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91165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责中,学校,作为一个集中教育的场所,时刻肩负着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用之才的艰巨任务,而他们成才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健康的成长。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冲动,特别是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容易失去理智,导致违法犯罪。因此,为了保护小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犯罪,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学生进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能懂法、守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守法习惯,培养守法意识,提高守法能力。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

2、教育的功能,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等等,缺乏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以文学的视角,充分、合理、科学的挖掘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法制教育,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也必将使法律的圣洁光芒照射课堂,照亮学生的心灵。 教学中,可注重导语渗透: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

3、的理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主旨和思想灵魂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时机,可谓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在导语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起到上面的作用,还能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本文内容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法制在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了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可注重语文实践活动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班里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

4、生创设法制氛围、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绝佳途径。我认为,语文教师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活动。例如,举行“关爱动物”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开展“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严重危害;举行“小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让学生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算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的基础上,并不等同于脱离语文教学实际,把语文课上成了法制课。相反,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更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通过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多种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从内容、手段、途径、方式等方面对陈旧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模式进行法制教育具有突破性的变革尝试,是学校、教师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它不仅强化了师生的法制意识,提升了师生的法律水平,而且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