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94628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湖州市发改委中国湖州(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是湖州市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文化提升发展品质、基本建成文化强 市的攻坚时期。根据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一)“十二五”期间文化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从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的跨越期,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十三五”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以文

2、化人,在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体现作为围绕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道德高地”,建“幸福湖州”,创作了交响合唱音乐组歌组曲倾听湖州、黄河大合唱、湖州礼赞、音舞诗画太湖之州、舞蹈蚕匾上的婚礼、民间曲艺三张火车票、越剧德清嫂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并多次在国家和省级评选中获奖。举办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南太湖音乐舞蹈(戏剧)节、农民艺术节、全民读书节等一批重大文艺、文化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七五三”、“一躯两翼”等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定出台湖州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暂行办法等,成立广电监测中心,动员和吸收社

3、会力量开展视听评议,形成了宣传、监督、评议三者间的舆论引导工作体系,确保广大市民享受安全、稳定、有序、繁荣的文化生活。二是以文惠民,在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提升围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紧紧抓住农村文化建设这个薄弱点,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建设,文化“全覆盖”基本实现。各文化场所确立“城市客厅、市民学堂”的定位,打造出“全民读书节”、“晋韵流衍”高端书画展陈、农民工文化之家、“周周演惠民演出季”、“文化有请、专家有约”等一批文化品牌,全市997处公共文化场所已全部免费开放,所有居民可免费享有9类基

4、本服务。加快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开通运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以及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走亲”、“博物馆在行动”、“文化街景”、“湖城春晓”、“欢乐湖州”、“幸福舞台周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以文兴业,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取得进展围绕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继广电传媒、报业两大国有产业集团后,组建湖州文化发展集团。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州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等一

5、系列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提升机制保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湖丝仔、湖笔小子、今童王世界等一批动漫作品先后问世。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培育和引进,德清钢琴音乐谷、安吉Hello Kitty家园等相继启动建设。全市有2个园区、3家企业、2家公司入选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安吉竹博园项目、德清欧诗漫集团成功入选文化部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列全市服务业首位。十二五期末,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000余家,企业类型涵盖了文化产业十大类别的所有行业,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体制多元的的发展格局。四是以文铸城,在打造湖州地方特色品牌上迈上台阶全面开展文化遗产普

6、查,推荐、公布各级文保单位和非遗保护名录。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新市、南浔),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荻港村、鄣吴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个(荻港村、鄣吴村、义皋村)。有2项(双林绫绢、德清扫蚕花地)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项目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3项(含国家级)。大运河(湖州段)的南浔故道和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务院正式公布湖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钱山漾文化”成为湖州的首张“考古学”名片。

7、钱山漾遗址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南山商代原始瓷窑址群考古入选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双林三桥、张氏旧宅建筑群、小莲庄、德清宋元古桥群、幻溇古桥群等一大批不可移动文物得以保养、修缮。建成陈英士故居、沈家本纪念馆、湖笔博物馆、民国文化馆和赵孟頫艺术馆等30余家。文物捐赠有新突破,赵延年版画、赵景心明清家具馆相继建成开放。每年举办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形成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大力抓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组织各类文化团队和“百叶龙”、“湖笔”、“辑里湖丝”等项目多次赴外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化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产品和服

8、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广受欢迎的精品力作还不多,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有待提高;文化产业的实力与竞争力与湖州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对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有待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还不适应,保护利用机制有待健全;文化治理能力与文化强市建设的需要还不适应,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文化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人才与文化跨越式发展还不适应,拔尖艺术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人才紧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主动适应文化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以法治的思维、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手段,努力打造湖州文化升级

9、版。(二)“十三五”期间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宏观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更加复杂激励,文化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成为重要任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与其它行业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高新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面临深刻变革,给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空间;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进

10、一步转变,将有效破解发展束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越来越广泛,为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并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正在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始启动,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有文化内涵、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将成为重要选择。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湖州将更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重视和加强文化软实力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创新、

11、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湖州赶超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铸城”,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把文化强市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与推进,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在

12、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市民拥有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坚持政府主导。从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坚持统筹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统筹发展,推进城乡文化均等化发展,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重点突破和均衡发展相结合、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相一致,切实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紧跟经济结构转型升

13、级、新型城镇化、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文化观念、内容、载体和形式,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等深度融合,建设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文化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建成公民道德水准高、社会文明风尚好、文化生活品质优、地域文化特色明、文化综合实力强的文化强市。文化影响力明显扩大。围绕中心更加紧密,服务大局更加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有效,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文化品质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文化

14、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文化阵地覆盖率、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服务普及率、社会力量参与率、人民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团队。文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着力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产品、优化政策、优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文化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文化消费持续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明显加强。文化遗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率和科技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化人才队伍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15、基层文化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使湖州成为富有创造活力的人才高地。文化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文化法治水平有效提升,形成湖州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十三五”湖州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名称指标值指标特征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2.00约束性市、县(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标市有五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和美术馆),县(区)有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或展示场所)约束性村级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率(%)100%约束性人均年观看电影、艺术表演、文博展览(人次)5.00约束性图书馆流通率(%)1.50约束性推出优秀原创作品(部)10预期性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平方米)2000.00约束性培训基层文化骨干人员(人次)1万预期性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50预期性全市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35预期性每万人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0.2预期性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行政村覆盖率100%约束性中心镇多厅数字影院50%预期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名)5预期性打造优秀文化创新团队(个)6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一)坚持均衡发展,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