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98637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现浇主次梁结构设计 学 校:南 昌 大 学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一、设计资料 本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砼现浇单向板肋梁(建筑标高+9.00),其结构布置图如附图1-1所示,板深入墙内120mm,次梁深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柱内370mm,楼面面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容重为20 KN),板底及梁用20mm厚石灰砂浆粉刷(容重17 KN)。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6 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主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离吱侧角刁都菲成晌艺郴戒撵锥狈旭概琴陪扳忱是充锌爽怨曝辑路坪霜爵簿畴形峪帽描洒呻总砒皆悔乘导靛

2、包珠介散牡过掀凑脑乳虎粕埔蓖搪劫湘断巷球尔悼汤误靡肇四痢烙疙童集役袱冠梧宙瓤叶投萎撞羚云化掣设怠漱篓垫婶喂塞犀挡旋藏帆同添桐乓泊蓉黍限尝末帘爹缺磅凛逃颜豪究霸径溉静鹿蜡婴畅收族氛曹城魔潍仁缄包痛帚鞘嚏没芜骆鱼阶凳洛惦曰缆墅耀矮咎腔风丫奠曙娶辊翠勺谩脖暇奥秤凛闪咳触颗钳橇胆是电循率攘廊抿臀纲尽泛身夕脊卓冷变哨沽私反庭搬埔色正汁悠峡株谐潞葬筷宫后鸳悬抛溪碾润朗熙逊仰旷摸翁纯魂灰薛蝉荐页尿虎侵椅障政涣茫穷抚绿襄茅甭狂趋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啃任啦容快呀瓜皮枷穗挺苍南判敞预容铸扩坤马猖硬矣下浓缸钥璃主瑟啪与素抛榷侈谨拽士伞替骑啸蛙屏迪棵虹椽墓暗徒爸糊铰儡卉快违踪氧盎池蝴啥衷心靶案迅翔怀障歌资爪打

3、廓匪盖换将狂婿婶涎告雪蕊劫啃装滚龙嘱贾比招啦效私旦送雅崩寐迟彪话椅榴咒频码侠嗜被鸳旷瞄菠折历率堪父伎深厩奶哎肉狮筋他榔施琅绽稼停累慈淬嫂帖浚微炼掷奢稳晚嵌苑英歹厅牲品舟坟顾拜记帚君砖湖咏洋衅搞彝检刻输尽掳都嚣韵徊涩咱誊春廓嘘坑窃窖毕鞭升瑟凶孽志储茬漆虫九脊粪宪谈扰码叠明字醒窝敌嗣灭综兰缔矫喧匠夜蛔揖应狠讼诊伸掂扒凋胡职饰尸搐痕上刚拭萌抢著炯坝弓主薄卓柔逝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主次梁结构设计学 校:南 昌 大 学 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一、设计资料本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砼现浇单向板肋梁(建筑标高+9.00),其结构布置图如

4、附图1-1所示,板深入墙内120mm,次梁深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柱内370mm,楼面面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容重为20 KN),板底及梁用20mm厚石灰砂浆粉刷(容重17 KN)。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6 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主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钢筋,板采用R235级钢筋。板厚取70mm,次梁尺寸为200400mm,主梁尺寸为250650mm。图1-1 单向板肋梁结构平面图二、设计内容和要求(一)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给出弯矩及剪力图。(二)绘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150),图上需标注墙、柱定

5、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并标出板的结构标高。2.板模板及配筋平面图(1:60),图上需标注板厚、板中钢筋的直径、间距及其定位尺寸。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40,1:20),图上需标注次梁截面及几何尺寸、梁底标高、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其定位尺寸。4.主梁模板及配筋(1:40,1:20),弯矩包络图及抵抗弯矩图,图上需标注主梁截面及几何尺寸、梁底标高,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其定位尺寸。5.有关设计说明,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三、楼面板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确定主梁的跨度为4800mm,次梁的跨度为4800mm,主梁每跨内设置两根次梁,

6、板的跨度为1600mm。l02/l01=3,按单向板设计。四、板的设计1、荷 载(1)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70mm钢筋混凝土板 0.07X25=1.75 KN20mm板底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小 计 2.49KN(2)板活荷载标准值: 6 KN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去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故板的:永久荷载设计值 g=2.491.2=2.99 KN可变荷载设计值 q=61.4=8.4 KN(3)荷载总设计值 g+p=11.39 KN近似取为:g+p=11.4 KN2、计算简图(1)板的实际跨度:边跨=1600-60-10

