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读后感_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90300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拜师》读后感_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孔子拜师》读后感_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孔子拜师》读后感_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孔子拜师》读后感_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孔子拜师》读后感_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拜师》读后感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拜师》读后感_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拜师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须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孔子拜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孔子拜师读后感1上月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从文章里我读到了: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很爱读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远近著名的老师,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化。可是孔子还很虚心,他还想更上一层楼。他听说比他大三十岁左右的老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是他离开曲阜去求学。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把全部的学问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他们都是学问很高的圣人!孔子

2、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学习名言。孔子那么高的学问了,还仍旧很虚心,我的成果还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每天向上呢。孔子读书的时候环境很差,还要刻苦读书,三十岁了还接着学习,始终不放弃学习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学习,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做一个对作为的人!孔子拜师读后感2今日我们学习了课文孔子拜师。孔子拜师主要讲了孔子 30 多岁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学问不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孔子虚心好学,落落大方,老子礼节超群,虚心谨慎

3、。孔子已经是当时特别出名的学者和教化家,但是他并不满意,还要学习更多的学问,并且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学习。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虚心好学、落落大方的精神品质。我有时候考试成果比较好,就沾沾自喜、傲慢自满。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学习是没有止尽的,宏大的教化家孔子都能仔细求学,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刚步入学问殿堂的小学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肯定要学习孔子的学习看法,认仔细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孔子拜师读后感3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求学的故事。曲阜和洛阳相距几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

4、了洛阳,虽然孔子已经是远近著名的的高校问家了,但他认为学无止境,他不离老子左右,虚心好学,勤奋刻苦,又增长了很多新的学问。通过这篇课文我体会到,孔子有宏大的精神和品德。为了学习,他特别执着、不放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而且他在学习方面永不满意,不懈求索新的学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正是他这种精神的体现啊!由此,我想到了我在学习方面与孔子的差距,我学习有时怕苦、怕累、贪玩、不仔细、不虚心,爸爸妈妈给我指出的错误,不能仔细对待,仔细改正。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像一盏明灯,它为我的学习指明白方向。我下定决心,肯定要向孔子那样,勤奋努力,虚心好学!孔子拜师读后感4故事的内

5、容是孔子已经60多岁了,向老师学习音乐。别人学曲子一到三天就学完了,孔子学曲子五到七天,他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天?孔子从音乐中弹出这首曲子作者当时的心情,老师教这首音乐时的心情,孔子老师感到内疚。孔子的精神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学习要仔细。记住一次,老师安排的作业我有一个问题没有。我记得笔记本上有参考答案。我抄了答案,其次天。我发觉我的好老师还表扬了我,我突然又一次翻开作业,发觉等级右边有一个黑点我又在想是不是真的向我你真的明白了?之后,想起孔子拜师的.文章,始终感到惭愧。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之后,我觉得我们生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靠参考答案完成了。用头脑自己思索问题,把答案弄清晰,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孔子

6、拜师读后感5书是打开学问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课文中,孔子拜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讲:孔子的家乡在曲阜,他确定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风餐露宿,几天后来到洛阳拜见老子为师。老子问:“探讨学问你不比我差,为甚麽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跟着您学我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文章赞扬了孔子虚心求学的精神。孔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那麽有学问还虚心求学我要想有学问的人请教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高校者。孔子拜师读后感6今日,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我觉得孔子是位好学得老师。虽然他已经远近著名,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渊博,去拜老子为师。他可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去赶路,到千里之

7、外的洛阳,肯请老子收他为学生。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仲尼呀!你的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深,跟您学习,确定是有进步的。再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老子很感动,于是就收下了孔子。我还觉子擅长学习。在老子收孔子为学生后,孔子就每天不离开老师的左右,虚心学习,随时请教。老子就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老子呢?就不用说了,尽然为了孔子这个学生。可以站在车旁恭候,而且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古代七十多岁已是古稀之年,这也反映出老子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学习是无止境的,无论你目前学问有多么渊博,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作老师,虚心若谷地学习他们的特长,自己才

