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934943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17.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工作内容深度(王中平修改汇总0313)(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技术工作内容深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2006.032目 次 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第一篇 工程测量4 基本规定5 可行性研究阶段测量5.1 室内工作5.2 现场工作5.3 提交的成品资料6 初步设计阶段测量6.1 搜集1:10000地形图等测量资料6.2 航空摄影测量6.3 GPS航测外控及联系测量6.4 路径走廊调绘6.5 空中三角测量6.6 建立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设计平台6.7 室内选择路径方案6.8 现场选择路径方案6.9 提交的成品资料7 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7.1 GPS现场落实路径7.2 定线测量、桩间距离测量、高差测量7.3

2、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7.4 平面及断面测量7.5 交叉跨越测量7.6 定位测量7.7 塔基断面及塔位地形测量7.8 房屋分布图测量7.9 塔位坐标测量7.10 接地极极址测量7.11 提交的成品资料8 CAD应用原则9 GPS测量9.1 一般规定9.2 平面和高程系统9.3 技术要求9.4 检查测量10 大跨越测量10.1 可行性研究阶段大跨越测量10.2 初步设计阶段大跨越测量10.3 大跨越测量提交的成品资料第二篇 岩土工程勘测11 基本规定12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13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14.1 一般规定14.2 平原与河谷阶地区勘测14.3 山地丘陵区勘测14.4

3、黄土区勘测15 勘测方法15.1 调查测绘15.2 遥感解译15.3 工程物探15.4 勘探及测试16 专项勘测16.1 土壤电性参数16.2 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专项研究16.3 大跨越勘测17 特殊岩土勘测18 特殊地质条件勘测18.1 岩溶与洞穴18.2 斜坡18.3 崩塌与倒石堆18.4 冲沟18.5 泥石流18.6 地震次生灾害18.7 踩空塌陷区19 原体试验20 现场检验与监测21 勘测成果21.1 一般规定21.2 可行性研究结果勘测成果21.3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成果2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成果第三篇 工程水文勘测22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22.1 一般规定22.2 勘测内容深度

4、与技术要求22.3 勘测成果23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23.1 一般规定23.2 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23.3 勘测成果2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24.1 一般规定24.2 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24.3 勘测成果25 水文调查25.1 一般规定25.2 人类活动影响调查25.3 洪水调查25.4 河床演变调查25.5 冰情及河道漂浮物调查25.6 水文测验25.7 特殊地区调查26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26.1 一般规定26.2 天然河流设计洪水26.3 水库上、下游设计洪水26.4 溃堤溃坝洪水对塔位影响的分析与计算26.5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26.6 特殊地区洪水26.7 冰情洪水26.8 设计

5、洪水位26.9 设计流速26.10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27 河(海)床演变分析计算27.1 一般规定27.2 河床演变27.3 人类活动对河床演变影响27.4 岸滩稳定性分析第四篇 工程气象勘测28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28.1 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28.2 勘测成果29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29.1 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29.2 勘测成果30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30.1 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30.2 勘测成果31 气象调查31.1 一般规定31.2 大风调查31.3 覆冰调查31.4 塔位主导风向调查31.5 气象专用站观测32 大跨越水文气象勘测32.1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32.2 初步设

6、计阶段勘测32.3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附录A(规范性附录) GPS点点之记附录B(规范性附录) GPS外业观测手簿附录C(资料性附录) 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附录D(资料性附录) 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附录E(资料性附录) 拥挤地段平面图样图附录F(资料性附录) 通讯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样图附录G(规范性附录) 测量标桩规格及埋设尺寸附录H(资料性附录)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样图附录I(资料性附录) 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平断面图示例附录J(资料性附录) 塔基断面图样图附录K(资料性附录) 塔位地形图样图附录L(资料性附录) 房屋分布图样图附录M(规范性附录) 平面图、断面图符号表附录N(资料性附录) 变

7、电站进出线平面图图示附录O(资料性附录) 测量技术报告参考提纲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以下简称特高压线路工程)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新建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特高压线路工程测量、岩土工程勘测和工程水文、工程气象勘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929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

