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98390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4 年( 总分: 15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B 名词解释题 /B( 总题数: 13,分数: 39.00)1. 广义知识(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解析:广义的知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自然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各种媒体长期 贮存,供后人学习和借鉴。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 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前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后一类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2. 习得性失助(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指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Sel

2、igman MEP1975) 等经过十余年对大量的动物和人的研究后所指出的一 种特殊的行为现象。这就是当动物或人长期暴露于不可回避的和不定时的厌恶刺激下,个体会逐渐失去回 避动机,转而表现出一种失助、失望、消极和被动挨打的行为模式。按习得性失助说,一旦病人知觉自己 的病痛是无法控制的,也将会逐渐表现出失助和失望行为,包括忧郁、动机行为减少或表现放弃等,成为 慢性疼痛综合征。习得性失助说重视病人对疼痛的自我知觉与疼痛行为之间的联系,因而在慢性疼痛治疗 中,强调个人的病史和个人对疼痛的独特体验。3. 学习定势 (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解析:指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 所形成的必要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解决当 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障 碍。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 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和一些消极的影响。4. 认知结构特征(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解析:这是建构主义者看待知识的观点。他们认为知识结构具有网络概念,人类的认知系统可以在多种限 制条件下进行运算,虽然有时认知过程是系列的过程,但有些时候是同时

4、发生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人 的头脑中,知识的结构不是直线型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着一些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网络。同时,知识中还 存在结构不良领域, 比如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 都包含着许多应用广泛的概念的相互作用 ( 即概念的复杂 性) ;同类的各个具体事例中, 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异 ( 即实例间的差异性 )。结构不 良领域普遍存在。5. 内部反馈(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解析:指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性的过程,形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 监控。人的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感 到一种

5、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产生一种追求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 产生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上的失败者,首先是兴趣的被剥夺者,其次是精神上的 被折磨者。教师的责任, 应该是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扮演成功者的角色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6. 归因维度(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解析:归因理论由三个维度 (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 ) 来探索个体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 其规律性。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 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

6、响、工作任务难度;稳定性维度。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努力程度、态度及心境易 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品质则会长时间保持稳定;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 候条件、人事关系则易于变化;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 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做出不同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 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7. 有潜在意义的材料(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解析:指能够通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

7、(nonarbitrary)和实质性 (substantiVe) 的联系的学习材料。这种联系是非人为和实质性的。 非人为的联系, 是指新知识与 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 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有意义学习除要求 学习在内部学习结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产生潜在意义的外部条件,即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 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 材料时,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及联系。8. 形式训练说 (分数: 3.00

8、)正确答案: () 解析:指一种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形式训练说 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 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一个学科的 直接效用并不重要,心理官能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即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 练的价值。该学说还认为,学习要收到最大的迁移效果,就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形式训练说重视 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 殊训练,这些都是

9、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心智”的各种官能是否可以分别训练使之提高,从而自动地迁 移到一切活动中去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不是训练“心智”的各种官能?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早期的以及近现代的心理实验研究都对这一学说提出了挑战。9. 具体运算阶段(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指皮亚杰心理认知发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已经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 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 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在该阶段里,智力发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皮亚 杰设计了不同的守恒任务,如数量守恒、

10、液体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每一种守恒任务都包含着同 样的三个步骤,以数量守恒为例来看这三个步骤: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扣子,它们的排列方式 也完全一样; 改变第二排扣子的排列方式, 使其中每个扣子间的空间距离变大, 但所含的扣子数量未变;问儿童,现在这两排扣子是否具有相同的数量?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正确问答这个问题。10. 同化(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解析: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 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是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中的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个体对环境的适 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

11、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当 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 中,这就是同化,也只有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11. 他律道德阶段(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解析: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后至3岁)、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

12、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 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第四,赞成来历的惩罚,并 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 的惩罚。12. 习惯化(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解析:习惯化是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化是人在一定情景 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13. 系列交叉研究(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解析:指前后连贯的、多学科生态系统、多学科交叉、不同方法相结合的研究。例如,聚合交叉研

13、究是将 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向研 究,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向研究的许多长处;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 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 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聚合交叉式设计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很高的价值量。二、B 简答题 /B( 总题数: 10,分数: 60.00)14. 简述价值观、态度、品德及其相互关系。(分数: 6.00 )正确答案: () 解析: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

14、人的知识水平、生活 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价值观在高中阶段初 步形成。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科学素养 中的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 是好的还是坏的。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品德是一种反映形式,它具体体现为一定 社会道德要求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品德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舆论的作用 下,在道德

15、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发展儿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等方面的课程目标是相通的。 品德就是付诸行动的价值观。 良好的态度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中就是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15. 简述学习、成熟、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分数: 6.00 ) 正确答案: ()解析:(1) 成熟指由个体内部的 ( 如遗传密码 )时间表而非经验引起的身体和行为的发展, 包括身心两方面的 成熟,与学习相对。生理成熟包括个体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随着年龄增长 而发展。心理成熟指个体智力、语言、情绪及社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二

16、者并未同步。 格塞尔的主 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他更着重于成熟,认 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 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 (内环境 )关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少,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 的时机而已。他的一个双生子爬梯实验室是很著名的。 (2) 学习可以促进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 和心理会逐渐成熟。但成熟并不是完全脱离环境和学习影响的纯自然过程。学习对成熟的影响作用,首先 得到了动物心理研究的支持。近二三十年以来,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发现,动物,尤其是初生动物的 环境丰富程度,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和成熟,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 的发展。关于人类学习对成熟的促进影响,瑞士著名儿童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