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高效课堂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912365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情入境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入情入境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入情入境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情入境高效课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情入境 高效课堂襄阳高新区孙庄小学 陈秀丽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互相影响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在接触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同时,抱有一定的态度,获得某种主观体验,这种主观体验就是情绪,而喜好的情绪就是所谓的兴趣。兴趣可分为多种类型。认识的层次和产生的作用也由此不同。首先是好奇的兴趣;其次,由好奇而激起探索的兴趣。兴趣对认识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和动力作用,对学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以育人为专职的工作者,教师对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其间,尽管有不少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教改上取得了可

2、喜的成绩。但时至今日,语文教学的少、差、费仍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原因在哪里呢? 教与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老师有了教学大纲,有了教学参与书,但有些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计划性弱,随意性较大的情况。学生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只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自主意识。 教法与学法陈旧。这些年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教法陈旧,不知变通,搞“满堂灌”、“题海战”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主导意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虽然刻苦认真,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成绩也不理想,再加上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向学生授“渔”,使学生的

3、自读能力非常差,因而学生也不知该怎样去读、去记、去背、去练等等。 教师唱独角戏,一人表演:一块黑板一只笔,一张嘴巴讲到底,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欲睡,学生学习被动,对语文学得不感兴趣。 所以大力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是我们面临一个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彻底放弃了多年来“以老师讲析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把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轴心和立足点。根据钱梦龙先生的“三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设计教学环节,来减少学生阅读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好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去调动、诱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4、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本人经过借鉴成功经验和吸取有关教训,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实验了以情境教学为主、综合其他教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如下: 、制定目标:只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心血潮即兴发挥,兴之所致离题万里语文教学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目标也有其严格的体系,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大纲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达成目标在课堂中务必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往复,自上而下,全局在胸;由上而下,步步紧扣,这样就可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

5、随意性。 、学生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按照教材的逻辑程序,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地分析、理解教材,并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学习目标层次(认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作出具体反应,是学生自觉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自学的方法是:“四遍自读法”。第一遍: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圈注字词;第二遍:朗读文章,理清思路,划分层次;第三遍:把握要点,推敲大意,概括中心;第四遍:分析写法,提出问题,准备研讨。其中前三遍可在课前预习时做好,后一遍在课堂上解决。 、学生讨论:讨论是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便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果,可以事先把学生的座位搭配

6、好,把思维敏捷,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分散开,就近四人编成一组。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巡视各组并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启发、点拨、反问、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再组织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经过讨论,有的问题解决了,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或理解不够深透。这时,学生便把希望寄托于老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重点讲解的时机成熟了。为此,教师引导要力求生动有趣、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富有启发性。教师引导重点应放在“三点”、“一线”上。所谓“三点”是指新旧知

7、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即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和实际的联系点,所谓“一线”指前后各课之间、各单元之间和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引导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即指由学生提出、为学生普遍关注且同教材紧密联系的问题。、综合练习:完成作业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都要在一定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教师在处理作业时要做到三个字“少”、“精”、“活”:作业要“少”,实质上是反对那种既加重学生负担,又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盲目多练。也就是作业量适当。作业要“精”,也就是说布置作业不光要注意量,更要注意质,要精心挑选,合理编排。作业要“活”,是指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所涉及的知识每一次都在新的联系中再现,就能使学生每做一道题都有新的发展。同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搞“一刀切”,有必做题,选做题,有不同难度分层次的练习题,通过完成作业,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