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911093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27、答谢中书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

2、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3、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二、说教法、学法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2、重点提示、分析。、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4、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检查

3、预习1、分组读课文2、字词正音(课件1)。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导入新课1、导语(课件2)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2、解题(课件3)答 谢中书书答:回复。谢中书:见课文注解。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

4、。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3、作者简介(课件4)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4、背景提示(课件5)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说明1、题目

5、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正课1、齐读课文。2、疏通文意。请同学翻译课文。同学之间补充,纠正。教师明确,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应译为“赞叹”之意。“猿鸟乱鸣”“乱”应译为“四处”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应译出得意之感等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3、齐读课文。4、分析课文。边分析边板书(课件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美高峰 清流 石壁 青林翠竹 静具体描绘 (

6、高) (低) (远) (近)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动(听) (视) 最后一句,又以感慨收束,总括全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说明借助多媒体,以板书形式分析概括,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齐读课文。6、评析语言特点(课件7)问:本文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试归纳语言特点?说明设计这一步,使学生学会用确切的词语,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7、小结(课件8)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说明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课堂练习1、背诵课文作业(课件10)“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诗句相互交流,并试简评诗句特色。说明:借助课文的学习,引导同学们继续收集这方面的佳作,积累一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并通过交流、简评,进一步欣赏情景交融的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