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980073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单元教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窃读记总课时数2本课教学总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窃读,炒菜,锅勺”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坐着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收到感染;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皱眉头”等词语。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熟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初步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

2、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展开“窃读”过程的描写;理解作者在文中使用的独白描写、贬词褒用、对比描写等手法;运用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情感。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自学生字新词.3.制作课件板书设计:窃读记(林海音) 快乐 惧怕 动作描写 疲惫 心理描写 知足 期盼辛酸 幸福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交流阅读经历:1.聊暑期阅读经历同学们,两个月的暑假结束了,在这个暑假里,同学们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谁能来用一两句话说说假期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读书经历。(

3、旨在与课文中的“我”的读书经历有个小小的对比。)2.感知导语同学们的读书生活真是精彩纷呈,(课件出示导语)是啊!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读了这段导语,你知道了什么呢?3.引入课文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一位名人的阅读故事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边板书边强调“窃”的写法。二、揭示课题,畅谈收获:1.理解课题同学们,“窃”字的写法要记清楚咯,除了字形,它的字义也很复杂,在字典里,“窃”的意思有四种:1偷盗:

4、偷。取。2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位。夺。3私自,暗中:笑。听。4谦辞,指自己:谓。以为可行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你认为“窃”的意思会是什么呢?谈谈你的想法。看来,窃读的意思就是暗中看书,偷偷地看书,尽量不被人发现。2.“记”的初体验:同学们,理解了“窃读”,你对题目中的“记”是怎么理解的呀?(生畅谈)小结:是呀!“记”这种体裁早在六朝时就出现了,到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你还知道这种体裁的文章吗?记金华的双龙洞、鹿鼎记、三毛流浪记3.小结:根据题目的理解,我们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偷偷地看书,暗中看书的经历。看来,阅读文章之时,题目起了很大的作用

5、呢!过渡语:通过题目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但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里显然缺少了成分,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拿起书,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窃读记”讲了什么呢?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我”家境贫穷,但十分喜爱读书,所以每天放学后便来到书店偷偷地看书。“我”想办法来逃避老板的驱赶,忍受着饥饿与疲劳,一心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3.小结:看来,围绕着课题进行六要素的概括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四、紧扣滋味,细读文本:1.感受窃读的滋味(1)这窃读给作

6、者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我窃读的滋味,你会选择哪一句?(2)交流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结合指导书写:惧怕的“惧”为什么是个竖心旁?(心里惧怕)2.默读找寻快乐与惧怕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仔细地默读课文,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用横线画出快乐的句子,浪线画出惧怕的句子。3.交流反馈:窃读的快乐?快乐:(重在体会心理描写)(1)交流第3自然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进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

7、了。(祥处理)这段话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词语,请你用圈将它圈出:跨 踮 钻 挤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了呢?“跨”字的急, “踮”、“钻”字的小心紧张,“挤”字的人多和努力小结:从这些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如饥似渴,热爱和没被发现时的喜悦。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这份快乐吗?(读出喜悦,读出动作的小心)小结:看来,细致的动作刻画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边。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终于找到喜欢的书的快乐!)(略处理)哪里感受到快乐了呢?(惊喜,“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地地方了。”)“窃读”的滋味洋溢

8、在字里行间,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急切地寻找”、“从头来,再找一遍”)朗读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对读书的渴望,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这是一种贬词褒用的方法。)令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或哪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结合生活体验,指导朗读.

9、,读出急切、渴望、喜悦之情。完成课作本第五题的1、3小题,并校对同学们,林海音的如饥似渴让我们记忆深刻,看看同学们对所学的只是是否铭记于心,请打开课作本,完成第五题的1、3小题。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是高兴,因为那时我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能够尽情看书而不用担心被赶走的快乐)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满载而归,尽享读书的快乐!)(2)读出快乐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看来读书的快乐很多很多,有没被发现的快乐,有找到书时的快乐,也有读完书的满足的快乐。下面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4.

10、交流反馈窃读的惧怕心理(1)从刚才朗读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那么,窃读时作者在惧怕什么呢? 第2自然段: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惧怕想读的书被卖光。)第5自然段: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惧怕被发现被驱逐不得读书)第7自然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是高兴,因为那时我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2)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作者在惧怕什么呢?(交流反馈)(3)读中发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快乐与惧怕的窃读滋味,你对这几句句子的写法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交流)是呀!发现这些句子都是在描写作者的内心与动作,通

11、过作者内心的描写,这样的描写方法叫做心理描写,通过作者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称为动作描写,动作和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似乎读者随着文章也窃读了一番。5.感受心理描写的写法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句子,你发现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哪几种呢? 直接写内心的感受 像语言描写一样,用上双引号(5)那就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感受窃读带来的快乐与惧怕吧!6.以心理描写为支点,感受窃读百般滋味作者窃读的滋味是一种“既快乐又惧怕”的矛盾的心理:书中世界的吸引让作者深深沉迷,无穷快乐。而受窃读经历影响,又惧怕读不到自己喜欢的书,惧怕被店老板发现驱逐从而不能继续享受读书的快乐。怪不得作者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

12、味!同学们,窃读的滋味仅仅是快乐与惧怕吗?还会有哪些滋味呢?请你再去找找文章中的句子,谈一谈。 期待 疲惫 知足7.拓宽文本,感受阅读的幸福其实,阅读给林海音带来的何止这些呢?(出示原文,见后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原文,你还感受到这阅读的什么滋味呢?被店主抓住时,被误认为小偷时的心酸、营业员为“我”留书时莫大的幸福8感受作者内心:同学们,我们通过细细品读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的句子,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复杂的滋味。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文章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书读到此时,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执着、酷爱看书的孩子)9小结:是啊,细致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一

13、个酷爱读书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具体的动作描写就把嗜书如命的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五联系生活经验,仿写我的读书经历1.了解背景,凸显爱书同学们,读书想来就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林海音为什么要偷偷地读书呢?因为在解放前的中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

14、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林海音,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2.联系生活,仿写(1)同学们,知道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再对照我们的,我们会发现我们是多么得幸福,我们有的坐在自己温馨漂亮的房间里,有的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有的在设备齐全的博库书城里,真应该好好珍惜,(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假期,去回味曾经的一次读书经历吧,或许有期盼,或许有快乐,或许也有惧怕,请你用上动作与心理描写好好写写,在线你的读书经历吧,(3)根据动作与心理描写仿写个人的读书经历,教师巡视,指导、讲评(讲评时关注心理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感受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等。)3.留疑“爱读书故事”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或事例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做一次小搜集,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六、检查字词,完成作业:1.复习字词出示本课词语,你都认识了吗?招牌 炒菜 锅勺 踮起脚尖 哟 饿狼 贪婪 惧怕 滋味 知趣适宜 光顾 购买 恐怕 隐藏 倾盆大雨 屋檐 皱眉 充足的理由饥肠辘辘 一碗面条 酸痛 交替 支撑 暂时 书柜 鼓励指名认读,再次正音:要点(倾盆 饥肠辘辘 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