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90626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级:城建建筑学二班指导教师:高业田 学号: 姓名:杨继模 天津桥园桥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被设计成“行走的大楼”,不断变化的景色成为一大特色。建筑布局和施工遵循场地特征,反映出现有景观。游客们可以在通往博物馆和大楼的钢桥中心自由穿行,与森林般的氛围融为一体。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1.关于背景建筑师:三磊设计设计师:张华Idea:以人为本。建筑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不仅是单纯的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的运用,还必须关注身在其中的主体“人”的感受。建筑首先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做的民用建筑、城市设计都围绕人这个主体,为人服务,所以强调人文是我们做建筑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需求

2、、使用、功能,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则是满足人精神层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个建筑设计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到从造价、用料、结构、环境、水电等各个方面,才能从给人以整体的感受,不然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人对于整个建筑的感受。2.关于建筑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该建筑位于天津桥园公园的中心位置,处于主入口相对应的中轴线上。它是桥园公园的“点题”主体建筑和区域标志。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场地,我们将它定义为“休闲型展示空间”,满足人们“看”的欲望:在“看展示”的同时,也能“看外面风景”。3.解读天津桥园桥文化博物馆3.1文脉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

3、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泰勒博物馆文化具有物质;观念与行为 ;制度几个层面。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沿海河而建,水量丰富,渡口众多。因此,桥对每一个天津人来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进步桥 去天津几次,住在濒临海河的天津远洋大厦宾馆。附近有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如北安桥,解放桥,金汤桥,天津之眼等。在天津,印象最深的就是桥,特此天津桥园桥文化博物馆顺势而生。好的建筑师不仅项目要做的好,做的项目对城市贡献也要有优势。3.2 基地分析 通过总平可以看出,建筑布局遵循场地特征,反应出有景观。游客可以通过在通往博物馆和大楼的钢桥中心自由穿行,与森林般的氛围融入一体。 基地的处理符合大的方向的要求,以湖为主要方

4、向,在与基地的环境协调上,建筑物增加了很多细节可以观景。 整体布局上,巧妙的借助水面,与周边环境融会贯通,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博物馆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自身的独立型,以中轴线及园林、庭院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处。3.3建筑美学价值 (1) 山水与建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然环境在东方人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超出建筑本身。桥园博物馆周围的大面积水体不仅有效的扩展了空间,也使意境优雅。 正如西方学者所说,“东方人对于自然有一种执拗的追求。”东方人的建筑就是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将建筑融入周围的环境。我认为环境设

5、计者所发挥的作用就是赋予山水以灵魂,挖掘出场地的精神。 -大面积的开窗增加建筑的观景条件(2) 意境美艺术家创作艺术品时,在考虑用什么方式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让观众能够接收到自己的想法。如同建筑设计一样,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到空间作为一个体量给人的直观感受,以及每一个细节与人的沟通。 3.2.1建筑被定义为“散步建筑”,随着人们行走的路线,建筑与所处场地的空间关系随即在眼前展开,充满了丰富的变化。而墙体在这里被虚化,一方面,建筑内部空间成为公园景观空间体验的构成,另一方面,建筑的通透使人们从外部也能感受到室内空间,从而达到建筑内外空间与景观品质、尺寸以及使用方法上的协

6、调,与公园一起组成有机体。3.2.2空间节奏的处理。桥园博物馆自入口便有一条明显的轴线穿越内院,将游览者引向景色优美的周围环境,左右两边非对称的功能空间排序并用坡道作展览通道,逐渐升高的坡面又使参观流线变得轻松自然,又使临水的形体生动,使人移步异景并形成了丰富的外部空间。 -用坡道做展览通道(3) 生态美3.3.1自然光变效果-设计结合自然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设计师建筑师的名言。罗浮宫的金字塔入口就是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里,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阳光。在桥园博物馆里处处可见大师对光的小心翼翼的处理。建筑内庭和走廊采用了大量的玻璃构建的顶棚,大面积的落地窗,让自然光有了变化,

7、生动了空间,宛如竹林里的空间。 墙、窗以及从天窗注入室内的阳光所设计的黑白分明的影、窗洞透视出了室外的景色,建筑与自然相互协调,浑然一体。内外空间与景观品质、尺度以及使用方式上的协调,与公园一起组成有机体。(4) 新材料的运用-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 建筑师对褶皱表面的巧妙应用赋予了建筑以灰色空间。十六根结构柱以多种方式进行大量加工,改造了部分结构性能,降低了结构重量。博物馆代表了一个主要的关注点,与周边文脉相契合,包括折线结构、u型封闭空间、从中心延至边缘的咖啡厅露台以及通透又连贯的内外框架。 -首层平面图 -结构图 利用墙体片段式的大玻璃窗将建筑外部形体引入内部,并提供开敞的视野,使外

8、部绿色景观也如同被剪辑过的布景,穿插与内部空间之中,建筑内部空间成为公园景观空间体验的构成元素; 另一方面,建筑的通透性使人们从外部也能感受室内空间,从而达到建筑内外空间与景观品质、尺度以及使用方式上的协调。 -展览区平面图 建筑墙壁经过了虚化处理。建筑内部空间的创造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景观体验。透明结构赋予了内部房间以直观的感觉。室内与室外被包容在周边环境中,并与公园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5) 空间与形式 轮廓是建筑的形体,材料是建筑的生命,光影是建筑的表情,细节是建筑的品味,意境是建筑的思想、建筑的灵魂,有思想的建筑往往具有鲜明的精神性和指向性。 - 黑白分明的影 自内向外延伸的咖啡平台,室

9、内外空间的框取渗透,使建筑得以有机的契入场地。 通过重构建筑轮廓,使人们无论近观远眺,均能感受到建筑本体构思的起源开启桥。整个形体简洁大气,体量色彩到位,设计感强。 建筑与所处场地的空间关系随即在眼前展开,充满了丰富的变化,在空间的运动使我们的视觉系统不断的感觉期待与惊奇。插入建筑间的钢桥引导人们走近展馆,眼前展现的仍是满眼绿色;建筑底部被设计为多变的折面,形成被穿越的宜人灰空间;原有繁多的十六根结构柱被多手法处理,以达到减量与弱化的目的; -建筑表皮材质,红色突兀4. 结语博物馆的设计,从外观上不但需要与环境协调一直,还需要符合博物馆内在展品的整体气质,让人能够在看到博物馆的同时能感受到它身

10、后的文化内涵。而且现代的美术馆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展览艺术品,让人对艺术进行朝圣的所在。美术馆的经营者越来越重视与观众的互动,所以内空间的设计除了实现展厅与办公区域的协调外,还必须兼容公共教育空间的作用,通过空间的设计营造出让人走近艺术,了解艺术的条件与氛围。 浅析桥园博物馆的立意构思、空间处理、设计手法,自然光的运用以及工艺和新材料等所折射的东方哲学艺术精华,及投射着和谐美,现代美,意境美和生态美。认识到现代环境设计发展创新实质是回归本土,回归自然。所以合理的处理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可以防止建筑显得孤立。 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到空间作为一个体量给人的直观感受,以及每一个细节与人的沟通。门窗的开启,灯光,材料等细节都是可以增加兼职空间趣味的东西。而且我们不能使从连续的同质的空间里划割出来的那部分空间(建筑空间)与其他空间有所区别,那就是失败。空间的功能应有一定穿插又能各自独立。 班级:城建建筑学二班 学号: 姓名:杨继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