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927357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育学院跨系课课程教学大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02026课程总学时/学分:48/2(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课程类别: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从教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水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掌握心理自我完善的有关知识与方法,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应以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与一般规律为基础,使学生不仅能通晓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参加工作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知道怎样去完善自己的心理

2、品质,提高心理教育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一名好教师,还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的医生,会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学者,要想完成上述要求,心理学的教学应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测量、撰写分析报告、实验、调查、教育实践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课时)主要内容: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简单发展概况,明确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分支与应用学科,掌握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人的心理现象所包括的方面,其具体内容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心理学与中学教育的关系,认识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

3、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心理学;熟悉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难点:心理学的历史演进。第二章心理的实质(2课时)主要内容: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系统;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清楚脑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密切关系;明确大脑活动对认识、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真正领悟心理的实质。教学重点:真正领悟心理的实质教学难点: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实验名称分析讨论你理解的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异同实验要求 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学的流派、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以及心理的实质实验学时2第三章 注

4、意(2课时)主要内容: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注意的品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注意的概念,功能,明确注意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使学生掌握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注意的品质及怎样培养良好的注意力。教学重点:掌握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掌握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四章 感知觉(3课时)主要内容: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的基本规律、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明确感知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了解感知觉的规律;明确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了解对青少年感知能力培养的途径。教学重点:感觉、知觉的概念,明确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感

5、知觉的规律第五章 记忆(3课时)主要内容:记忆的概念、记忆过程的规律、青少年记忆力的特点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概念和记忆的分类,基本阶段,记忆的表象概念与特征;使学生掌握记忆过程的规律;使学生了解记忆的品质及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教学重点:记忆过程的规律及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教学难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记忆训练实验名称分析自身的记忆策略实验要求 结合记忆规律,反思记忆策略的优缺点实验学时2第六章思维(4课时)主要内容:思维的概念、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青少年思维力的培养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品质及种类;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定义及科学概念的掌握;使学生明确解决问

6、题的一般思维过程,了解影响解决问题的诸因素,懂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及产生的条件。教学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教学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七章 想象(2课时)主要内容:想象的概念、想象的种类的规律、青少年想象力的培养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想象的概念与功能;使学生了解想象的种类与规律;使学生明确青少年想象的特点及想象力的培养。教学重点:想象的概念与功能教学难点:(无)第八章情绪、情感(4课时)主要内容:情绪情感的概述、情绪情感的种类、情绪情感的修养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功能、品质等问题;使学生弄清人的情绪的基本形式及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形;使学

7、生了解情绪、情感修养的方法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情感的概念、功能、品质,情绪的基本形式及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形教学难点:学生了解情绪、情感修养的方法及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验名称分析自身的情绪调节策略实验要求 结合影响情绪的因素,尤其是认识因素,提高自身情绪调节修养实验学时2第九章 意志(2课时)主要内容:意志的概述、意志行动的分析、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意志的概念、特征;使学生掌握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使学生掌握意志的品质及培养。教学重点: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教学难点:意志的品质及培养第十章 需要 动机(4课时)主要内容:需要、动机、兴趣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概念、种类及理论

8、;使学生掌握动机的概念、功能、分类及产生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兴趣的概念,过程、作用及品质。教学重点: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概念、功能、分类及产生的基础教学难点:用需要理论及动机理论理论分析行为现象第十一章 能力(3课时)主要内容:能力概述、能力测量、能力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能力的概念、种类;明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懂得能力测量的有关知识;掌握能力的个别差异;清楚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教学重点:能力的概念,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教学难点:根据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实例分析第十二章 人格 (5课时) 主要内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的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 教学要求

9、: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质、性格、人格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以及性格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了解和掌握人格的测量,掌握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人格的概念;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学难点: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实验名称分析自身的人格特征实验要求 结合人格测验量表,分析自身的人格特征及改进措施实验学时2第十三章 自我意识(2课时)主要内容:自我意识的概述,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明确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教学难点:(无)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2课时

10、)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概述、青少年心理异常的表现及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教育。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意义;了解青少年异常心理的表现及原因;把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了解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意义教学难点:青少年异常心理的表现及原因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郑红 樊杰 倪嘉波等编著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书目:3(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4(美)Dennis Coon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

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5张春兴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02027课程总学时/学分:48/2(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课程类别: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核心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体系,理解教育的实践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教育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也为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理论的基本体系,掌握教育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2、,能够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教授和学习该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系统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又要加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通过教育案例和设置问题情境,增强课程实施中的应用性;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开展扩展学习。通过阅读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书籍,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补充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和增强本课程学习的伸缩性。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理论及教学的基本过程与环节,德育的基本概念与规律,德育的方法,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等;教学难点是教育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教学的基本规律,

13、德育概念,德育的基本规律,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等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及实践锻炼法等。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该课程后续的课程有中学各科教学法、教师发展论、班级管理等。选择的教材,以突出理论性、科学性、应用性等特点,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教学要求:阐述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与教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本章主要运用讲授法。教学重点: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原理(6学时)教学要求:分析教育的两个基本原理,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14、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本章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学难点:教育相对独立性。第三章教育目的(4学时)教学要求: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掌握教育目的的特征,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及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本章采用讲授法、案例法。教学重点: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特征,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学难点: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发展与我国教育发展的关系。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4学时)教学要求:分析教师劳动的特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本章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重点:教师劳动的特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

15、难点: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五章 课程论(4学时)教学要求:理解课程的概念,分析课程论的不同流派及其关系,掌握课程的不同形式,认识与理解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章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形式与我国的课程改革。教学难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第六章 教学(上)(4学时)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本章采用讲授法、案例法、实践锻炼法。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基本原则。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的规律与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名称:设计教学环节,体现教学规律与原则实践活动要求:选择典型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规律或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课题,设计一个教学环节,有意识地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教学原则。实践活动学时:3学时第七章 教学(下)(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教学方法的概念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的组织形式,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本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