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试题集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969253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泉实验试题集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干燥气体)b (液体)Ano2水BCO24mol/LNaOH 溶液CCl2饱和NaCl水溶液Dnh31mol/L盐酸高中化学喷泉实验试题集锦1. 在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HC1气体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氧气的 相对密度为1.082,以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的液体体积是A. 1/4LB. 1/2LC. 3/4LD.全满2. (MCE95-7)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 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 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3. (98-上海-1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

2、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 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B. 匚二D.不能确定4. (01-春季化学-19)(10分)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放出无色 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 泉;A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下图装置仪器,挤 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1)A的化学式是.(2 )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3)收集气体C的方法是5. (02-天津理综-29)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II. (20分

3、)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第1页(共5页)图1(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2) 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3) 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4) 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6. 如右图,烧瓶a中充满干燥氯气,将滴管b中的浓氨水挤入烧瓶a中, 开始时,烧瓶a中发生的反应有:NH3+Cl2-N2+HCl (未配平),同时生 成白烟并发红光。试回答:(1) 反应中生成的白烟 。(2) 反应完成后,将烧瓶a的导气管插入水槽的液面以下,并打开止水夹f,观察到有水

4、吸入烧瓶a中形成喷泉,当喷泉停止后升入烧瓶a中的 水大约占烧瓶容积的。(3) 标志烧瓶a中反应全部完成的化学方程式 为。7.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烧瓶中充满气体A,打开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 缓慢通入等体积的气体B后关闭该止水夹,待充分反应后再打开处的止 水夹来,请按要求填表回答:(1) 打开处的止水夹前后烧瓶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按要求书写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2) 分别完成以上三个实验后,烧瓶内剩余气体最多的是(填实验序号)实验 序号气 体A气 体B现象A和B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打开 处的止 水夹前打开 处的止 水夹后SO2h2s第2页(共5页)nh3HClO2NO8.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5、,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 题:(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 HC1 和 H O B. NH 和 H O C. NH 和汽油 D. CO 和 NaOH 溶液23232(2) 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 Cu与稀盐酸B. NaHCO与NaOH溶液3C. CaCO与稀硫酸D. NH4HCO与稀盐酸343(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B.生石灰

6、C.硝酸铵D.烧碱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4) 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上部烧瓶内压强;图B是下部锥形瓶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填图A或图B)装置的原理相似。(5) 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参考答案1. C2. BD3. C4. (1) NH4Cl(2)碱石灰(或答生石灰、KOH固体等任一种不与氨反应的干燥剂)向下排气法(3) 向上排气法5. (20 分)(1) 2NH4C1+Ca (OH) =2NH3 f+CaCl2+2H2O第3页(共5页)(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

7、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 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6(1)NH4Cl(2)23(3) 8NH3+3Cl2=N2+6NH4Cl7( 1)实验序号气体A气体B现象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打开处的 止水夹前打开处的 止水夹后SO2H2S烧瓶内壁产生水雾和黄色 固体;烧瓶中形成喷泉,溶 液几乎充满烧瓶。SO2+2H2S = 3S+2H2ONH3HC1烧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烧瓶 中形成喷泉,溶液充满烧 瓶。nh3+hci=nh4ciO2NO烧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 棕色;由溶液进入烧瓶,但

8、 未充满,气体由红棕色变为 无色。2NO+O2=2NO2(2)8( 1) C( 2) D( 3) C 浓硫酸、生石灰、烧碱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酒精挥发加快, 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4 )减小 增大 图 B( 5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 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喷泉实验喷泉实验是课本叙述和演示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高考常考内容,并且题型的设计屡有创 新,难度也在变化中递增。我们通过实验操作、讨论、计算,不仅要了解溶于水的气体, 由压强变化形成美丽的喷泉的定性认识,更要掌握气体和溶液、或气体和气体只要压强变化 都能

9、形成这一实验现象的本质。第4页(共5页)1形成喷泉的组合:(1) NH3、HC1、HBr、HI、SO2等这些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气体、NO2或V (NO2): V (O2)为4: 1的混合气体或V (NO): V (O2)为4: 3的混合气体,都可与水配组做喷泉 实验;2)CO2、 H2S、 Cl等酸性气体可以与NaOH溶液配组形成喷泉,且NaOH溶液浓度越大,效果就越好;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配组形成喷泉;4) O2、 N2、 H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常见形成喷泉实验组合气体A溶液B溶液C喷泉HClH2O石蕊红色AgNO3白色NH3H2O酚酞红色石蕊蓝色FeI

10、3红褐色NaOHKI淀粉蓝色h2sNaOHCuCl2黑色CO2NaOH澄清石灰水白色2喷泉的计算根据充入烧瓶中的液体的体积可以计算烧瓶内所盛气体的纯度或平均式量;或根据充入 烧瓶中的气体计算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喷泉的设计喷泉实验能发生的条件是: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大或者可与液体发生剧烈反应,且不再产生新的气体或者气体体积急剧减小,造成烧瓶内外压强差较大,即可发生“喷泉”现象。的气体,可与水配组做喷泉实验;co2、H2S、Cl2等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与水配中学阶段,能形成喷泉现象常见的有NH3、HC1、HBr、HI、SO2等这些在水中溶解度大 组形成喷泉,但可以与NaOH溶液配组形成喷泉,且NaOH溶液浓度越大,效果就越好;V(NO2): V (O2)为4: 1的混合气体或V (NO): V (O2)为4: 3的混合气体,都可以与 水配组做喷泉实验。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