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923569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二、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四、教学疑点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

2、有什么关系?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五、教具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六、教学方法导读法。七、课时安排三课时。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3、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5自然段的

4、归属。(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5分段归纳。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

5、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2讨论思考题。(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3

6、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2)妈妈怎样

7、挖箱子的?结果呢?(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1)讨论思考题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2)讨论思考题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4)讨论思考题教师引读: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教师引读

8、: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

9、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来量十挖不到木匣。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附送: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27陶罐和铁罐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 联系已学课文

10、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3、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3、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自由发言。3、师归纳。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

11、: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板书:奚落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

12、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7、指导朗读19自然段。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

13、9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