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97257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5.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参考)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办目录第一部分 技术解决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前 言61.1概况61.2建设目标7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92.1前端监控点92.2县级监控中心122.3网络传输方案162.3.1 无线传输方式162.3.2有线传输方式172.3.3 数据包的流程192.3.4 网络扩展性212.4 可视指挥系统232.4.1 组网结构242.4.2 系统功能242.5机房建设252.6系统设备选型要求252.6.1 摄像机及镜头252.6.2 云台262.6.3 护罩272.6.4 传输设备282

2、.6.5 视频服务器设备302.6.6 太阳能电源312.6.7 防雷要求322.6.8 铁塔332.7 设备满足清单34第三章 系统维护393.1 建设施工单位的选择393.2 系统主设备的统一393.3 维护队伍的建立40第四章 系统功能414.1 及时发现灾情414.2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414.3 为森林灾害防治、扑救提供决策支持414.4 辅助灾情评估414.5 实施实时指挥42第五章 系统组成435.1 前端监测部分435.1.1 摄像及编码部分435.1.2 电源部分435.1.3 铁塔部分435.1.4 防雷部分43第二部分 项目实施计划44第一章 项目经理制441.1 项目组织

3、机构配置451.2 项目组人员配置461.3 项目组主要人员简历471.4 项目经理部的任务501.5 项目经理的责权511.5.1项目经理的要求511.5.2项目经理的权责511.5.3项目经理的考核521.6 项目经理部的职能部门的职责52第二章 施工进度安排532.1施工进度安排表532.2 施工进度控制54第三章 施工现场管理553.1 施工质量控制553.2 项目成本控制563.3 工程变更控制57第四章 系统测试和验收584.1 总 述584.2 系统测试及验收方案584.3 竣工验收文件594.4 验收标准59第五章 人员培训605.1 培训目标605.2 培训计划615.3 培

4、训内容、地点及时间615.3.1 系统总体培训625.3.2 系统运用管理软件635.4 师资力量配备及对学员的要求645.5 培训结果检验64第六章 售后服务承诺656.1使用服务承诺656.1.1 技术服务承诺656.1.2 公司服务网点介绍666.2保修和包换措施666.3 服务响应时间666.4现场服务措施67第一部分 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章 前 言随着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加,防火工作是首要任务。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年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

5、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国内外都在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为了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林区工程是由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传输系统、摄像机和镜头系统、云台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铁塔组成。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像录像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还具有向上

6、级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接口的功能。1.1概况XX县位于XX,介于东经XX至XX、北纬XX至XX之间。它北界X,南邻XX、XX,西连XX和XX,东接XX,中部XX。县境东西长X公里,南北宽X公里,总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X亩,占土地面积的X,有林地面积X亩,森林覆盖率X,水域面积X亩,是全省最在的林业重点县,是首批国家4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1.2建设目标XX县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与指挥系统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进行实时预警监控,兼顾森林资源监测,同时具有森林灾害可视指挥(会商)功能,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本工程是在XX县境内的林区设立 5个监控点拍摄实时

7、图像,然后将图像利用无线技术传输到就近的政府网,通过政府网传输到林业局监控中心,同时县监控中心可对前端监测点进行控制。此外所有视频信号及控制权限还传达到上级监控指挥中心,部分视频信号还须传给监控点所处的管理单位。5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前端监控点:前端监控点采用高速球机和网络摄像机,配备长焦镜头和护罩、云台;为了实现整个林火监测的自动化,在前端安装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相应的监控中心,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于前端监控点位于山区,地理条件比较恶劣,没有现成的市电供应。因此采用了太阳能供电,即取电方便,又环保节约。传输:该系统的传输包括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其中对于较偏

8、远的山区和地质情况不好的山区,前端监控点到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采用微波传输的无线传输方式;对于离监控中心较近的监控点,采用光纤传输。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有线传输监控(指挥)中心:该系统要求实现省、市、县三级监测、指挥功能,还需要建立一套可视指挥系统。县级监控中心为主要监控中心,省林业厅、市林业局可以利用可视指挥系统对县林业局监控中心的音视频进行监测、指挥。指挥中心要求实现的功能包括:点对点音视频交流、多点音视频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等。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2、建设总体架构系统结构图:612.1前端监控点本次前端监控点的具体位置如下:序号山尖名称海拔高度(单位:米)12345布点原则:a.因地制

