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92765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柳永词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宋词的常识与作者。2、学习诗中点染的表现手法。3、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望海潮中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体会欣赏雨霖铃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3、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望海潮1、导入语(让学生阅

2、读课程基础训练P121的“快乐链接”。)2、介词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

3、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3、朗读作品: 自读,了解大意。听录音,正音,把握韵律和节奏。4、整体感知:(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

4、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5、,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

6、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板书: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 2、从历史传统上看 经济繁荣 的都市生活图景 3、从自然景观上看 惊叹、赞美、艳羡 生活安定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5、赏析探

7、究:(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本诗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手法。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8、学生讨论,教师示例: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

9、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

10、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E、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F、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

11、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6、总结主旨: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7、小结: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8、作业:背诵这首词。第二课时 雨

12、霖铃1、导入语: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zhu碧雞(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2、整体感知:(1)欣赏配乐朗诵雨霖铃。注意字音、语气、节奏。(2)疏通词句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能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jn(噤若寒蝉)。长亭:古时大道旁,每五里设一亭,五里处叫短亭,十里处叫长亭。长亭往往是送行饯别处。凝噎y:因为激动而憋气,说不出话来。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强调作用。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今宵句:以

13、下各句都是设想之辞。3、赏析探究:学生参考注释,逐句评析,教师点拨。上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离别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秋景、暮景,俱是悲景;听觉形象、视觉形象,都隐透离情。景中见情,绘出凄凉环境,定下全词基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由景及人,写出情人河边话别场面。“无绪”表其心中悲苦,“催发”言其时间紧迫,“执手”状其难舍难分,“凝噎”见其离情郁结。几句话形象地写出离别时之苦。“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笔点出痛苦原因:今后行程遥远,云水苍茫,难期再会。把眼前之悲,引向未来之苦。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 长亭

14、骤雨 环境悲凉 离 实帐饮 泪眼 无语 难分难舍 别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难 虚(想象)(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为全词之眼,上结别时情景,下启离后情怀,点明主旨,统摄全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别后如何?从近处说,今宵酒醒时,晓风拂柳,残月照人,将更为凄苦。此句情中带景,进一层渲染离情。“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往远处说,则漫长岁月,流落江南,虽有“良辰好景”,不能成欢;虽有“千种风情”,无人可诉。又进一层渲染离情。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那堪清秋 愁意浓浓 思 岸杨柳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念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苦(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全词以“伤离别”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上阕写离别时,下阕写离别后,层层深入,尽情铺展;景句中有情字,情景中有景字,情景兼融,缠绵悱恻,正是柳词特色。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片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都用白描,形容尽致。这是吸取了民间词的特点,在艺术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