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913180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2) 苏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典型例题】例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B.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正确答案:BD解答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A是错误的.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则是物体在一定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所以C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

2、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例2. 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这是因为( )A. 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力 B. 物体一定受到两个平衡力的作用C. 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 物体可能受到两个平衡力的作用正确答案:CD解答过程:物体不受任何力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可能是两个力,也可能是多个力。例3. 一般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规律称为“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吗?解答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回答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实际中不可能找到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至少物体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它是不能直接用实验

3、来验证的。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通过物理现象概括出来的,但也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想象、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同时这一结论又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事实给予佐证. 我们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不但要注意理解定律本身的内容,还应注意体会建立此定律过程中所采用的想象、推理方法。例4.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 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C. 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正确答案:D解答过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内在因素即质量有关

4、,与受力与否及运动状态无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其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就不发生变化。例5. 竖直向上托起的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 )A. 排球受到向上的托力B. 排球受到惯力C. 排球具有惯性D. 排球受到惯性的作用正确答案:C解答过程:球在离开手时有一个与手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球会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上运动,故C正确。例6. (1)运动的火车比运动的自行车停下来要困难得多,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其原因吗?解答过程: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5、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火车比自行车质量大,当它们都有一定的速度时,在要停下的过程中火车保持原有速度的惯性比自行车大,原有速度不易改变,故火车难停下来。(2)推动一辆汽车比推动一辆自行车要困难得多,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什么关系?解答过程:因为汽车的质量大所以惯性大,开始汽车和自行车都静止,要使它们从静止运动起来,质量大的汽车在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时的惯性较大,故汽车难以推动。例7. 请谈谈确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研究课题的思路。解答过程:从前几章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是以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加速度又是描述物体速度

6、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第一个课题的确定就应是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由于物体的惯性不同,速度变化的快慢也不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所以第二个课题的确定是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题后思考:实验研究课题的确立,为科学探究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注意通过观察分析或逻辑推理,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 例8.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中,为什么可用两车的位移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解答过程:在本探究实验中,两车均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式中v00,且两车的运动时间t相等)可得a x,即,故可用两车的位移之比表示

7、加速度之比。题后思考:当探究的是某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时,可以不测出该物理量的具体数值,只需测出不同情况下该物理量的比值就行了。例9.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以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图象,而不是描绘am图象?解答过程: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这可能是“a与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与m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a是否与m成反比”。实际上“a与m成反比”就是“a与成正比”,如果以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是不是与质量m成反比。

8、当然,检查am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容易多了。所以,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描绘a图象,而不是描绘am图象。题后思考:“化曲为直”,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题型练习:如果a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A. 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C. 物体的质量m与物体的加速度a成正比;D. 物体的质量m与物体的加速度a成反比。正确答案:B解答过程:物体的质量是一定的,在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故加速

9、度与质量成反比。例10.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有两位同学通过测量,分别作出aF图象,如下图(a)(b)中的A、B线所示;试分析:(1)A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2)B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解答过程:(1)A线在F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达到一定的值后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这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引起的。(2)B线在a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为0即不加F时小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题后思考:运用图象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是实验探究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例1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各问。

10、(1)本实验中探究的方法:_。_。(2)在验证实验中实验仪器有:砂桶和砂子,小车和砝码,带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复写纸,除了以上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A. 秒表B. 弹簧测力计C. 毫米刻度尺D. 天平E. 低压直流电源F. 低压变流电源解答过程:(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原理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则有:当作用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2)需要的仪器还有CDF。例12.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木块和细绳去粗略测定木块与固定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设此斜面的倾角不大,不加拉力时木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1)是否要用弹簧测力计称出

11、木块的重力?(2)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3)推导出求的计算式。解答过程:(1)要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木块的重力(这从下面求的计算式中即可看出)。(2)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3)由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有F1 G cos G sin ;由木块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有F2 G cos G sin 。两式相加得 ,两式相减得 ,以上两式平方相加整理得 。题后思考:运用给定的仪器,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可行的实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2、这是一种更高要求的实验探究能力。【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1.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B. 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C. 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D.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2.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是( )A. 运动时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B. 运动越快,物体的惯性越大C. 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 D. 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3. 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炸,那么重物将( )A. 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B. 匀速竖直下落C. 加速竖直下落D. 匀速竖直上升4.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

13、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B.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不能肯定惯性定律是正确的C.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D.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5. 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所得的aF图象为下图中的( ) (a)(b)(c)(d)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6.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14、.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7. 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8.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正确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9. 以钩码作为小车的拉力,并利用打点计时器依次测出小车的加速度。然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该图象虽是一条直线,但不通过坐标原点。请你分析其原因,应如何改进实验才能使实验得出的图象通过坐标原点?10. 如图所示,为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秒表和米尺。(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表示斜面截面的三条边的长度)(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2)用记录的数据计算动摩擦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