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975188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核舟记【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 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 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罔()膝()褶()髻()倚()戌()篆()

2、八分鱼()奇()诎右臂支船()2、解释通假字(1)左手倚一衡木()(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诎右臂支船()(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一词多义(1)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2 )奇明有奇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 )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轩敞者为舱()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合作探究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 在表现什么?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

3、卷,如有所语”和佛印 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6、你从第3、5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9、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四、布置习题: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2 根据课文默写:(1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 )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3、解释词语,翻译句子:(1 )有奇巧人()(2 )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 )咼可黍许()()(6)神情与苏、黄不属.()(7)中峨冠而多髯者()(8)钩画了了 ()(9)其两膝相比者()()(10)珠可历历数也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2)佛印绝类弥勒()(1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从

5、“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23 核舟记(答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 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 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髻(j 1 倚(y D诎右臂支船(q句,这是发雕。今天我们

6、学习的核舟记 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罔( wang) 膝(x 褶( zh e) 篆(zhu n 八分有(y ou )奇(j )2、解释通假字(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 横”)(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 拣”:挑选。)(3)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 又”)3、一词多义(1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端:名词,一头。 ) 其人视端容寂 (端:形容词,端正。)(2 )奇 明有奇巧人(奇:奇妙,精巧。)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余数,零数。 )(3 )为 盖

7、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为:动词,雕刻。)中轩敞者为舱(为:判断动词,是。)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本文细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 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起(1)分述(2-5)总结(6)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第2段:船中间(船舱):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局。第3段:船头(游览者):三个游览者的外貌和神情。第4段:船尾(舟子):舟子的神态、动作。第5段船背:

8、题名和印章。分述部分是按照由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去说明的。 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是按照空间顺序写的。三、合作探究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 在表现什么?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 雕刻技艺的“奇巧”。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个

9、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与苏黄衣冠整齐形成对照。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你从第3、5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10、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料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9、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强调了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四、布置习题: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2 根据课文默写:(1 )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2)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矢哉。(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解释词语,翻译句子:(1)有奇巧人()(2 )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5 )咼可 黍许()( )(6)神情与苏、黄不属.()(7)中峨冠而多髯者()(8)钩画了了 ()(9)其两膝相比者()( )(10)珠可历历数也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2)佛印绝类弥勒()(1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