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918727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大考博历年考题综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 分)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油的成分和性质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

2、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四、地下流体势分析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 第六章 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第七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一、构造油气藏二、地层油气藏三、岩性油气藏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 第八章 油气聚集单元一、油气田及其类型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四、油气系统 第九章 油气资源分布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二

3、、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 分)第一章 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第一节 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一、低熟油的概念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第二节 煤成油形成机理一、煤成油的概念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 第二章 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第一节 流体压力封存箱一、封

4、存箱的概念二、封存箱的特征三、封存箱的识别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第二节 天然气成藏机制一、天然气的溶解性二、天然气的扩散性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 第三节 非常规天然气聚集一、深盆气二、天然气水合物三、煤层气第三章 油气系统一、油气系统的概念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 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张厚福编,石油 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胡见

5、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001 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名词解释(30 分,每个名词3 分)1.无机成因油气2.干酪根3.排烃门限4.岩性油气藏5.煤层气6.水合甲烷7.资源量8.地质流体9.滚动勘探10. 叠合盆地二、简答题(30 分,每题10 分,任选 3题)1. 简述盖层封油气机理及主控地质因素2. 油气成藏的动力类型及作用机理3. 简述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类型及主控因素4.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三、论述题(共40 分,每题20 分,任选2 题)1. 深盆气成藏机理及其基本特征2. 简述油气聚集带与含油气系统概念并评述它们在指导油

6、气勘探中的作用3. 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作用2002 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1分)、大小和分布(1分)及其相互连通的 关系(1分)。2. 油气运移临界饱和度:油(气)水同时存在时(1分),油(气)相运移(1)所需 的最小饱和度( 1 分)。3. 油气聚集带:受一定地质条件限制(1 分),成群或成带出现(1 分)的若干油气田 ( 1 分)发育带。4. 次生油气藏:原有油气藏遭到破坏(1 分),分散状态的油气(1 分)遇到新的圈闭 条件又重新聚集(1 分)所形成的新的油

7、气藏。5. 固态气体水含物:在特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1 分),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1 分),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1 分), 亦称冰冻甲烷。6. 含油气系统: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与一特定有效烃源岩层系相关(1 分),包含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1 分),在时间、 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1 分)。7. 油气资源量: 系指在地表附近天然形成后(1 分) ,在现在或将来能够开采并值得开采的油气总量( 2 分) .8. 凝析油气藏: 是指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气相存在,开采到地表后因温压降低而凝析成液态石油的油气藏.9. 氯仿沥青“A

8、” :氯仿沥青“A ”是岩 石中可以溶解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10. 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 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 分)异常压力系统( 1 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题盖层封油气机理(10 分) 评分要点:(1)物性封闭:亦称毛细管压力封存闭 物性封存闭的定义(1 分) 毛细管压力公式( 1 分) 排替压力概念( 1 分) 封闭流体的相态特点(1 分)(2)超压封闭 超压封闭的定义( 1 分) 超压盖层的流体势特征(1 分) 封闭流体的相态特征(1 分)(3)烃浓度封闭 烃浓度封闭的定义( 1 分) 油气扩散的原因和方向(1 分) 烃浓度封闭与其它封闭机理

9、的关系(1 分)2。简述油气差异聚集原理评分要点:(1)在离供油气区最近、溢出点最低的圈闭中,在气源充分的前提下,形成纯气 藏(1 分);距离稍远、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油藏(1 分);在 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水(1 分)。(2)一个充满了石油的圈闭, 仍然可以作为有效的聚集天然气的圈闭(1 分); 但是,一个充满了天然气的圈闭,则下再是一个聚集石油的有效圈闭(1 分)。(3)若油气按密度分异比较完善,则离供油区较近、溢出点较低的圈闭中,聚集 的石油或天然气的密度应小于距离油源区较远、溢出区较高的圈闭中的油或气 的密度(2 分)(4)所形成的纯气藏、油气藏、纯

