给南京市的商贸流通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表一: 长三角主要城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城市年份内 容南 京苏 州杭 州宁 波199920002001199920002001199920002001199920002001GDP(亿元)895.310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