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977727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23页)(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各种利益矛盾的复杂化,都对工会工作,尤其是基层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上海工会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如何使不断涌现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在组织建起来后,工作转起来,发挥作用活起来,已成为当前工会发挥好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作用的迫切要求。为此,市总组织部于今年8月起开展基层工会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本次调研采用了总课题、专

2、题研究和分课题研究相结合的调研方法,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旨在摸清当前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和总结各级工会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提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对策和建议。一、 上海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上海工会在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一手抓组建,一手抓运作,为上海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一)建会企业数

3、量增加,会员队伍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等新建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新建企业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新建企业的职工已成为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上海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增长和职工队伍发生的新变化,上海各级工会站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按照“哪里有企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把工会组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2004年3月,在上海工会组织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总工会提出了

4、用两年时间新发展会员100万,到2005年底全市工会会员总数达到500万的组建工作目标,并明确了“一把手”抓工会组建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市总工会组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各区县局(产业)工会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严密组织,扎实推进。在组建中,各级工会坚持“党建指导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积极争取党组织对组建工作的领导。有的区委专门召开组建工作会议,对工会组建工作作了明确的批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抓组建。按照工会主席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区县总工会主席亲自下基层调研组建工作,协调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下级工会组建工作中的

5、困难,组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各级工会在组建中加大工会组建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会组建工作的意义,营造了浓厚的组建工作氛围;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组建形式,先后创造了“项目联合工会”、“建筑施工企业工会联合会”等,通过组建形式的创新,仅2004年,浦东新区就吸纳了5300名外来建设者入会,中建八局40个重点项目的约3万名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组织。在推进组建工作中上海各级工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各方力量,促进组建工作。针对外商投资企业搞活组建工作难点,一些单位会同人大、劳动和外经委等政府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目前,上海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620

6、9家,与2004年相比,净增1479家。上海各级工会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结合上海实际,以社区工会建设为抓手的特大型城市工会组建工作的新路子,基本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组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各级工会的努力,上海工会组建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截至2005年9月,全市工会会员总数达到506万、基层工会组织数3.4万个、工会组织覆盖单位12.4万家,与2003年同期相比,净增会员126万、净增基层工会组织9000个、净增工会组织覆盖单位3.8万家。(二)工会组织体制在创新中得到加强和理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管理模式、社会经济体制与企业经济体制及职工

7、队伍的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海工会顺应形势变化,从更有利于工会作用的发挥的要求出发,不断创新工会组织体制,为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根据大口党委管理体制的变化,及时建立系统工会。近几年,上海大口党委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撤销了经委、商委、外经贸委、旅游委、农委五个大口党委的同时,建立了经济、综合、社会、合作交流和国资委党委。大口党委管理体制的变化,使相当部分工会原有的组织体制被打破,上海市总工会根据这一变化,及时进行工会组织体制的调整,在有关党组织的支持下,建立了经济、综合、社会和合作交流四个大口的系统工会,既保证了工会组织体制的完整性,又有利于这些系统工会更好地

8、发挥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工会组织在改革发展中的不断、不乱。2、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资产结构性的调整,探索建立了全市性的行业工会。上海市总工会在有关部门党组织的支持下,继新闻出版建立行业工会后,又在市容环卫、城市交通、轻工业等行业探索建立了行业工会联合会。行业工会联合会在不改变基层工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进行行业政策的研究,对行业的共性问题对基层工会进行指导,就行业的特点开展活动。这是一种跨不同所有制、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地区的同行业的工会组织的联合体,它对今后上海产业工会的走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适应企业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创造性地建立了“楼宇工会”“经济园区工会”“一条街联

9、合工会”等新的基层工会的组织形式。有的区还根据本区域行业集聚的特点,建立了区域性行业工会,如普陀区的物业管理行业工会、长宁区的IT行业工会等等,有的还建立了区、镇(街道)两级行业工会。多样化的基层工会组织形式,为“组织化、凝聚力”提供了基础。4、加强地区工会建设,形成了上海三级组织、四级网络的组织架构。从上世纪末开始,上海不断加强地区工会的建设,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一级地区性工会的基础上,今年起,又在部分乡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目前,全市已有37个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静安、普陀两区的所有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全市还建立了1594个小区联合工会和1366个村级经济组织工会。 通过近年来的探

