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说课稿_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97521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时间》说课稿_3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_3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_3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_3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_3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时间》说课稿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时间》说课稿_3(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时间说课稿相识时间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须要打算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实力。说课稿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相识时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相识时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其次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相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驾驭了钟表刚好间的一些学问,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驾驭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相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支配,学生对时间的相识从特别到一般、从简洁到困难,既符合儿童

2、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常人们看表读时间的阅历与习惯。1、教学重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须要弄清以下几点:时针,分针,大格数,小格数,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靠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简单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需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2、教学难点。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由于这样的时间

3、,时针特别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分辨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视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11:55。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需在学生“视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阅历: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当看前一个大格数。3、教学目标。使学生相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初步培育学生的视察、应用、抽象概括实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沟通,使学生驾驭肯定的学习方法。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二、设计理念1、结合学生

4、的生活阅历。学习不只是简洁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阅历。在阅历的基础上建构学问,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阅历来理解和建构新的学问或信息。时间是一个特别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动画片引入,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2、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相识了几时几分。3、应用意识的培育。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推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三、说教法

5、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爱好,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纳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相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纳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须要老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视察思索,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四、说学法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学问和思索习惯,从而产生新学问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探讨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学问,还有才智的沟通、情感的交融。2、抽象概括。我认为,

6、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实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视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特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实力。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学问。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番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动画片。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爱好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殊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本课撷取学生感爱好之

7、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奇妙结合,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爱好。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会认读吗?3、揭题。师: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需要学会看(时间)。今日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学问。(板书课题:相识时间)当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动画片时,老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最终,在老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二)相识钟面1、回顾旧知、视察钟面。针:时针、分针。数:12个数。格:大格、小格。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

8、行比照、修正)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老师干脆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深厚的主子翁意识。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留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加嬉戏性的对口令,熟悉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晰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加爱好浓,效果甚佳。3、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4、体验1分钟。(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

9、时工具的故事。)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方法。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究竟有多长。可谓一箭双雕。(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1、回顾旧知。整时怎样认读?(图片:早读课,钟面:8时)几时半怎样认读?(图片:老师上班,钟面:7时半)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温故而知新。适当地让学生回顾旧知,特殊是能产生正迁移的旧知,学生学习新知,如驾船恰逢顺风顺水,学习起来事半功倍。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分)9: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9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

10、走过的小格)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学生思索,同桌沟通。认读9: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简单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视察事物,时针在左特别接近9,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9: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驾驭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老师并未绽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敬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11:40(出示图片:午休)同桌沟通,相互补充。3:35(出示图片:放学)组内展示。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9:05是从左往右,

11、11:40是从上往下,而3:35是从右往左,并且时针在扇形阴影之内。认读要求也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沟通、完善补充,最终是同组沟通、展示自我。这样的支配,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视察归纳。视察。9:0511:403:35师:同学们真能干!相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探讨。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老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索,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削减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全班沟通。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几时几分看

12、时针看分针一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但同样须要依据实际状况,适当地培育他们的抽象概括实力。学生识字不多,就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概括认读方法。师小结:时钟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几分钟,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同学们可借助外圈的数)。4、拨钟练习。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番拨钟,共同记录。(师说清要求)汇报小组内认对了几个时间。给受教化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是北京市21世纪课改实施方案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内轮番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相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学生在同组合作中,拨钟、认读、记录、校对、修改、探讨,学问得以增加,情感

13、得以升华。合作中,其乐也融融。动态生成。从学生拨钟中,选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时间。如4:06。练习。10:39(预设学生出现3种答案。)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预设学生有两种想法)生1:分针从12走到7经过35小格,又走了4小格应当是10:39。生2:分针从12走到8经过40小格,它还差1小格,应当是10:39。(四)时分的关系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视察沟通。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采纳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

14、走过1大格。能清晰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视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赐予帮助,并非减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而是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2、小结。师:1分钟,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那么,1时我们可以听(60个小故事)(五)拓展练习1、谁迟到了。(蓝猫和调皮约好早上7:00去爬山)蓝猫调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剪切恰当的动画片断,融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的“千层浪”。师:视察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特别接近7,怎样辨别哪个是7时多?哪个还没到7时呢?师:我们要学会看时间,做时间的小主子。和别人约好的事,要按时去做。渗透思想教化:遵

15、守时间。2、车票上的时间(11:50)。钟面(10:50)。师:可以开车了吗?争。10:5011:50。拨。10:0011:00。学生拨钟,视察:当10时“几分”越大时,时针位置是怎样改变的?小结: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当看前一个大格数。猜。让学生猜“9:55、10:55、11:05,时针*近几?”,辨。哪个钟面是6:55。出示“7:00、7:05、6:55”。再一次使学生了解接近整时的时间(有还未到整时的、有超过整时的),时针都*近整时数。因此,要细致视察时针的位置。充分发挥了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在老师的奇妙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