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9752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说课稿(红安一中 李凯)一、 说教材 该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第二课时酶的特性。内容为酶的三大特性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和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该内容是前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的进一步延伸,更是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理解并识记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探究性试验,通过该课学生将系统的学习进行科学探究一般思路,并且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科学实验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的生物实

2、验类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说学生1、 知识经验在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课时),因此对与实验中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观察检测因变量、以及如何控制无关变量等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比较薄弱,因此如何设计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决定在实验设计这个环节采用学案导学法加以突破。2、 技能态度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耗材包括试管、滴管、烧杯、NaOH溶液、Hcl溶液等,这些器材及药品以及实验操作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已多有接触,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顺利完成该实验的操作过程难度不大。3、 特点风格: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波好动,思维活跃,接

3、受能力强,渴望被人关注,因此在实验设计的讨论环节和质疑环节效果会比较明显。但同时,这也会带来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的问题。(在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定为)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尝试探究温度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能力目标:(1)参与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2)参与问题讨论,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分享信息的能力以及质疑能力;(3)参与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思想,体会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提高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能力;(4)参与结果分析,绘制实验图像,培养通过实验图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参与探究

4、活动,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中前进的;(2)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端正科学探究不仅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3)参与探究,加深对合作学习的体会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通过理解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增强STS意识。其中教学重点为探究性进行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为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四、 说教法手段1、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节课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并辅以学案导学法、问题教学法等。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5、为主五、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温故知新发现问题实验设计完善设计进行实验结果呈现进一步探究”六个环节,共45分钟。1、 温故知新(5min)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学生回忆该实验并回答:(1)比较FeCl3组和猪肝研磨液组,说明酶催化生化反应具有什么特点? (2)除此之外酶催化生化反应还具有什么特点? (3)那么除此之外,酶在催化生化反应时是否还有其他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几则小资料。2、 发现问题(3min)多媒体呈现小资料:【资料一】: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的洗涤温度说明。(实物展示,每小组一个包装袋)【资料二】:胃蛋白酶是分布于胃液(pH为0.91

6、.5)中的一种消化酶,能够水解蛋白质为多肽。研究发现,当胃蛋白酶流入小肠时(小肠液pH为7.6)后便失去其功能。【资料三】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易变性失活。学生分析上述资料,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记录在学习学案上。3、 实验设计(15min)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6个小组。为了确保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提高探究的效率,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发言人。每个大组各选其中一个问题,按照学案上的提示,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讨论结束后,分别选出A、B组的一名小组发言人陈述

7、该组的实验设计,并由教师板书。4、 完善设计(7min)首先由A组其他小组对本组同学提出的实验设计进行质疑和完善;然后是B组对A组的实验设计进行质疑并完善。B组亦然。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一条最完善的实验设计,并板书于黑板上。5、 进行实验(8min)A、 B两个组分别就本组所探究的问题,按照讨论完善后的实验设计选择试剂和器材进行实验。实验前由教师提醒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在学生实验是进行巡视指导。6、 结果呈现(4min)实验结束后,A、B两组各选一名发言人陈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尝试以曲线图的形式板书实验结果。 最后教师进行完善和总结,得出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的变化规律。讲解最适温度(p

8、H)的意义。7、 进一步探究(3min)教师提问“学习完这节课的内容后,你能向妈妈解释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注明洗涤温度的原因吗?”并由学生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妈妈问你洗衣服时最好使用什么温度的水,你还能回答吗?那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进一步研究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关于胃蛋白酶的小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探究胃蛋白酶酶的最适温度(pH)”的实验设计。六、 说教学反思(一)本堂课的优点 本节课充分遵循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还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 温故知新,让学

9、生将前后的知识点建立起了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第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组间相互质疑完善实验方案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将学生冠以角色,有效的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第三、采用呈现资料-分析稀料-发现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第四、课堂最后环境环节“进一步实验”问题的发现,利用了学生所熟知的加酶洗衣粉,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进行探究的能力;同时,课后习题缘于课堂却又高于课堂,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课堂效率。(二)本堂课的不足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 课堂内容容量大,时间紧迫,因此时间的分配还存在问题,尤其是学生质疑完善实验设计环节,时间不好把握;第二、 虽然采用了学案导学,但是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一个难点,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还是学生的只是储备不足,很少碰到如此系统的探究性实验;第三、 实验过程中,课堂纪律难以控制。部分学生在没有完全搞清楚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就开始动手实验,结果现象不明显甚至没有现象。总之,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是一株常青树,它的每一片新叶、鲜花和甜美的果实,都是在课改第一线的教师辛勤耕耘的结晶。我们会在这广阔的舞台,天然的实验室,为新课程的实施继续实践。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