8、能不断进步。孔子拜师读后感7读了孔子拜师这篇精彩的文章,我为孔子求学的精神而感动着。孔子18岁时,就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了,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30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千里迢迢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这种执着的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宏大的思想家和教化家,他培育了七十二名特别优秀的学生,他的思想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论语这部巨作,就是孔子思想的体现,是他一生孜孜不倦求学的结果。和孔子那个时代相比,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特别优越。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学习看法不太好,有时写作业占用好长时间,根本没有精力去学更多的学问。读了孔子拜师,我决心端正学习看法,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肯定能学到更多的学问,成为一名学问渊博的学生。孔子拜师读后感8孔子拜师讲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了。然而孔子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30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就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洛阳。到了洛阳孔子见到了老子,就跟着老子学习,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学无止境的精神,学习老子那种毫无保留的精神。以后,我们向别人学习。使自己学问更加丰富。孔子拜师读后感9今日,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孔子那种不耻下问的品德感动了。这篇文章讲解并

10、描述的是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远近文明的老师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学问不够渊博,就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孔子不怕路途遥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来到了洛阳。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学问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我们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德。再想想自己桑写字班练字的时候。每一次去练字时都会闷闷不乐、愁眉苦脸的去练字,到那里也不虚心学习。看着现在的字没有进步。我都懊悔没向老师努力学习。在以后学习中,我要不放过任何机会向别人学习,虚心请教。长大后成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孔子拜师读后感10我心中的孔子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相比大家肯定非常钦佩他,我也一样,读了孔子拜师后深受

11、启发。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著名中外的教化家。可他不傲慢,风尘仆仆地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毫无保留弟把学问传授给他。孔子的学习看法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要想学有所成,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能满意现状。可是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吃不得苦,想学好功课,却又改不了贪玩贪睡的毛病,脑子里总有懒散的思想,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呀!通过学习这一课,我必需从中接受教化。“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说得多好呀!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为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打好坚实的基础。有效老师读后感麦田里的老师读

12、后感塑造老师读后感孔子拜师读后感11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思想家和教化家,他的许多言行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单元中我们就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孔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孔子虽然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了,但他还是不远千里到洛阳拜思想家老子为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就是孔子求学的缘由。孔子虚心好学、不怕吃苦、落落大方的精神都值得我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我爷爷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他一有时间还是不断学习,有时候字音读错了,我给他提了个醒,他立刻订正过来,不会因为我是孙子而不予理睬。我想我应当向爷爷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3、”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我肯定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孔子不仅虚心好学,还敬重师长,在生活上,我要以孔子的这种精神和品质为榜样,努力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孔子拜师读后感12今日,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给我们有很大启发,课文讲的是孔子三十岁拜师的故事。课文讲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了,但他觉得自己的只是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曲阜和洛阳相距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才到了洛阳。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孔子特别辛苦,更没有怕苦!孔子说过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有些人好好学习只是为了长大找个好工作挣大钱,但

14、孔子不是!我想:孔子应当是想让中国变得更宏大一些,也更强大一些吧!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学问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国家再强大一些!从今以后,不论是学习文化学问,还是练习快板,我都要仔细的去学,因为孔子三十岁还拜师学习呢,我们还这么小不正是学习的好时机吗?!感谢孙老师教会我们读这篇文章,让我们相识了宏大的孔子!孔子拜师读后感13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觉得孔子和老子特别虚心。孔子觉得自己学问不够渊博,就去拜洛阳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但路途遥远,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他最终到了洛阳。在城外,他望见了老子,并虚心的拜他为师。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学习学问。最终,他成为了一位特别出名的老师

15、。人们特别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们的品德。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虚心,不能傲慢,更不能目中无人。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学问。我还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最终,我送大家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拜师读后感14孔子拜师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去郊游,在路上被一座城墙拦住了去路。孔子说:小孩,请把这堆石头搬走,让我们的车过去。小孩说:这不是一堆石头,这是我造的城墙。从来只有马车绕城而过,没有拆掉城墙给车让路的道理。孔子听项橐的话,觉得很惊异,确定再考考他,就问:小挚友,什么火不生烟?什么水里没有鱼?顸橐回答道:萤火虫的火不生烟,井水里面没有鱼 孔子听了,感叹道:我愿拜你为师。 孔子拜师资料书目圣人孔子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古代的圣人还如此好学,我们更要加倍努力才行!孔子拜师读后感15今日,我读了一篇课文叫孔子拜师。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了,他还历尽千辛万苦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并每天都跟着老师,随时请教。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