10、索和实践,上海基本形成了市、区县局(产业和镇、街道工会三级组织,四级网络(小区、商务楼宇、村、工业园区),产业和区县条块结合,行业联合,全覆盖的工会组织体制。(三)坚持依法治会,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基层活力有所增强。 坚持依法治会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对工会组织提出的要求,也是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期盼。上海各级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要求,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据了解,全市大多数基层工会组织都能按有关规定要求,按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基层工会代表常任制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直接选举工会主席已在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稳步推进,直

11、接选举基层工会主席的方式愈来愈被广大党政领导、工会干部和会员群众所接受、认可,直选的面正在逐步扩大,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健全、制度完备、台帐齐全、基础扎实,在企业中较好发挥了作用。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温馨的“家”,已成为上海各级工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自身活力的有效载体。建家活动开展20年来,各级工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推进工会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不断赋予建家活动以新的形式、新的内涵,增强了基层工会的活力,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将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作为新

12、时期工会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的重要内容,将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建家活动的重要标准,注重维权机制的建立,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工会工作真正贴近经济建设中心,真正贴近广大职工群众,工会组织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受到党政领导肯定和广大职工群众欢迎的,职工群众自己的家。目前,上海共有市级模范职工之家920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14家,初步形成了基层工会的示范群体。(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1、非公企业工会占据上海基层工会的大多数。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和工会组建力度的加大,非公企业工会在上海基层工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非

13、公企业工会已占到四分之三强。非公企业工会大多建会时间较短,工会干部兼职的多,工作经验少。在部分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环境不是很理想。2、以“三高”群体为会员主体的工会组织比重增加。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档服务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的员工主要为“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三高”群体,以他们为会员主体的工会组织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三高”群体自我维护意识强,对企业的管理参与意识也较强,因此,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工会组织多样,小企业联合工会占一定比重。由于非公企业具有量大、规模小、员工少等特点,在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过程中,上海各级工会根据企业的多样新

14、,探索了工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在多样性的工会组织形式中,小企业联合工会占了一定的比重。如嘉定区建立私营企业独立工会276家,联合工会217家。217家联合工会覆盖了近6000家私营小企业。二、上海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在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基层工会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企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也存在一些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不广,缺乏影响力和凝聚力;工作运转不正常,缺乏生气和活力;维权能力不强,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值有差距等问题。特别是在非公企业中这些问题表现更显突出。据对闵行、青

15、浦、松江、普陀、嘉定、黄浦六个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民)营企业工会的调查,约四分之三的基层工会在建起来后,工作能够转起来;约四分之一的基层工会在建起来后,处于不转或空转状态。而能充分发挥作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工会约占全部被调查单位的三分之一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工会组建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会组建难是近年来困扰工会组织工作的一大难点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近年来,各级工会将工会组建作为工会组织重中之重的任务,化了大力气来抓,取得突出的成绩,到年底全市工会会员总数将达500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组建难的问题,并没因此而完全消失。 一是部分私

16、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组建工会难。由于相当部分的私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业主们不愿也不想在企业内树立一个“对立”面,而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自主权”,更不愿意由于要上缴工会经费等现实原因,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业主自身利益,因而造成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工会比较难。同时,由于私营企业变化大,私营企业职工的流动性大,也是工会组建难的原因之一。据对普陀区调查,一个街道每年有100家企业流动,一个经济园区每年有300多家企业的流动是习以为常的事,许多私营企业的生存周期仅为1年半。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难。据闵行、青浦、松江三区外商投资企业调查统计,在已开业的256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未建立工会组织。虽然仍有三分之一的外企未建工会,但这个比率在上海外企工会组建中还算是高的。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相对私营企业而言,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更加困难,特别是一些台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