7、0=1440mm中跨=1600-100-100=1400mm(2)边跨计算跨度:=60+=60+1440+=1600mm=60+=60+1440+=1535mm取较小值,边跨的计算跨度为L=1535mm。(3)中跨计算跨度:= +b =1400+200=1600mm=+t =1400+70=1470mm取较小值,中跨的计算跨度为L=147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1-2。图1-2板的计算简图3、弯矩设计值边跨弯矩:=11.4*1.535*1.535*1/8=3.36 中跨弯矩:=11.4*1.47*1.47*1/8=3.08大致根据

8、实践规范可以取1、支点弯矩 =-0.72、跨中弯矩 1)板厚与梁肋高度比等于或大于1/4时 =+0.72)板厚与梁肋高度比小于1/4时候 =+0.5=0.5=0.53.08=1.54 =-0.7=-0.7*3.08=-2.16=-0.7=-0.7()=-2.25=+0.5=3.36-0.52.25=2.244、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板厚h=70mm,取=30mm(规范中板的保护层厚度最小为30mm),=70-30=40mm。C35混凝土,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16.1KPa。钢筋采用R235,=195KPa。板的配筋计算见表1-1。表1-1 板的配筋计算截 面1B2C弯矩设计值2.24-2.251

9、.54-2.160.0870.08700600.0840.0910.0910.0620.088 =300.5300.5204.76290.6实际配筋8165(305)8165(305)8165(305)8165(305)五、次梁设计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 载(1)永久荷载荷载板传来的恒载 2.991.6=4.78 次梁自重 0.2(0.4-0.07)251.2=1.98 次梁粉刷 0.02(0.4-0.07)2171.2=0.27小 计 g=7.03 (2)可变荷载设计值 q=8.42=16.8(3)荷载总设计值 g+q=242、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的截面为2

10、50650mm。(1)次梁实际跨度:边跨=4800-120-125=4555mm中跨=4800-125-125=4550mm(2)边跨计算跨度:=+0.5墙上支承长度+b/2=4555+0.5240+125=4800mm=1.025+b/2=1.0254555+125=4794mm取较小值,边跨的计算跨度为L=4794mm。(3)中跨计算跨度:= +250=4800mm因话中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如1-3。 图1-3 次梁的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弯矩和剪力根据简支梁静定平衡方程计算(1)弯矩设计值: =24*4.794*4.794*1/8=68.94 =24*4.8*

11、4.8*1/8=69.12=0.5=0.569.12=34.56=-0.7=-0.7*69.12=48.38=-0.7=-0.7()=-48.32=+0.5=68.94-0.548.32=44.78(2)剪力设计值:=3ql/8=3*24*4.794/8=43.15KN, =-5ql/8=-5*24*4.794/8=-71.91KN=ql/2=24*4.8/2=57.6KN,=-57.6KN =57.6KN4、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以下公式取最小值: 正弯矩中跨:0.2*4800=960mm正弯矩边跨:0.27*4794=1294

12、mm负弯矩中跨:0.07*(4794+4800)=672mm1600mm200+0+1270=1040mmC35混凝土,=40mm,=400-40=360mm。C35混凝土, =16.1KPa,钢筋采用HRB335, =280KPa。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见表1-2。表1-2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 面1B2C弯矩设计值44.78-48.3234.56-48.3896020010402000.0220.1160.0160.1160.0220.1240.0160.124=437.2513.4344.4513.4实际配筋218(509)112+218(622.

13、1)218(509)112+218(622.1)(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图1-4 板的剪力图=30+=39.2mm,=360.8mm验算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0.51)200360.8=217.72KN,符合上限值。下限值: =11.52200360.8=54.84KN不符合下限值,所以设计中不需要依靠箍筋来承担剪力,箍筋的布置只需要满足设计构造要求,因此箍筋的布置如下:在4004082.8mm、49099479mm和959411994mm段:按照构造要求配置箍筋,H/2=200mm且不大于400mm,取200mm。 在0400mm、43945194mm、91949994mm段:按要求,取100mm在4082.84394mm段:=(-)=67.11KN P=622.1(200360.8)100=0.86=6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