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91796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目的为了做好热工作业过程中人员安全、防火和防爆等工作,并为相关人员提供热工作业的健康安全环保指导,确保作业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尤其是危险区域)内进行的电气焊接与切割作业,打磨作业,烘、烤等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热工作业。3 术语和定义热工作业:凡是能够产生热的生产作业活动(如:焊接、切割、打磨、喷砂、化学物质聚集、电吹风等),统称热工作业。4 职责4.1 现场监督(指“工作许可”中的现场监督,下同)的职责: 1) 负责检查热工作业人员的证件是否齐全; 2) 审查热工作业的健康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3) 检

2、查要进行热工作业的内外部环境; 4) 与作业负责人做出“开始/终止”的决定。4.2 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1) 负责申请热工作业的许可证; 2) 制定热工作业的健康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3) 负责监督检查热工作业所使用的防护用品及工机具的完整性情况; 4)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执行应急预案。4.3 监护人的职责: 1) 提醒进入热工作业区域的人员注意周边存在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危险结构、有毒物质等情况,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2) 当有应急情况发生时,应将现场恢复到安全的状态,现场进行监护,无关人员撤离;4.4 热工作业人员的职责: 1) 了解并熟悉工作环境,检查作业的工具;2) 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

3、品; 3) 作业期间如发生紧急情况,热工作业现场立即停止,现场恢复到安全的状态; 4)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进行作业,按公司相关规定妥善处置现场产生的废弃物; 5) 工作完成后,清理工作现场的工具、设备及其它杂物。4.5 相关方职责1) 公司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热工作业许可证,并负责作业前的检查和审批。根据作业风险评价法(LEC法),不同的风险等级由不同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审批。 当风险等级为5时(重大风险),由公司主管HSE副总经理审批。 当风险等级为4时(高度风险),由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审批。 当风险等级为1、2、3时(显著风险、一般风险、稍有风险),由公司液化厂及管道负责部门负责人审批。

4、 当风险等级为4时和5时,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生产及其他相关部门或承包商进行作业安全分析。 当风险等级为1、2、3级时,由生产单位安全负责人组织进行作业安全分析。 生产现场单位负责及时将热工作业的时间、地点、人员及时通报质量安全环保部。 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热工作业许可证的编制、修改和完善工作。 公司商务市场部、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审查热工作业队伍的资质审查工作。 公司或承包商单位进行热工作业时,公司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监理负责工程建设期间现场作业承包商的用电作业管理,负责热工作业许可证的签发。 工程建设部、生产部、质量安全环保部指定监理或专人对热工作业

5、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承包商单位负责人指派专人对热工作业所涉及到工机具的安全完整性进行检查。 质量安全环保部、工程建设部、生产部、监理方对热工作业中违犯操作规程和公司要求的必须限令其整改,或取消其作业资格。 工程建设部、生产部、质量安全环保部、监理方在作业之前,对承包商热工设备的安全完整性进行检查。5 规定内容5.1 作业前的准备5.1.1 生产现场在安全区进行的热工作业,由作业负责人将有关情况向现场负责人进行说明,由现场负责人确定该作业是否需要开具热工作业许可证,对需要开具许可证的应办理相关手续,作业监护的要求可以由现场监督确定;对于在安全区不开具许可证的热工作业现场应有严格的安全

6、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并经现场负责人认可。5.1.2 危险区的热工作业应申请热工作业许可证,按照工作许可的要求进行办理,热工作业必须要由有资格证的监护人在场监护。5.1.3 现场监督应确认焊接、切割工具是否符合要求,气瓶的使用要求请参见压缩气体和工业气瓶的安全管理。5.1.4 施工单位应配备两台以上同种型号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仪,如果是在限制空间内实施热工作业,且需要控制氧气含量时,还应配备两台以上便携式氧气测试仪。5.1.5 现场监督应组织检查生产现场的报警及关断系统并能够确定其为正常状态。5.1.6 施工单位在危险区作业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和设备。5.1.7 施工单位所用遮挡物(如帆布、隔板等应

