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98418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8.3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确认大气压的存在。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认识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从而建立大气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其原理课前准备:饮料瓶、玻璃吸盘、水、约1米长的玻璃管、短玻璃

2、管、水银、米尺、注射器、钩码、水槽、乒乓球、玻璃瓶、橡胶管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入课题教师拿出一个饮料瓶:“老师这里有个装了水的饮料瓶,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拿下这个瓶子,咦,瓶子到他手上怎么会漏水?在我手上又不会漏?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瓶子有魔力?同学们 ,学习完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新课教学1、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a、“谁压扁了饮料瓶”老师这里有个普通的饮料瓶,如何能将它变扁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力“捏扁”、用嘴“

3、吸扁”,我不用手捏也能让瓶子变扁,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是谁将瓶子压扁的呢?”,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形变发现力的存在,再找到力的施力物体,由此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玻璃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引导学生画出此时力的示意图,根据受力分析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由此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大气压呢?”引导学生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行类比。原来,大气与液体类似,具有流动性且受重力,所以存在大气压且大气压的方向朝向各个方向大气压产生的原

4、因:大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c、科学史实-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他把两个半径约为20cm的中空铜质半球紧密的结合成一个大圆球,并抽去球内的空气。这时,许多人使劲也拉不开。后来,市长叫人拉来了16匹马,分成两队使劲拉,在一声巨响中,两个半球被拉开了。这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d、体验大气压的威力教师邀请2位学生上来体验吸盘“挂”人,感受大气压的威力。紧接着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2、大气压的测量a、分组探究,估测气压 教师先让学生2次体验拉动注射器活塞所需力的大小(第一次不盖橡皮帽,第二次盖上橡皮帽),由此引出用注

5、射器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实验器材:注射器、勾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PF/S实验步骤: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净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2)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然后在细线上挂钩码,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钩码的重力G钩码。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用这个长度去除它的容积V,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V/L。4)采用上述实验数据,运用压强定义公式,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即p=F/S=FL/V。(2)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评估。让学生了解到:空气难以排尽、摩擦力等,会使所测结果与真实值偏差比较大设计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

6、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欣赏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b、怎样准确测量大气压? 教师先引导学生解释“听话的小瓶”,为何老师可以提起一段水柱而刚刚那位学生不能?原来瓶身有个小孔,当我堵住小孔,随着水的流出,瓶内气压减小,这时瓶外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所以能托起一小段水柱,紧接着提问:如果瓶内是真空,大气压能托起多高的水柱呢?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1)先用玻璃管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管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一米长细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细长玻璃管下面接一段长橡胶管,将细长玻璃管举至天花板(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7、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学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的视频思考(投影):(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1.013105Pa3本节小结。(投影)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大气压的威力,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入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最后引导学生学习准确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设计说明:通过小结,让学生把本节知识条理化,也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巩固4、板书设计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大气压1、什么是大气压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重力、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三、大气压的测量1、估测 原理:P=F/S2、 托里拆利实验 原理:P = 液 g h 1个标准大气压: p0=1.013105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