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92957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家贫:_ 萤:_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用现代的话说,意思是_2. 课文理解。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取之”的“之”指的是_。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_

2、3.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焉。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2按原文内容填空。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_)(2)家贫不常得油。(_)4文中车胤具有_、_的精神品质。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4. 阅读理解。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ng)石没(m)镞(z)。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注释)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西汉名将,力大无穷,擅长射箭,作战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世人称之为“飞将军”。镞:箭头。更:再,又。

3、居:居住。尝:曾经。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_(3)广亦竟射杀之。_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第二次是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的特点。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B.第一次射石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4下列写李广的诗句中与本文所描述的情景无关的一项是()。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林暗草惊风

4、,将军夜引弓。C.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D.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5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将军。_5. 阅读天地。画荻教子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_惟读书是务。 务:_2翻译下列句子。(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_(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_6. 文言文阅读。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

5、,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注释:旦:早晨 百住:数以百计。住,数。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好:喜欢B.每旦之海上 之:到去C.从鸥鸟游 从:听从D.汝取来,吾玩之 取:捉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译:_7. 课内阅读理解。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A.离开B.放弃C.不要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刚才B

6、.正在C.开始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_8. 课内阅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_。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_,湖底石块_。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

7、、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_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1把原文补充完整。2照样子,写词语。一座座雪峰一幅幅_一道道_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这四种景物,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_、_、_、_。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_来比喻_,写出了_。5瀑布是怎样形成的?用“横线”标出文中的语句。6这些湖泊为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池”?用“”在文中标出来。7九寨沟这么美,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宣传它。_9. 读弟子规节选

8、,完成练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注释)冠:_。俱:_。置:_。定:_。勿:_。(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1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2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以后准备怎么做?_10. 阅读理解。陪 客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父适他往。( )A.合适B.恰好C.舒适2

9、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_11. 古诗文阅读。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答:_(文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

10、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_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_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_12. 课文直通车。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_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必先唤其雏(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尽力护之(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2画“_”的句子意思是:_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画出来。14. 小古文阅读。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注释)临:临摹。日: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