7、由非可燃物材料制成)、消防设备及器材应由现场监督和安全监督确认。5.1.8 施工单位应按照公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的相关规定,妥善、及时地清除热工现场可燃物、积水、障碍物。5.1.9 热工监护人应对热工现场可燃气体进行测试,其含量应小于爆炸极限下限的20。5.1.10 由公司现场负责人确定根据其热工作业的危险性通知当地消防部门现场待命。5.1.11 现场作业人员应穿戴好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5.2 作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5.2.1 作业负责人根据需要设置警告牌或用护栏围上(或用绳索拦起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当在高处作业时,对下方做必要的防护。5.2.2 在作业前,根据作业需要严格执行隔离与锁定管

8、理的有关规定。5.2.3 作业负责人负责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焊接和切割的弧光辐射和飞溅火花对人员造成伤害;现场产生的废弃物应按废弃物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置。5.2.4 在热工作业开始前,作业负责人报告中控,由中控值班人员通过广播告知现场的所有人员准备进行热工作业。现场所有人员应停止可能对热工作业健康安全环境行为构成威胁的工作,例如:取样、排放、扬尘、洒落等。5.2.5 在风级达到6级以上时应停止热工作业,特殊情况应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现场监督(安全监督参与)共同识别和分析风险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5.3 热工健康安全环保要求5.3.1 基本要求1) 非防爆热工设备应放置远离现场的安全场所(由现

9、场作业许可人指定)。2) 电焊把线及乙炔、氧气管线无接头,应完好无损。3) 气管线和气瓶嘴必须用专用接头连接。4) 氧气瓶、乙炔气瓶离热工现场的距离应大于10m,两种气瓶距离应大于8m。5) 电焊钳点火点与地线应在同一工件上,两点距离不应大于0.5m;5.3.2 特殊部位热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控制技术要求应充分考虑所有清洗作业产生的废弃物及相关过程中产生、释放的各种废弃物的达标排放(或定置管理)要求,防止无序排放。生产区域热工作业,应由生产操作和仪表操作负责人确保手动、自动关闭系统必须处在完好状态,以便在紧急情况时随时关断。1) 水池、容器、柜、箱(本体内部热工作业)热工作业前应作如下处理: 由作

10、业负责人组织清洗内部油污; 由作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强行通风置换,达到容器内可燃气体的含量小于爆炸极限下限的20,热工作业时继续通风直至热工完毕为止; 进入容器内的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劳保服装; 容器内环境含氧量应在18至21之间; 在热工作业范围内不允许有其它明火作业; 容器内所用敲打、撞击等工具应是防止火花产生的材料制成。2) 设备本体热工作业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清洗,应满足以下条件: 整个容器无任何裂缝和破漏; 焊接金属熔化深度应小于壁厚的三分之一; 容器所有管道进出口均应使用5mm至lOmm钢质盲板,并加2mm以上耐油橡胶盲垫一起盲死,无泄漏; 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采取容器内部充水(其液面应到容

11、器顶部,不应有间隙)或采取充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使容器内含氧量在4以下。3) 油(气)管线热工作业应作如下处理: 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清洗管线内的油污和残存的可燃气体,然后进行强制通风达到可燃气体含量小于爆炸极限下限的20,热工作业完成后方可停止通风; 对热工部位的管线进行清洗和通风处理,无法清洗的可用惰性气体或液体置换,但必须进行封堵。5.4 作业收尾热工作业完工后,应消除各种火种,切断与热工作业有关的电源、气源等,合理处置各类废弃物,按作业计划恢复有关设施或设备的正常运行。热工监护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检查,作业结束现场至少坚守30分钟以上,确认上述要求均得到满足后,方可撤离。6 记录热工作业许可证能源隔离与锁定记录气体检测记录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