9、宜,因害设防,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森林火灾高发区和林业有害生物常发区要基本覆盖。b.根据资金状况分步实施,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用,逐步达到无监测盲区的目标。c.科学规划、科学配置,既要减少监测区域盲区,又要减少监测区域重叠,避免浪费。d.考虑到监测点的投资和将来的运行维护,在保证监测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监测点。前端监控点主要发挥图像采集、图像发送、以及接收控制指令的功能,因此摄像机为其核心设备,采用网络数字摄像机,配备长焦镜头。为了实现整个林火监测的自动化,在前端安装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相应的监控中心,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于前端监测点都架设在人烟稀少的山区,没有现成的市

10、电供应,采用太阳能发电解决监控设备的供电问题,太阳能发电操作简单、既经济又节能、环保。并且太阳能供电是一种既不消耗资源又无污染排放的清洁能源,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维护费用较低。太阳能电源供电系统原理图:前端监测系统是整个森林灾害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行在整个系统中至关重要,但由于前端监测点所处环境比较复杂,容易被盗或破坏,为了保证所有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设置配备一定的防盗自动报警设施。2.2县级监控中心县级监控中心为系统主要监控中心,通过数字微波接收设备接收其境内监控点传回来的图像信号,可通过本地网络直接进行传输。图像信号一部分通过网络交换机上

11、传到省、市等上级部门便于上级部门的远程监控,一部分通过视频解码器解码上电视墙进行显示。本地设置控制计算机及图像集中存储主机,配以相关的管理软件并通过控制计算机的编程操作对电视墙上的图像进行单画面、多画面显示,以及经由微波无线指令发射设备向前端摄像机发送云台转动、镜头拉伸等控制指令。要求管理软件功能全面、操作简单人性化。录像保存时间要求在15天以上。 为了防止突然断电而造成的损失,还需配备UPS设备对监控中心主要设备进行集中供电,要求UPS在断电情况能延续供电2小时以上。UPS参考图监控中心参考实图如下:2.3网络传输方案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森林灾害监控系统将采用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方式。在前

12、端监控点和县级监控中心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局部可结合有线传输方式。在县级监控中心、市级监控中心、省总监控中心之间采用有线的传输方式。2.3.1 无线传输方式鉴于前端监控点所处的位置,处于地广人稀的山林中,各个监控点相距较远,且网络布线不便,因此前端监控点和县控制中心之间主要采用微波传输无线传输方式。1) 微波传输采用微波技术不仅降低组网成本同时便于灵活改变网络结构。 微波传输具有以下优势: *优异的性能 *支持更多的用户接入 *更大的覆盖范围 *更多的设置管理功能 *多重安全机制 微波传输网络的技术分析: 微波传输网络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图像传输清晰,抗干扰能力强,系统稳定性好,系统扩充能力强大

13、,易于维护等优点。结合军事通信加密技术、充分利用微波频段的特性,通过多种多样的加密手段使得用户可以定制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在软件上,采用域名控制、访问权限控制和协议过滤等多重安全机制。而MAC地址的过滤是最可靠的硬件安全手段。 微波技术适用于军队、电力、油田、广场等行业与地点。适用于野外露天环境以及架线困难的地理环境。因此,在前端控制点到县级监控中心主要采用微波的传输方式。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工程造价、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采用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相结合的方式。2.3.2有线传输方式 有线传输具有信号传输稳定,系统便于维护的特点,是当今通信业的主流传输方式。经测算,每一路视频的数据流带宽为2M,

14、也可以多路图像同时通过2M通道传输,但将均分2M带宽资源,图像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远程传输的图像质量,最好建立省到每个县4M的传输通道。而县、市、省这三级控制中心传输距离远,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必然会加大传输的成本, 由此可见,县级监控中心、市级监控中心、省总监控中心之间由于传送数据大,传输距离远决定了我们在这三级控制中心之间采用利用省政府的信息传输网络有线的传输方式。利用省政府信息传输网络目前省政府和各市县之间都有专用的网络,为保证数据传输的畅通和以后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省政府信息传输网络建立10M的专有网络来传送视频数据包。如果能够顺利通过审批,将节省很城大一笔租用或者建设网络的费用。图表 网络结构图省林业厅通过xM专线连接到省政府网络。省政府通过xM的ATM连接到各地市政府网络或者县政府网络。市林业局通过专线连接到市政府网络,县林业局通过专线连接县政府网络。这样省林业厅,市林业局,县林业局通过专线连接到当地政府网络,使省、市、县三级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在林业厅传输的数据包中,主要有2种应用,一种是森林防火系统,一种是日常办公系统。对于森林防火系统,至少需要4M的带宽;日常的办公系统网络根据林业厅的具体应用有所不同,目前估算至少为6M。因此,整个链路的最小带宽为10M。目前看来,网络带宽的瓶颈在于市林业局和市政府的链路以及县林业局和县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