8、式;GB/T5791 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6962-1986 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7930-1987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内业规范;GB7931-1987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外业规范。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DL/T5138-2001 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122-2000 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定DL/T 5049-

9、95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定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J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L/T 5024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9419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L/T 5093199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 DL/T 50841998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 DL/T 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 GB 50201 防洪标准 3 总 则3.0.1为使特高压线路工程勘测工作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

10、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提高投资效益,保证线路安全和正常运行,制定本规定。3.0.2特高压线路工程勘测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工作程序,分阶段进行。勘测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可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勘测、初步设计勘测和施工图设计勘测,对自然条件复杂的特高压线路工程或路段,尚应作好施工现场服务工作。3.0.3特高压线路工程勘测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综合勘测方法,勘测工作应广泛搜集资料,明确工程建设和设计要求,认真策划、精心勘测。3.0.4特高压线路工程勘测除应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第一篇 工程测量4 基本规定4.0.1 特高压线路工程测量应充分应用航空摄影测

11、量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等测绘高新技术方法。4.0.2 输电线路测量的坐标系统宜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宜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个完整的特高压线路工程宜使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4.0.3 特高压线路工程平面图测量范围为中线两侧各75m,对于局部大档距地段可根据设计要求加宽测量范围。4.0.4 特高压线路工程测量提交的各类成品图纸应包括相应的电子文件。5 可行性研究阶段测量5.1室内工作5.1.1 宜搜集沿线1:50000、1:1000001:200000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数字地面模型(DEM)等基础测

12、绘资料,进行卫星影像处理、DEM数据处理。5.1.2 卫星遥感影像的搜集与处理技术工作。5.1.2.1卫星数据的搜集应符合下列要求:a) 应选择工作区范围内多光谱和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多光谱影像的波段数应不少于3个,高分辨率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15m;b) 图像层次丰富、图像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c) 图像中云层覆盖应小于5%,且不能覆盖重要地物;d) 应选用成像季节相近的影像,且相邻影像之间应有不小于图像宽度4%的重叠。5.1.2.2 卫星数据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根据需要进行去噪声、辐射校正等处理工作;b) 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c) 选取控制点的原则:控制点应当均匀分布在图像

13、内,或者均匀分布在工程路径范围内,不可密集;控制点应当在图像上有明显和精确定位的识别标志,应尽量选取变化不大的明显地物;控制点数量,一般一景影像上宜选10-20个控制点。5.1.2.3 应使用纠正公式对影像逐像元进行纠正,纠正误差要求控制在1-2个像元之内。5.1.2.4 卫星影像镶嵌应符合下列要求:a) 不同景图像要有重叠区域,采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同名地物的像素大小相同;b) 镶嵌过程中,要对接边线邻近区域进行辐射均衡处理,消除接边线明显,两边反差不一现象,以保证影像在空间和色调的连续性。5.1.2.5 卫星影像融合应符合下列要求:a) 融合的图像分辨率应一致;b) 根据应用目的优选波段

14、组合。5.1.2.6 卫星影像的编辑应符合下列要求:a) 标注公里网格、工作区范围内的镇以上地名、主要河流;b) 配合有关勘测设计人员标注对路径有影响的重要城镇规划区、气象区、军事区、通讯、交通、林业区、矿区等;c) 标注图例以及指北针等;d) 卫星遥感影像出图比例尺宜为1:1000001:200000。5.2 现场工作5.2.1 调绘影响路径方案的地物(包括输油、输气管线、平行接近路径的110kV及以上电力线、一、二级通信线、高等级公路、铁路、城市规划区)等,标注在1:50000有路径方案的地形图上。5.2.2 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影响路径方案的重要交叉跨越。根据水文专业的要求,采用假设高程系统,测量洪水位、河道断面。5.2.3 根据设计要求,对特殊地段进行定位、测绘平断面图。5.2.4 调绘主要经济作物及林木。对于影响路径方案的主要经济作物及林木,应调绘分布范围、种类、现实生长高度,标注在1:50000有路径方案的地形图上。5.2.5调绘房屋分布。对于路径选择困难的局部房屋拥挤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