10、油藏的数目(1 分),取决于油气来源供应的充 分程度(1 分)及圈闭的大小和数目(1分)。3。简述深盆气特征及形成条件特征:负压异常(压力系数1.0);气水倒置(凹陷或斜坡为气,上倾浅部为水);储层致密(12%, K 1mD);储层倾角平缓(15)。形成条件:地层平缓展布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致密连片分布的砂岩储层; 充足而持久的天然气来源;源储一体的组合形式。 存在问题:甜点的成因机理与压力的成因机理尚未完全解决。三、综合分析及论述题(每题20分,任选其中2题,共40分) 1试述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地层框架与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评分要点:(1)层序地层框定义(2 分)(2)地层和岩性油气藏

11、定义及类型(3 分)(3)低水位体系域中地层和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发育特点(4 分)(4)海(湖)侵体系域中地层和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发育特点(4 分)(5)高水位体系域中地层和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发育特点(4 分)(6)三种体系域中发现油气藏数量的特点(3 分)2举例分析裂各盆地和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点评分要点:( 1)举例的代表性( 2 分)(2)两盆地的定义(2 分)(3)两类盆地的形成机制(3 分)(4)烃源岩特征(3 分)(5)储集层特征(3 分)(6)圈闭特征(2 分)(7)运移特点(2 分)(8)油气藏类型及分布(3)3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大中型油气田的定义; 盆

12、地面积大,沉积地层厚度大; 发育含大量I类优质烃源岩的生油气凹陷,生排油强度超过20X 108t/km2.母质丰度大(T0C0.5%); 母质类型为I类或II类;母质转化程度适中(R0为1.0%左右); 源岩厚度较大或分布范围较广,发生过大量的生排烃作用. 具有富集油气的大型隆起带或背斜带,具有良好生储盖组合; 主要圈闭形成时间早,离油源近,成藏时间晚.2002 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及评分标准(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 分)1 热解参数 Tmax是法国研制的 Rock Eval 生油岩快速评价仪得出源岩评价参数,与 Tmax 一起 组合使用的还有S,S2,Sm。Tm

13、ax表示源岩内有机母质大量热解时的实验温度,一 般为450C左右。Tm;x越大表明岩石已经历的转化作用越强。2煤层气煤层气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也称瓦斯气。3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是大多数油气运移通过并进入到圈闭成藏的主通道。4隐蔽油气藏是在一些特殊的或通过常规方法不易发现的(隐蔽)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 包括低幅度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水动力封闭的油气藏和深盆气藏等。5石油液态窗它是美国学者Pusey(1975)提出的沉积地层内有利于液态石油生成和富集成 藏的有利领域,一般分布在地温为60C-120C之间.6. 二次生烃 指由于受到盆地地壳抬升作用烃源岩埋深变浅而停止了生烃过程,当盆

14、地再次接受沉积,烃源岩层的地温超过先前所经历的最高地温时而发生再次生烃的 现象。7. 沉积盆地流体压力封存箱 系指沉积盆地内由于不均一的封隔作用形成的独立的异常压力系统 ,其压力 高于或低于正常静水压力。造成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的原因复杂,它可以是区 域盖层和断层的封闭作用,也可能是区域性的致密成岩作用。8. 油气资源量系指在地表附近天然形成后, 在现在或将来能够开采并值得开采的油气总量.9. 凝析油气藏是指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气相存在 , 开采到地表后因温压降低而凝析成 液态石油的油气藏.10. 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A”是岩石中可以溶解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 分)1. 简述深盆气藏特征及形成条件特征:负压异常(压力系数1.0);气水倒置(凹陷或斜坡为气,上倾浅部为水); 储层致密(0 12%, K 1mD);储层倾角平缓(15)。形成条件:地层平缓展布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致密连片分布的砂岩储层;充足而持久的天然气来源;源储一体的组合形式。存在问题:甜点的成因机理与压力的成因机理尚未完全解决。2. 简述确定生烃母质类型的三种主要方法与原理 镜下鉴定确定母质类型(镜检)I类母质呈棉絮状,边界不清晰,为浅黄色;III类母质呈木块状,边界清晰,棱角分明;II类母质介于I类和III类之间。 热解参数计算获得的 IH 和 IOHOI类母质IH高,IO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