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92489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终身食鱼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嗜鱼()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嗜鱼,何故不受?_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念终始典于学:自始至终想着学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不知道_ 建国君民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_其此之谓乎!_3概括选段论述的主要观点。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钻木取火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号燧人氏。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燧(su)明国:传说中燧人氏建立的古国。不识:不知道。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四季)和白天黑夜。屈盘万顷:曲折盘绕起来有一万顷。顷,面积单位。圣人:古代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至于:来到。鸮(xio):鸱(ch)。鸮,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

3、小动物。灿然:明亮的样子。感焉:有感于此。焉:于此。因:于是。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识:_(2)息此树下 息:_(3)因取小枝钻火 因: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_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用文中原句填空)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两例。_4.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

4、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天帝使我长百兽(_)子以为我不信(_)2翻译下列的句子。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_。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5、A.孔子东游 东:东方 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 以:认为 始:始于C.去人近 去:距离 孔子不能决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知:知识2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

6、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_6. 课文精品回放。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志_若_

7、2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你对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是如何看待的呢?答: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盘古开天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盘古: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他开辟天地,死后身化万物。混沌(hn dn):传说中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鸡子:鸡蛋。九变:复杂多变。九,泛指多次。于:表示比较。日长(zhng):每天增长。故:所以。去;相

8、差,距离。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盘古日长(chngzhng)一丈 (2)盘古极长(chngzhng)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天地混沌如鸡子 (2)天日高一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_(2)故天去地九万里。_4找出文中成对的反义词。(1)(_)(_)(2)(_)(_)(3)(_)(_)8.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1解释下列加点字。方鼓琴而

9、志在太山_汤汤乎若流水_2伯牙鼓琴选自_,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在原文中的横线上填写。4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的词语是( )A.站立B.高耸入云C.波涛汹涌D.汹涌澎湃5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钟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道旁李苦王戎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0、1解释带点词。常与诸小儿游与:(_)诸儿竞走取之诸:(_)竞:(_)唯王戎不动唯:(_)2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鹬(y):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趾间无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昆虫和贝类。钳(qin):用东西夹住。1文中的“不雨”应解释为_;“雨”本为名词,但在本文中它作_用。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是指_“不

11、出”。这个字的读音是_。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禽”的意思是_。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相舍:_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蚌方出曝。_(2)渔者得而并禽之。_6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缩写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11.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